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对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生长、消耗、地理分布及特点等进行评估,以全面了解和正确认识其价值和效益(量化和非量化的),使森林经营者和决策者据此采取保护、培育、经营、开发利用措施,促进森林资源在综合发挥高效益前提下的持续发展。
评价简介
森林资源评价由于对象和目的不同,又分为综合评价和专题评价。综合评价属于总体性评价,包括从不同角度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的森林资源全貌进行的评价,适用于宏观调控。例如,虽然中国森林资源的面积和蓄积的总量较大,居于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所以中国属于少林国家,必须大力进行造林绿化。又如中国的现有森林大部分集中在东北和西南边疆,影响森林综合效益在全国的发挥。所以应在全国广泛开展绿化祖国的运动,特别是在广大少林地区,普遍地和长期坚持不懈地进行造林、育林,大幅度地增加森林覆盖率。森林资源专题评价是根据有关指标对特定的问题进行评价。例如森林生产力评价,是根据林龄和单位面积蓄积量对林地的生产力发挥水平和潜力进行评价。以长江流域森林为例,鉴于长江流域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生产力较低,因此应该制定科学经营措施,以促进生产力的提高。森林防护功能(生态效益)评价也属于森林资源专题评价。以与该功能直接相关的参数为评价的依据。因为这类评价工作开展较晚,种类又多,涉及的因素十分复杂,定量测算方法和计量标准多数仍处于科研阶段,没有通用规范。
评价意义
森林资源是林业生产过程的必要因素,具有提供林产品和生态功能的能力。森林资源这种能力就是资源的生产力。森林资源的评价是以森林资源提供林产品和生态功能的能力为中心的量和质的估计和计算,同时还要揭示彼此之间的关系、生产潜力、对人类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意义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可以鉴定当前森林资源利用的合理性,以及进一步发挥森林资源生产潜力的可能性。
2、可以鉴定
森林生态系统的状况,改进生态系统的功能。
3、可以鉴定生产结构与林业布局的合理性,更有效地发挥资源优势。
4、可以为森林资源管理提供依据,如为森林采伐、森林所有权转移的补偿、林价等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5、是森林资源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
森林资源评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不仅对森林利用现状进行研究,而且对森林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管理的途径进行探索,使森林资源经济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从而提高森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
森林永续利用。
基本原则
可更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永续利用历来是森林经营的重要原则,同样也是森林资源评价的重要原则。森林资源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从大量调查资料进行考察研究。通过定量分析和情况研究,对森林资源进行个别和综合的定性评价。
为了取得科学的评价,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科技效果原则
森林资源内容丰富、复杂,当其投放到林业生产中后要考察所应用的生物科学和农业技术对其是否合理有效,功能是否得到充分发挥的问题。科技效果原则要求按资源固有的特征合理利用资源,使森林资源得到更新、培育和发展。
生态平衡原则
合理的资源利用,应该是各种林木与林内其他资源保持协调并相互促进,使生态效益不断提高。生态效益是长期的效益,良好的生态效益可以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能迅速更新恢复,而且其生产能力得到培育提高。
经济合理原则
林业生产的最终目的是要取得经济效益,归根到底就是为人类创造需要的财富,因此要求森林的投入应小于产出,这是商品林(或工业林)应遵循的原则。对其他森林也应注重经济的合理性,采用多项综合经营,提高森林资源的总产出量。
地域分异原则
林业生产要利用一定的空间,即要在一定的地域进行。由于各地域间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形成鲜明的地域性。在资源评价时,要按照林业
地域分异规律进行研究。
可操作性原则
对森林资源的评价,特别对开发、利用和改造资源方案的评价必须考察在实践上的可行性。即在符合上述几项原则的基础上,还要看在当时、当地是否行得通,包括技术力量、经济能力和社会影响都要考虑。
对比优选原则
森林资源评价要考虑多种目标、多种可能性、多种资源约束,以便设计出不同方案,供决策部门参考,有利于选择最优方案。
评价指标
森林资源评价包括森林生产力的数量和质量评价,森林资源经济评价,及森林公益效用评价,与之相应的设置下面三个方面的评价指标:
森林生产力评价指标
森林生产力的数量和质量评价指标,是指对森林的物质估计,包括以下指标:
1、反映林业用地利用程度的指标
林业用地,即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及无林地反映林地利用程度一般有如下两个指标:
(1)林地利用率:指有林地在林地中的比重。
(2)森林覆盖率:指有林地在土地总面积中的比重。
2、反映森林生产率的指标
指有林地单位面积上生成的
活立木蓄积量或其他林产品产量,有以下一些指标:
(1)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指每公顷林分生产量。或设用材林单位面积蓄积量指标。
(2)林分单位面积生长量。
(3)毛竹单位面积立竹量和经济林单位面积产量等木材以外其他林产品产量。
(4)生产木质原材料的工业人工林以单位面积蓄积量和每立方米木材容量表示生产量;有的则以生物量为生产量指标。
3、反映森林质量的指标
反映森林质量的指标,主要有:
(1)树种组成,分别用材林树种组成,经济林树种组成。
(2)
森林蓄积量按粗度级的分配比,木材以外其他林产品质量等级。
(3)经济材出材率,造纸材木材干重的得浆率和树皮率等。
4、反映森林资源增长速度的指标
反映森林资源增长速度的指标,主要有:
(1)造林成活率,保存率。
(2)用材林林龄组成。
(3)森林面积平均净增率,森林蓄积平均净增率,毛竹林立株净增率。
森林的经济评价指标
经济评价指标,是指对森林(含林地)的价值估计.以森林经营的投入与产出为标准,评价森林利用及其适宜性的一种评价。这里涉及林木是按林价计算,林地则在我国不直接计价,只是在转移所有权或经营权时才以林地上未来收益的相对值计价。
森林的经济评价指标有:
(1)单位面积总产值和纯收入;单位面积年产值和年纯收入。
森林公益功能的价值量指标
森林公益功能种类繁多,价值计算困难,目前尚属探讨试算阶段,一般采用以下指标:
1、逆算法:是用产生的收益来逆算森林公益功能。如森林水源涵养功能以森林蓄水量计算水价,森林保护农田带来农业增产的收益。
2、估算法:是由获得的消费额来评价森林公益功能。如森林的景观、保健效益不宜直接评价,就以森林吸引游览人数及平均消费额来估算。
3、替代法:是用其他等效益的功能进行替代。如将有林地与无林地的土壤侵蚀的差异视为森林功能,用修建水库来控制同样数量的土砂所需的修建费来评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