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扇尾莺
鸟纲动物
棕扇尾莺(学名:Cisticola juncidis)是扇尾莺科扇尾莺属的小型鸟类,体长9~11厘米。上体栗棕色具粗著的黑褐色羽干纹和棕白色眉纹,下背、腰和尾上覆羽黑褐色,羽干纹细弱而不明显,尤其是繁殖季节,腰和尾上覆羽几为纯棕色而无黑褐色纵纹。尾为凸状,中央尾羽最长,暗褐色具棕色羽缘、黑色次端斑和灰色端斑,外侧尾羽暗褐色具棕色羽缘、黑色次端斑和白色端斑。两翅暗褐色,羽缘栗棕色。下体白色,两胁沾棕黄色。相似种金头扇尾莺头顶黄色或金黄色,下体皮黄白色,外侧尾羽端斑窄而不明显,呈棕白色。
形态特征
雌雄羽毛相似。春羽额栗色或栗棕色、具黑褐色羽干纹,头顶和枕黑褐色具宽的皮黄色或栗棕色羽缘,在头顶和枕形成黑褐色纵纹;眉纹淡棕色或棕白色,有时不甚明显。眼先棕白色,颊和耳羽淡棕色或栗色,头侧、后颈淡栗棕色,后颈具或微具淡的褐色羽干纹。上背和肩黑色,上背羽缘栗棕色,肩外翈羽缘灰色,仅内翈羽缘栗棕色;下背、腰和尾上覆羽栗棕色,尾呈凸状,中央尾羽最长,往外依次缩短,尾羽颜色基部黑色,逐渐变为浅棕褐色具白色端斑和黑色次端斑,中央尾羽具宽的棕色羽缘、黑色次端斑和灰褐色或淡棕色端,外侧尾羽具窄的棕色羽缘,在内翈中部具大型棕斑。翅上覆羽和三级飞羽黑色,羽缘栗棕色;初级和次级飞羽暗褐色,外翈羽缘栗棕色。下体白色或乳白色,两胁和覆腿羽棕黄色或浅棕色,腋羽白色,翅下覆羽白色沾棕。冬羽额栗色具黑色斑纹,头顶和枕黑色,羽缘沙黄色,尾较长较暗,下体白色沾棕黄色,其余似夏羽。
虹膜红褐色,上嘴红褐色,下嘴粉红色,脚肉色或肉红色。
大小量度:体重♂8~10克,♀7~9克;体长♂91~110毫米,♀90~115毫米;嘴峰♂8~10毫米,♀9~10毫米;翅♂45~54毫米,♀44~52毫米;尾长♂34~50毫米,♀36~54毫米;跗蹠♂18~20毫米,♀18~19毫米。(注:♂雄性;♀雌性)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脚、丘陵和平原低地灌丛与草丛中,也出入于农田草地、灌丛、沼泽、低矮的芦苇塘以及地边灌丛与草丛中。
生活习性
繁殖期间单独或成对活动,领域性强,冬季多呈3~5只或10余只的松散群。性活泼,整天不停地活动或觅食。多在草丛中、灌木或杂草枝叶和植物茎上,有时也栖于灌木上或电线上休息。繁殖期间雄鸟常在领域内做特有的飞行表演,起飞时冲天直上,在高空翱翔和做圈状飞行,然后两翅收拢,急速直下,当接近地面时又转为水平飞行,或钻入草丛中或栖于突起的草茎上,当冲入高空时同时发出尖锐而连续的“ji-ji-ji”的叫声,收翅下降时则发出“dza-dza-”声。飞行时尾常呈扇形散开,并上下摆动。
迁徙:留鸟,部分夏候鸟
食性:主要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也吃蜘蛛蚂蚁等其他小的无脊椎动物和杂草种子等植物性食物。
分布范围
分布区域广泛,从欧洲西南部、地中海北岸到非洲的大部分地区,往东经阿拉伯、中东到巴基斯坦、印度、斯里兰卡、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几内亚和澳洲北部。
原产地: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阿富汗、澳大利亚、孟加拉、比利时、贝宁、博茨瓦纳、布基纳法索、布隆迪、柬埔寨、喀麦隆、中非、乍得、中国大陆、刚果、科特迪瓦、克罗地亚、塞浦路斯、埃及、赤道几内亚、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法国、加蓬、冈比亚、加纳、直布罗陀、希腊、几内亚、几内亚比绍、中国香港、印度、印尼、伊朗、伊拉克、以色列、意大利、日本、约旦、肯尼亚、朝鲜、韩国、老挝、黎巴嫩、莱索托、利比亚、马其顿、马拉维、马里、马耳他、毛里塔尼亚、黑山、摩洛哥、莫桑比克、缅甸、纳米比亚、尼泊尔、荷兰、尼日尔、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巴勒斯坦、菲律宾、葡萄牙、卢旺达、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塞尔维亚、塞拉利昂、新加坡、斯洛文尼亚、索马里、南非、南苏丹、西班牙、斯里兰卡、苏丹、斯威士兰、瑞士、叙利亚、中国台湾、坦桑尼亚、泰国、东帝汶、多哥、突尼斯、土耳其、乌干达、越南、也门、赞比亚、津巴布韦。
迷鸟分布地:奥地利、保加利亚、丹麦、爱尔兰、科威特、列支敦士登、阿曼、瑞典、英国。
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长江以南、福建、广东、广西、云南、海南岛和台湾等省。
繁殖方式
繁殖期4~7月。通常营巢于草丛中,距地高10~50厘米。巢呈梨形、椭圆形或吊囊状,开口于上面或上侧方,主要由撕裂的草叶植物纤维等编织而成,有的外面还被有蛛网,内垫有绒毛和柔软植物。巢高7~8厘米,内径约5厘米,营巢由雌鸟承担,雄鸟协助搬运巢材。每窝产卵通常4~5枚;偶尔也有少至3枚和多至6枚的情况。卵白色或淡蓝白色,被有红褐色或紫红色斑点,卵的大小为13.8~16.8毫米×10.2~12.3毫米。雌雄亲鸟轮流孵卵,雏鸟晚成性,雌雄亲鸟共同育雏。
亚种分化
注:表格信息来源参考。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The IUCN Red List):无危物种(LC),2012年评估。
已被列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种群现状
全球种群未量化。在欧洲估计有230,000~1,100,000繁殖对,成年个体约690,000~3,300,000只(国际鸟盟,2004)。欧洲种群占全球种群的比例小于5%。该鸟种各地种群估算如下:中国大陆约有10,000-100,000繁殖对;中国台湾约10,000~100,000繁殖对;韩国约10,000~100,000繁殖对;日本约10,000~100,000繁殖对(Brazil 2009)。棕扇尾莺在中国的种群数量变得相当稀少,不少地方已很难见到。
学名说明
属名Cisticola的字首为由希腊文Kistos演变成Cistus,是岩茨科植物的一个属名,Cisti为借用该灌木的属名 ,Cola是“定居者”的意思,指该属鸟种喜栖息于灌丛的环境。种名juncidis为由拉丁文iuncus演变而来,是“芦苇”的意思,指该种喜好高草的栖息环境。
参考资料
Cisticola juncidis,Summary.The IUCN Red List.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1 22:23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