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贻宝(1900—1997),
天津人。1928年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受聘于基督教
燕京大学,历任注册课主任、教务处主任、讲师、教授、文学院院长、成都燕京大学代校长、美国
爱荷华大学东方学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校长、台中
东海大学教授等职。与其兄长
清华大学校长
梅贻琦教授齐名。
梅贻宝就读于
南开中学,1915年夏季在天津举行的入学考试中考入清华大学,从清华大学毕业后,梅贻宝赴美留学,于1927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燕京大学任教,一度担任代理校长。
1941年
太平洋战争爆发,
燕京大学遭日寇封闭,燕京校友群情激愤,一致要求在后方复校。次年初,燕京大学临时校董会决议:成立复校筹备处,并推举梅贻宝为筹备处主任。梅贻宝立即着手组成精练班子,开始千头万绪的复校工作。时值
抗战中期,
通货膨胀,物资匮乏,在此情况下,筹集经费,寻觅校舍,延聘名师,迎接自
沦陷区千里迢迢历经艰险奔赴成都的燕大师生,招生复校工作十分艰巨繁重。贻宝先生遵循
张伯苓老校长(梅贻宝系南开中学毕业)“我为自己向人求告是无耻,我为南开不肯向人求告是无勇”的训示,鼓起勇气发动“求告”,师生员工团结一致,群策群力。短短半年时间,文、理、法三个学院十四个系的成都
燕京大学于1942年10月1日正式开学上课。三千学子投考燕大,限于种种条件仅录取一百余人,以后逐年都有增加。在这么短的时间,能使一所中外驰名的综合大学复校开学上课,并坚持办学到1946年师生复员回北京,保持了教学高质量,工作高效率,善始善终,可谓中国教育史上的一项重要成绩。
1942年10月美国落选总统
威尔基来华,向重庆成都两市大学师生发表演讲,均由贻宝校长现场翻译。威氏在成都演讲这天正是燕京成都复校开学第一天,全校师生参加大会,听取威氏演讲及梅代校长翻译,代替开学典礼,代校长声音浑厚洪亮,思维敏捷,翻译准确传神,与会师生印象深刻,深感骄傲。
自1928年受聘
燕京大学,前后五十年服务于大学教育。前二十年在燕京大学,后三十年在国外大学执教。曾著有《大学教育五十年》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