榛名级直升机驱逐舰
日本海上自卫队隶下的舰队领导直升机驱逐舰
榛名级直升机驱逐舰(英语:Haruna-class Helicopter Carrying Destroyers,日语:はるながたごえいかん)是日本海上自卫队(JMSDF)隶下的舰队领导直升机驱逐舰,日本将其称之为“护卫舰”,根据英文原名“Helicopter Destroyer”而简称为“DDH”。
发展沿革
研制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首度规划反潜直升机母舰可追溯至1952年, 当时日本海自的前身──创立初期的海上警备队在“新海军再建案”中,规划筹获一艘直升机航空母舰(CVH)作为反潜航空母舰,舰上操作反潜直升机,以对抗前苏联日益发展的潜艇部队。当时海上警备队打算向美国提出购买CVE的需求,不过此方案并未获得美日双方政府的认可,很快便消逝无踪。当时日本尚未从战争的重创中完全恢复(还在美国的管辖之下),经济能力薄弱,海上警备队也处于草创萌芽时期(原联合舰队的基础几乎被彻底拔除,海上警备队等于是从头再出发),手头中只有若干小型舰艇,根本无力负担CVE的操作与维持。
计划确立
虽然引进计划受挫和经济条件不支持等原因限制,但日本当局并未放弃CVH的构想,仍然继续研究规划;上个世纪60年代,由于舰体稳定技术与直升机辅助降落设备的成熟,使得五千吨级传统排水舰艇也能有效地操作直升机 (意大利安多利亚·多利亚号就是典型的例子),因此日本防卫厅在1965年拟定“第三期防卫力整建计划”(1967~1972年)时,决定建造两艘直升机驱逐舰,每艘搭载三架HSS-2A/B反潜直升机,取代原本孤注一掷的一艘反潜直升机航空母舰。
舰级命名
命名方面,先前日本海自所有的驱逐舰都采用“天文地理名”,这种命名在旧日本海军时代也是用于驱逐舰。不过由于此种新造直升机驱逐舰吨位较大,而且居于舰队编组的核心地位,因此日本当局重新启用“山岳名”来冠在这两艘直升机驱逐舰身上,这是日本海自创立以来第一次恢复这种命名。在旧日本海军时代,山岳名用于重巡洋舰以及战列巡洋舰上,比天文地理名高了两个档次。于是,这两艘直升机驱逐舰分别命名为“榛名”与“比叡”, 而使用这两个名字的上一代舰,是两艘二次大战时代的金刚级战列巡洋舰。而日后的白根级直升机驱逐舰以及宙斯盾驱逐舰也由于吨位与价值较大,同样采用山名以区别于其他的通用驱逐舰。
设计特点
舰体设计
榛名级的外型颇具特色 ,为了尽量增大飞行甲板的可用面积,故采用极为紧致的单一船艛结构 (内有三层甲板),舰桥、直升机库紧凑地整合成单一方块状结构,其上的烟囱与桅杆也整合在一起。舰尾广大的直升机甲板约占全舰长度的1/3。为了在海况恶劣时仍能有效起降直升机,榛名级的船舷拥有折角造型,由舰艏一路延伸至舰尾,舰体两侧设有一对英制的稳定鳍,直升机库则设有两套加拿大提供的熊阱(Bear Trap)辅助降落系统,这在当时都是很先进的配备 。日本海自引进加拿大这种辅助降落系统时,还先安装在一艘运输舰上进行测试评估,确认其实用性后才用于榛名级上。
武器系统
榛名级舰首纵列着两门美制MK-42 5英寸(127毫米)54倍径舰炮,最大射速可达40发/分,为美国射速最快的五英寸自动舰炮,但由于故障率率较高,因此一般都将射速调低至20发/分。为了避免前面第一门MK-42挡住射界,舰首第二门MK-42安装于一个高起的方形结构物上。由于本级舰未安装反舰导弹,因此这两门MK-42就成为本舰唯一的反水面武器。第二门MK-42与船楼结构之间装有一具74式八联装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发射器(美制MK-112发射器的日本版),这是舰上除了反潜直升机以外最主要的中长程反潜武器。
船楼结构底层内部设有阿斯洛克的备用弹储放舱与再装填机,再装填时需将74式八联装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发射器的尾部对准船楼并调整至特定仰角,以让备用弹被装填机推送进入74式八联装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发射器,此种再装填设计与美制诺克斯级护卫舰类似。除了阿斯洛克之外,榛名级尚拥有两座三联装324mm 68式鱼雷发射器作为短程反潜武器。防空自卫方面,榛名级在进行FRAM改良时加装了两具MK-15密集阵近迫武器系统以及一座MK-29八联装海麻雀短程防空导弹发射器,其中密集阵位于船艛上方两侧,海麻雀则安装于直升机库顶上。
侦察设备
榛名级配备有日本自制的OQS-3主/被动舰体声纳与美制SQR-18被动式拖曳阵列声纳。由以上观之,以反潜为主要任务的榛名级配备有完整的舰载声纳、短程与中长程舰载反潜武装,并且能操作多达三架反潜直升机,反潜侦搜能力以及范围相当强大;至于防空能力的要求则仅限于点防御以供自卫,不过本舰在现代化改装后拥有由短程导弹、机炮式CIWS组成的两层式短程防空网,堪称相当完善。
动力系统
榛名级采用传统的锅炉与蒸汽涡轮作为动力,但两艘姊妹舰并未采用同一厂牌的锅炉与蒸汽涡轮:榛名采用三菱制的主机,比叡则使用石川岛播磨制造的动力系统。双方动力系统的性能表现都一样,在摄氏480度下产生每平方厘米60kg压强的蒸汽,最大输出功率70000轴马力。1986年,榛名级驱逐舰重整暨现代化改良之后的比叡号标准排水量增至5050吨,高于榛名号的4950吨,然而航速也略降1节,成为31节。
改进升级
1986年,榛名级开始进行舰队重整暨现代化(Fleet Rehabilitation And Modernization,FRAM)计划,其中榛名号的改装于1986至1987年进行,而比叡号则在1987至1989年接受改良。FRAM主要是强化榛名级的自动化程度、信息传输/处理以及自卫能力 ,相关标准都比照白根级直升机驱逐舰,项目包括加装IPDMS海麻雀防空导弹、MK-15 CIWS以及Link-11/14资料鍊等装备,并换装OPS-11对空搜索、OPS-28C平面搜索雷达、ORN-6导航雷达、NOLO-1-3电子支援系统以及OE-82C卫星通信系统等,并引进自动化的舰载战斗系统,此外更以SH-60J反潜直升机取代原先的HSS-2B。
在改良作业中,榛名号换装OYQ-6战斗系统,而比叡号则换装更新型的OYQ-7。榛名号换装的OYQ-6又称为TDS-2-1,其架构与白根级的OYQ-3类似,核心包括两部CP-642B计算机与一部UYK-20A小型计算机,外加五部UYA-4/OJ-194显控台以及一座WCP-1A武器控制台组成。榛名级的OYQ-6虽然使用较旧的CP-642B,但两部CP-642B的运算能力与一部UYK-7大致相当,因此两者性能差不多。至于比叡号的OYQ-7则算是日本海自第三代战斗系统,以两部UYK-43主计算机为核心,此外还有辅助的UYK-44中型计算机,并换用新一代的UYQ-21彩色显控台,并整合了Link-11/14数据链与ORQ-1直升机数据链。
基本数据
服役历程
两艘榛名级是日本建造的第一批直升机驱逐舰,于70年代服役,旋即成为日本海自最重要的反潜水面舰艇。服役之初,两艘榛名级同编于新组成的第一护卫群第51护卫队,而第一护卫群其他成员包括一艘导弹驱逐舰、一艘通用驱逐舰与四艘反潜驱逐舰,总共配置有八艘舰艇与六架直升机 ;这种“八六护卫群”是海自组建的第一种专职反潜猎杀舰队,作业时以四架反潜直升机构成一个战术单位 (其余两架以旋翼折收状态储存作为预备机),定时轮替,提供一个持续的空中反潜搜索/猎杀网络 。
此外,由于榛名级的直升机库比护卫群里其他通用驱逐舰的机库更大,设备较为完善,因此当护卫群中其他舰艇的直升机需要较大幅度的维修保养,就可以飞到直升机驱逐舰上执行 。将六架直升机分散于两艘直升机驱逐舰上,风险低于“鸡蛋放在同一篮子内”的一艘反潜直升机航空母舰,使用上也比较有弹性;而两艘榛名级的总成本,也低于一艘一万吨级直升机航空母舰。
在1977年,榛名级的比叡号与天津风号导弹驱逐舰一同参与了环太平洋演习“协同作战演习80”,在演习中以比叡号为首的反潜艇队经过长时间耐心搜索后终于捕获并“击沉”一艘担任假想敌的美国核潜艇,使美国海军对日本海自的反潜能力刮目相看。虽然此项演习使榛名级的反潜方能力备受肯定,但当时这些日本海自参演舰艇尚未配备现代化作战系统、Link-11/14数位数据链以及卫星通信系统 ,仍只能使用旧式指管通情系统,在信息处理/传输方面暴露不少弱点;此外,比叡号与天津风号的静音能力都不佳,不仅影响自身声纳搜索效能,更容易被敌方潜艇发现与锁定。所以从80年代的初雪级护卫舰开始,日本海自新建造的反潜艇艇便格外注重静音性能。
两艘白根级驱逐舰分别在1980年与1981年服役后,比叡号与白根号(DDH-143)一同留在第一护卫群第51护卫队,榛名号则调离第51护卫队,随后与第二艘白根级的鞍马号(DDH-144)新组建 为第52护卫 队(属于第二护卫群)。从1980年代后半起,日本海自开始将四个护卫队群转型为“八八护卫群”(八架反潜直升机与八艘舰艇),榛名、比叡号就分别担任海自第三、第四护卫队群旗舰。1999年3月发生的朝鲜船只入侵日本海域事件中,驻防京都舞鹤军港的榛名号便率领海自舰艇加以拦截,并开炮驱离朝鲜船只。
退役替换
继榛名级之后,日本又建造了两艘白根级直升机驱逐舰。白根级乃榛名级的拉长改良版,吨位与长度均略大于榛名级,两者在基本设计、动力系统、武装配置等方面都极为相似,惟白根级的烟囱从榛名级的一个变成两个,部分上层结构外型有所不同,而且使用更先进的装备 ,大幅提升了作战系统的自动化程度以及资料传输/处理能力。日本防卫厅于2000年12月公布“新中期防卫力整备计划”, 日本于2004及2006年度各建造一艘标准排水量高达13500吨的16DDH新型大型直升机驱逐舰,取代两艘年事已高的榛名级。
两艘榛名级原订在2008与2009年退役,交棒给16DDH,但由于计划延后,两艘日向级分别在2009与2011年才能成军,因此榛名级的役期又稍微地延长。 在2009年3月18日,榛名号正式除役,被新服役的日向号(DDH-181)取代。先前白根号(DDH-143)直升机驱逐舰在2007年12月14日夜里发生大火,战情室许多重要设备毁损;由于许多设备已经停产, 因此在修复工程中,便将榛名号的相关装备移植到白根号上。在2011年1月17日,比叡号退出作战序列,并在同年3月16日正式除役,将旗舰一职交接给同日服役的日向级直升机驱逐舰二号舰伊势号(DDH-182)。
本级舰
参考资料
英语:DDH Haruna Class.GlobalSecurity.org.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29 18:13
目录
概述
发展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