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石宫醮会
梅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梅石宫醮会是梅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醮”也叫“清醮”,已有600多年的历史。1385年明代时期,宋氏祖先将“打醮”这一传统习俗传入棉洋镇富强村。古时的人们,通过“打醮”来祈求神灵庇佑;进入新时代,人们更多的是通过“打醮”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还能与四海亲友团聚于此。而在战时,“打醮”也在默默的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作用。1927年至1934年大革命时期,以五华古大存为代表的革命前辈和先烈们,以棉洋镇富强村等地的醮会做掩护,常在醮会内开会办公,多次指挥对国民党军的反围剿战斗,并在富强村的梅石宫醮会建立了苏维埃政府。2012年梅石宫醮会被评为五华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3年梅石宫醮会被梅州市人民政府正式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项目。
历史渊源
明代时期(约在1385年)宋氏祖先由紫金县敬梓迁入五华溜沙定居。当时社会动乱,天旱水涝、疫灾,百姓多灾多难,民不聊生,科学、医学落后。人们只得祈求神灵降福庇佑,传说观音菩萨下凡,拯救了百姓,驱走疫灾,为百姓带来平安顺景。为感谢观音娘娘的恩德,修建了梅石宫。每年的二月二十九日观音娘娘诞辰日都举行纪念庆典祭奠活动,并在乡中长老倡导组织梅石宫醮会,举办太平清醮,当时规定三年一小醮,五年一大醮。
基本特征
太平清醮内容丰富,主要内容有:“迎观音登台主醮”、“起师封山”、“迎各路众神圣驾来临”、“安灶君”、“起幡安大士”、“起高登竹”“集体行香巡游各村寨”、“上总表”、“拜星君”、“上朱砂表”、“度孤施食,施阴施阳”、“放生”、“祭奠众神”等,功德圆满,散醮、宴宾。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太平清醮期间,醮区内村民实行斋戒,一日三餐食素,还实行“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污言”、“不吵架”,对构建和谐社会,保护生态环境,抑制刑事犯罪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
保护措施
2012年7月11日,经五华县人民政府批准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棉洋镇梅石宫醮会举行挂牌庆典仪式,县文广新局、棉洋镇政府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和村中长老共同为庆典揭幕,以弘扬孝道、祈祷天下太平、五谷丰登、牲畜兴旺为宗旨的民间醮会从此列入了县级非遗保护。
最新修订时间:2021-09-22 11:23
目录
概述
历史渊源
基本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