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里遗址,位于
江苏省无锡市梅村街道
泰伯庙东部
伯渎河边,是
太湖东岸一处重要的
商周时期遗址,为“
泰伯奔吴”等历史记载提供了重要线索。梅里遗址文化因素兼具
马桥文化和
湖熟文化,其中还有部分
中原文化因素,这一时期和类型的遗址在当地尚属首次发现。对探讨
吴文化起源及早期面貌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梅里遗址位于
江苏省无锡市梅村街道
泰伯庙东部
伯渎河两岸的台地上,面积约6万平方米。已经探明的遗址范围向北可至泰伯大道附近,西到至德路,南至梅里中路,东至新友路一带。此次考古共清理发掘灰坑、灰沟、水井、建筑基址等遗迹近200处,获得了早至商代晚期晚至西周春秋的大量陶片。修复文物标本100余件,主要分为
商代晚期、西周中晚期和历史时期,其中商代晚期代表器物有印纹陶鸭形壶、刻槽盆、三足盘等,
西周晚期代表器型有夹砂红陶绳纹鬲、印纹硬陶瓿以及数量众多的原始瓷豆、碗等,历史时期从汉代至明清时期均有,基本以日常使用的陶瓷器为主。
据有关文献记载,后世的
吴文化肇始于商末周初的“
泰伯奔吴”。有学者认为泰伯当时所奔之“荆蛮”,应指无锡、苏州一带。有关
泰伯奔吴在梅里,后汉时期的《
吴越春秋》《泰伯墓碑记》以及南朝的《
后汉书》等,都有泰伯冢在梅里的记载。唐张守节《
史记·正义》注“
吴太伯”也称:“太伯居
梅里,在常州无锡县东南六十里”,也就是考古发现梅里遗址的梅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