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名,为
缨翅目,
蓟马科。分布在中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及北方温室中;国外分布于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亚、西班牙、北美、墨西哥、埃及、阿尔及利亚。 以若虫和成虫锉吸寄主的嫩叶和幼芽的汁液,是榕树的一种普遍而严重的害虫。受害叶形成虫瘿,使寄主的叶片和嫩梢生长畸形。园林植物中常见的寄主有榕树、气达榕、龙般花、杜鹃花、人面子、无花果。
体长2.6mm左右,体黑色。触角8节,第1、2节棕黑色,3至5节及6节基半部黄色。前足腿节黄色。翅无色。头长是宽的1.4倍,是前胸长的1.7倍。头顶单眼区呈锥状隆起,有六角形网纹;复眼大;前胸背片布满交错或扭曲的横纹。中胸前基腹片发达;后胸背片有纵的交错纹及网纹。前翅很宽,边缘直,不在中部收缩;翅基部具并行的鬃3根,后缘端部生间插缨18~20根。前足股节不增大,跗节内侧具小齿。腹部背片第1节板片三角形,第2至4节两侧具交错横纹。管长是头长的1.2倍。雄成虫小。卵肾形,乳白色。若虫共4龄。
雌成虫体长2.6mm,雄成虫2.2mm。触角8节,第一、二节棕黑色,第三至六节基半部黄色,第七、八节色较暗。前足胫节、中足和后足胫节端部及附节均黄色。头长为宽的1.4倍,为前胸长的1.6倍,复眼大,单眼区呈锥形隆起,后单眼紧靠复眼前部内缘。口锥形,稍超过前胸片中部, 端部宽圆,前胸背片布满交错横纹。翅透明。腹端略纯圆, 产卵管锯状。
1龄虫体长0.22-0.24mm,2龄虫体长0.26-0.27mm,3-5龄虫体长为0.62-0.73mm。头小而圆,触角6节,复眼黑色,单眼3个,黄色。触角往后折于头背面,第一节较粗于其他节。鞘状翅芽伸达腹部3/5处。
榕母管蓟马主要发生在榕树生长地,特别在
南宁、
福州、
贵阳发生严重。随
榕树盆景传播到北方的温室。若虫和成虫锉吸寄主的嫩叶和幼芽的汁液,是榕树的一种普遍而严重的害虫。受害叶形成虫瘿,使寄主的叶片和嫩梢生长畸形。园林植物中常见的寄主有榕树、气达榕、龙般花、杜鹃花、人面子、无花果。该虫在贵阳一年发生8~9代。在北方温室常年发生。气温25℃相对湿度达50~70%适其繁殖,每年5月份为害严重,有世代重叠现象,该虫对榕树偏爱,集中为害,使受害榕树生长发育受抑,光合作用减弱,降低其观赏价值。该蓟马常与大腿
榕管蓟马混合发生混合为害。在日平均温度25℃时,完成一代需28~30天,平均29天,每年1月出现第一代,11月初出现第九代,并进入越冬期。世代重叠。该蓟马在一天中7~10点和16~19点化蛹或羽化,在不同温度和湿度的条件下化蛹率和羽化率不同。成虫羽化后5~7天开始产卵,卵分批产出,不规则。每头雌成虫一生可产25~80粒卵。卵多产于成虫形成的饺子状虫瘿内。有的成虫出虫瘿将卵产于树皮裂缝内。
在发生数量较多时,可喷40%七星宝乳油800倍液,或20%
好年冬乳油4000倍液,或50%
杀螟松乳油2000倍液,或2.5%
溴氰菊酯乳油4000倍液,每隔10天左右1次,连喷2-3次,即可控制其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