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尾鸥(学名:Rhodostethia rosea)为鸥科楔尾鸥属的鸟类。在中国大陆,分布于辽宁等地。眼的下方有淡黑色斑点;颈上有黑色羽圈,体背灰青色;大覆羽先端白色,尾羽白色;下体白色,沾粉红色。栖于沿海港湾。以甲壳类和小鱼为食。
形态特征
嘴细弱、尖端向下弯曲。第一枚初级飞羽不发达,长度较覆羽短,第2枚初级飞羽最长,外侧次级飞羽短,尖端呈截形,其余次级飞羽和第8或9枚初级飞羽长度相当。尾羽12枚。中央一枚尾羽稍微突出,尾呈楔形。胫下部裸出。前三趾间蹼徽向内凹。夏羽背、肩、翅上覆羽淡珠灰色;初级飞羽灰色,第2枚初级飞羽外嘞黑色,尖端灰色,第3枚初级飞羽以后尖端白色,次级飞羽淡珠灰色,尖端白色。头、颈、腰、尾和整个下体白笛。缀有玫瑰色。颈下部有一窄的黑色颈圈。
冬羽和夏羽大致相似,但无黑色颈圈。头顶、枕、后颈缀有灰色。脚颜色较淡,缀有橙色或灰色。
幼鸟上体褐色,被有黑色斑纹。下体白色,额和头侧也为白色,眼周较暗,外侧初级飞羽黑色。次级飞羽白色。翅上覆羽和三级飞羽具黑色横带。尾白色,具宽阔的黑色端斑。嘴黑色,脚肉色。
虹膜褐色,眼睑红色,嘴黑色,脚红色,幼鸟脚肉色,爪黑色。
大小量度:体重200-250克,体长320-360毫米;嘴峰18-21毫米,翅250-273毫米;尾120-145毫米,跗跖30-34毫米。
栖息环境
楔尾鸥在繁殖期主要栖息于北极苔原或森林苔原地带,其中特别喜欢生长有草本苔原植物的苔原湖泊和水塘。非繁殖期主要栖息于靠近浮冰的开阔海洋上和冰上。冬季主要栖息于开阔的海洋。
生活习性
常在水中游泳或进行水浴。飞行也甚轻快敏捷。繁殖期主要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非繁殖期主要以甲壳类,软体动物,小鱼等水生动物为食。
分布范围
繁殖于西伯利亚北部、阿拉斯加和格陵兰岛等近北极地区,越冬于繁殖地南部北冰洋和太平洋等开阔海洋,偶尔到法国和中国辽宁旅顺。
繁殖方式
繁殖期为6-7月。常成小群在一起繁殖。营巢于湖边或附近沼泽地中的土丘上。巢由枯草和苔藓构成。巢的直径通常为15-20厘米。每窝产卵多为3枚,有时少至2枚和1枚。也有多至4枚的。卵的颜色为褐色或橄榄绿色,被有黑褐色或栗褐色斑点。卵的大小为38-46×30-32毫米。雌雄轮流
孵卵。孵化期21天。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种群现状
楔尾鸥在中国为偶见
迷鸟,数量稀少,不常见,需要严格保护。该物种分布范围非常大,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