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喉雀鹛
雀眉科、拟希鹛属的鸟类
棕喉雀鹛(学名:Schoeniparus rufogularis)是雀眉科、拟希鹛属小型鸟类,体长11-12厘米。头顶至枕棕褐色,头顶两侧有宽阔的黑色侧冠纹和白色眉纹,上体和两翅橄榄褐色沾棕。喉白色,下喉有棕栗色横带在白色与灰白色的喉胸之间极为醒目,凭此特征,野外不难识别。虹膜淡褐色,嘴褐色,脚淡黄色。
形态特征
雄羽色相似。前额、头顶、枕棕色或锈褐色,头侧有一宽阔的黑色侧冠纹向前延伸至额基,向后直达后枕;眼先、眼周白色,一条长的白色眉纹紧邻黑色侧冠纹下,极为醒目;颊和耳覆羽赭褐色或红褐色、有的微沾黑色。上体橄榄褐色沾棕,尤以腰和尾上覆羽较红。尾褐色或橄榄褐色、表面亦沾棕色、与背相似;两翅表面亦与背相似。下体从颏到腹大都白色。胸缀有灰白色,下喉有一棕栗色横带横跨下喉向两侧延伸至颈侧形成一半领环状,两胁赭褐色或黄橄榄色,尾下覆羽棕褐色。
虹膜淡褐色,嘴褐色,脚淡黄色。
生活习性
习性:留鸟。主要栖息于低山常绿阔叶林和次生林中。常成对或3-5只成群活动。多在林下灌丛和竹丛上、有时也到地上活动和觅食。性惧生隐秘。边活动边呜叫,鸣声清脆悦耳,其声似“欺哩、欺哩”或“欺-球-”。甜美的chi-chu-one-two-three,最后三声上扬。悦耳的chip-chur声。
食性: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吃植物果实和种子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尼泊尔、不丹、印度(阿萨姆、锡金)、孟加拉国、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和越南。在中国分布于勐腊、勐仑等西双版纳地区。
繁殖方式
繁殖期4-6月。营巢于低山常绿阔叶林中,巢多置于林下地上或灌丛基部。巢呈杯状,主要由苔藓、草、根和细枝等材料构成。每窝产卵3-4枚,卵灰色、微具暗色斑点,卵的大小为17-21毫米×14-15.7毫米。
亚种分化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
参考资料
Alcippe rufogularis.orientalbirdimages.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05 08:54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