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简称“榆林高新区”,前身为“
榆林经济开发区”)。2011年,陕西省政府批复,榆林经济开发区更名为榆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更名后的榆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享受省级高新区的相关政策,园区产业定位是重点发展新能源、新型加工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服务和环保产业;将设立榆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榆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将对培育一批
增长极、
以点带面引领区域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2012年,
国务院批准榆林高新区升级为
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是陕西省获批的第五个国家级高新区。
园区简介
榆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简称“榆林高新区”)是在原榆林经济开发区(1999年通过陕西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基础上,2010年经省政府批准更名建立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陕北国家能源化工基地的核心载体和综合配套服务基地,是榆林市建设陕甘宁蒙晋毗邻区中心城市的主要载体。榆林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将有利于全面加强科技创新对国家能源化工基地的支撑能力,加快推动资源深度转化,实现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为榆林可持续发展搭建技术承载平台。2012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榆林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是陕西省获批的第五个国家级高新区。这对于实现区域均衡协调发展,加快集聚创新资源,打造陕北地区科技创新高地都具有重要意义。
陕西省政府要求,榆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必须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榆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现共有企业113户,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140亿元,完成科技研发投入5000万元,已经成为榆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陕北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初步建成以现代工业为主、高新技术为支撑的多功能、外向型、综合型的开发区,成为晋陕蒙宁接壤区新兴非能源产业示范区之一。榆林市副市长、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李文明表示,榆林高新区从省级升级国家级,对于国家进一步优化西北地区国家高新区整体布局,实现区域均衡协调发展,加快集聚创新资源,打造陕北地区科技创新高地;对于全面加快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和陕甘宁蒙晋区域中心城市建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榆横工业区(榆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2009年经省政府批准,在原榆林经济开发区(1999年省政府批准)和榆横煤化学工业园区(1998年原国家计委批准)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区改革,整合组建成立的“自成体系、封闭管理、相对独立、自我发展”的综合园区,是榆林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和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承载区。工业区总面积约914平方公里,其中包括榆林经济开发区28.4平方公里,占3%;
榆阳区芹河乡一个整建制乡,面积328.4平方公里,占36%;
横山县白界乡一个整建制乡(面积367平方公里)和波罗镇无定河以北8个村(面积190.32平方公里),面积557.32平方公里,占61%。整个工业区共涉及3个乡镇、51个行政村,约3.18万人,人口密度为35人/平方公里。
“十一五”期间,榆林高新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在20%以上。2011年,园区完成生产总值241.15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0.84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323.16亿元,财政总收入33.16亿元。全区累计引进项目280多个,投资及合作的
世界500强企业达25家。截至目前,榆林高新区引进中石油、中石化、神华、中煤、兖矿、美国陶氏、法国液空等一批全球500强企业,其中不乏收入超百亿元企业。根据规划,到“十二五”末,榆林高新区科工贸总收入将突破千亿元,达到150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百亿元,力争达到120亿元,主要经济社会指标位居陕西省开发区前列,达到全国百强县水准。
区域概况
榆林地处陕西省最北部,东望山西,西连宁夏;北邻内蒙,南接本省延安。榆林已发现8大类48种矿产,是国内少有、世界罕见的能源矿产资源富集区,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是正在崛起的新兴国家能源化工基地。榆林经济开发区是
陕西省人民政府1999年2月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是榆林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核心载体和综合配套服务基地。经过九年多的开发建设,榆林开发区已基本形成一个以现代工业为主的多功能、外向型的综合园区。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向未来,榆林开发区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力争到2010年,实现科工贸总收入200亿元,GDP达到80亿元,财政收入超过10亿元。将榆林开发区建成国内知名、西部一流的创新型、和谐型开发区,为推动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加速榆林经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榆林市第三次党代会确立了“加快大转型,实现新跨越,建设幸福新榆林”的宏伟目标,为高新区发展指明了方向。榆林高新区将按照一年奠基础、三年迈大步、五年上台阶的总体部署,加快实施“一高一低、三千三百”战略:“一高”即创建国家级高新区;“一低”即将园区建成汇集项目、资金、人才的洼地;“三千”即科工贸总收入突破150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1000亿元;“三百”即财政总收入突破120亿元,经济社会主要指标达到全国百强县水准,力争3家入区企业年产值超过百亿元。
开发建设
2012年8月27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榆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从而成为榆林市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区。十余年来,榆林高新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西部大开发和国家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加快建设的历史机遇,坚持国际化、现代化、人文化、生态化的建区方针,不断创新开发功能,优化投资环境,提高开放水平,加快构建综合服务、循环经济示范、科技研发、生态文化四大基地,打造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加工制造、煤化工、盐化工、科技教育、生态文化五大产业园区。
榆林高新区经过十余年的开发建设,已经建成了以现代工业为主的多功能、外向型的综合型园区,形成以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新能源为主导的特色能化产业体系,成为榆林建设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的核心区和榆林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承载区。榆林高新区成功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对于进一步优化西北地区国家高新区整体布局,更好地落实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战略,加快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和陕甘宁蒙晋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带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更名批复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榆林经济开发区更名为榆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批复
陕政函 〔2010〕235号
你市《关于将榆林经济开发区更名为榆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请示》(榆政字〔2010〕60号)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同意榆林经济开发区更名为榆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享受省级高新区的相关政策。
二、更名后的榆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不增加规划面积,仍为18.4平方公里,四至范围不变。
三、榆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定位:重点发展新能源、新型加工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服务和环保产业。
四、设立榆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享受市级经济管理权,负责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实施和管理工作。
五、榆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必须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按规定程序履行具体用地报批手续;必须依法供地,以产业用地为主,合理、节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
六、你市要切实加强对榆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领导和管理,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打造城市新区;坚持统筹规划,聚集科技创新资源,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珍惜和保护生态环境,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及修复的关系,将榆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为生态环保和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二○一○年十二月三十日
授牌仪式
2012年9月27日下午,陕西咸阳、榆林国家高新区建设动员大会暨授牌仪式在
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举行。陕西咸阳、榆林高新区成功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等领导出席仪式。科技部高新司副司长胡世辉宣读了国务院关于陕西咸阳、榆林高新产业园区成功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批复,万钢副主席为咸阳、榆林高新区进行授牌。据悉,国务院此次共批复十七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陕西省占两个。咸阳市市长姜锋、榆林市市长陆治原表态发言并介绍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服务中心
榆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创业中心”)成立于2008年2月,隶属于高新区管委会。创业中心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为宗旨,按照重点产业集群化、创业服务专业化、服务平台标准化、服务内容国际化的发展原则,积极整合各种资源,努力创造适合技术创新、利于中小科技企业发展的软硬环境,有效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不断完善创新孵化体系,全力打造一流科技企业孵化器。
创业中心通过改建、自建、联建等方式,为
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物理空间和基础设施,提供项目申报、投融资服务、中介信息平台等一系列的服务支持,降低创业者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企业的成功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科技型企业和企业家。
截止2010年底,建成企业孵化基地面积达23.5万平方米,规划建设了3.6万平方米的创业大厦,形成了国信软件园、高原能化软件园、标准化厂房、西京电子产业园、通达计算机装备产业园等投资多元、形式多样、专业性强,适应各类创新创业需要的孵化器集群,搭建了科技投融资服务、装备加工检测和中小企业信息服务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专业孵化器功能日趋完善。在孵企业286家,实现产值31亿元,利税3.5亿元,累计毕业企业35家。培育了羊老大集团公司、西京电子科技公司、华宝公司、大洋能化等一批优秀创业企业,为高新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