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汉字
楸,汉语二级字,读作qiū,其本意为植物名。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楸【辰集中】【木部】康熙笔画:13画部外笔画:9画
唐韵》七由切《集韵》《韵会》《正韵》雌由切,音秋。《说文》梓也。《韵会》楸与梓本同末异,若桧之柏叶松身。《尔雅·释木》槐,大而皵,楸。小而皵,榎。则楸又槐属也。《埤雅》楸梧早脱,故楸谓之秋。楸,美木也。一作萩。《史记·货殖传》淮北常山巴南河济之闲,千树萩,其人与千戸侯等。《述异记》越人多橘柚园,岁出橘税,谓之橙橘戸。中山又有楸戸,著名楸籍者也。《曹植·名都篇》走马长楸闲。
又苦楸。《诗·北山有楰疏》其树叶木理如楸,山楸之异者,今人谓之苦楸是也。
又楸枰,棊局也。《段成式·观棊诗》闲对奕楸倾一壷。《沈彬诗》井里交连侧局楸。
说文解字
楸【卷六】【木部】
梓也。从木秋声。七由切
说文解字注
(楸)梓也。左传、史、汉以萩为楸。如秦周伐雍门之萩、淮北常山巴南河济之闲千树萩、是也。左传萩一作秋。从木。秋声。七由切。三部。
方言汇集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qiu1 [海陆丰腔] ciu1 [客英字典] ciu1 [台湾四县腔] ciu1 [梅县腔] ciu1 [宝安腔] ciu1
粤语:cau1
音韵汇集
上古音系
广韵
中原音韵
洪武正韵牋
参考资料
.911查询.
.汉典.
.千篇国学.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16 09:21
目录
概述
详细释义
古籍释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