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林镇,隶属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位于赣县区中部,是赣县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辖区面积26.38平方千米,户籍人口8.74万人(2018年),辖6个社区、6个行政村(2019年)。距赣州市区仅7千米,距赣州黄金机场仅10千米,
京九铁路、
赣龙铁路、
323国道、梅湖公路、
贡江水路纵贯全镇。境内有
江西客家博物院,主要由
客家文化城、
赣南客家名人公园两个主博览区组成。
历史沿革
1950年3月,撤销水东区,将七里乡的桃源、梅林和储潭乡的田心等地并入茅店区。
1957年2月,梅林乡由赣县直辖。
1958年,属茅店公社(其中梅林、章贡属赣州市水东公社)。
1962年,属桃源公社(梅林、章贡划回)。
1963年10月,水东公社的梅林、章贡大队(原茅店公社)划归赣县。
1964年9月,将梅林章贡、桃源、龙头、和平等大队组成眺源公社。
1965年,属茅店公社。
1970年11月,析茅店公社桃源、梅林大队和沙石公社华林大队置梅林镇。
行政区划
1978年,梅林镇辖梅林、章贡、桃源、上庙、双龙、红金6个大队。
2019年,梅林镇辖6个社区、6个行政村:城东社区、城西社区、光彩社区、梅林新区社区、城南社区、白鹭湾社区、章贡村、梅林村、红金村、
双龙村、桃源村、上庙村。镇人民政府驻赣新路10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梅林镇位于赣县区中部,
贡江下游北岸。东邻
茅店镇,南与赣州市
沙河镇隔贡江相望,西界赣州市章贡区
水东镇,北靠
储潭乡,面积26.38平方千米。
地形
梅林镇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丘陵起伏,低丘地约占65%。
气候
梅林镇境内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
2018年,梅林镇户籍人口87391人。
经济
梅林镇街市开设百货、五金、副食、药材、生产资料、土产品等商店,形成批发、储运、零咨相结合的商业网。还有饮食、旅社、理发、修理等服务行业。厂矿有冶金、丝绸、橡胶、农机、印刷、五金等19家。郊区有耕地6272亩(水田459亩),水面100亩,以种水稻、甘蔗为主,蔬菜、花生、西瓜、黄麻次之。1985年粮食总产393.36万斤,甘蔗总产9277吨,水塘年产鲜鱼6万多斤。蔬菜除供县城外,还悄往赣州市。
梅林镇工业以家用电器生产、服装生产、稀土冶炼等为主,兼有无则添鱼系列产品、三星面条系列产品、红金龙板鸭、临云酒等系列产品。农业方面引进推广了台湾青枣、珍珠芭乐、冬枣、梨枣、木瓜、百香果、火龙果等名优品种。是赣州市区和县城蔬菜、水产品供应的重要基地。
2018年,梅林镇工业企业个数共115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11家,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95家。
社会事业
20世纪90年代,梅林大街为主要街道,长1905米,宽30米。学校有县中、城关小学、城关幼儿园,还有教师进修学校、党校和职工夜校。有县第一人民医院、县皮肤病防治所。有新华书店、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电影院、影剧院、体育馆、游泳池、广播站和电视差转台等文化体育设施。城区西南有赣州铝厂、赣南铸锻厂。赣州农校、赣州地区水产科研所、赣州地区银行干训班、赣州地区运输分局103车队等驻县单位。
梅林镇主要学校:
赣州市赣县中学南校区、
赣州市赣县区第二中学、
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赣州市赣县中学北校区)、
赣州市赣县区第四中学、赣州市赣县第七中学(赣州市赣县中学西校区)、赣州市赣县区城关小学、赣州市赣县区思源实验学校(赣州市赣县区城关第六小学)、赣州市赣县区城关幼儿园北园、赣州市赣县区梅林镇中心幼儿园、赣县梅林客家幼儿园、赣县梅林新区幼儿园
梅林镇主要医院:赣州市赣县区人民医院、赣州市赣县区中医院、赣州市赣县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赣州市赣县区妇幼保健院、赣州市赣县区妇女儿童医院)、赣州市赣县区梅林镇卫生院
交通运输
梅林镇地处赣隘公路线上,可通过赣南公路网与外地联系,与县内各乡均有公路连接。镇内各村有简易公路相通,还有贡水航逆,水陆交通便利。
梅林镇距赣州市区仅7千米,距赣州黄金机场仅10千米,
京九铁路、
赣龙铁路、
323国道、梅湖公路、贡江水路纵贯全镇,是赣州入闽和东北部6县市进赣州、下广东必经之地。
客家大桥横跨贡江,连接赣县县城与章贡区沙河镇,大桥全长764米,主桥上设置八个风雨亭,侧面采用
客家建筑风格仿城墙砖装饰,建成后将成为赣州一景。
历史文化
风景名胜
江西客家博物院
江西客家博物院位于江西省赣县县城,有客家民俗历史文物12068件,是江西省内第一家全方位展示
客家文化、彰显客家民俗、展示客家文物、进行客家文化历史教育的专题博物院。江西客家博物院主要由
客家文化城、
赣南客家名人公园两个主博览区组成,是集休闲、文化、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生态园林式客家主题博览园。博物院内有江西开山祖
灌婴广场、宗师园、名宦园、乡贤园、状元园、将军堂、进士堂、文昌阁、江西省直属地方行政培训练团旧址、明刘思诲故第等景点。
赣县客家文化城
赣县客家文化城是一座全面反映客家文化具有深厚
客家元素的景区,位于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县城南面,北靠老城区,南依赣江的干流贡江,西眺宋城赣州,东临梅林大桥,山、水、城“三位一体”相互辉映。周边环境优美的客家名人公园、七里古镇、文昌阁和逶迤而过贡江十里樱花带映衬着景区。客家文化城占地面积600亩,总投资6000万元。整个文化城的规划设计充分吸取客家文化的精华,体现了客家建筑传统的外方内圆的建筑理念。主要建筑有客家宗祠、客家博物馆、杨公祠、大门石牌坊、客家太极广场、客家艺术长廊、风水山、九曲桥、南迁柱、济和塔、客家风情街、客家风情园等。
赣南客家名人公园
赣南客家名人公园位于赣县县城南新区、贡水之滨,东起赣县汶潭水厂、西至水东七里古镇,总长5.5千米。园内主要规划建设了“一祖四园两堂一阁一址一第”,“一祖”是指赣县开山祖灌婴大型雕像,位于中心绿地东南面的下沉式灌婴广场内,高6米,全由花岗岩雕刻而成。“四园”是指宗师园、名宦园、乡贤园、状元园。“两堂”是指将军堂和进士堂,位于公园西段、文昌阁西侧利用原有保留的两栋古建筑整旧如旧后改造而成。“一阁”是指文昌阁,位于公园西段,全仿宋木构建筑,占地1032平方米,高39.8米,建筑面积2696平方米。“一址”是指“江西省直属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旧址”,建筑面积123.34平方米。“一第”是指明万历大理寺左丞刘思诲故第,仅存门框和门前石狮,依稀可见当日之隆盛。
赣南客家民俗园
赣南客家民俗园,位于赣县贡江河畔,以
客家人的成长历程为主线,在园内从西至东规划设计了孺子园、耕读园、乡熏园、齐家园、功德园五个景观节点,在展示客家民俗的同时兼顾了生态休闲。
著名人物
刘思诲(约1570-1630年),字忠甫,赣县梅林人(今梅林镇梅林村),自幼家境贫寒,好学上进,明万历三十五年(1603年)入殿试,中
黄士俊榜进士。历任临淮(今安徽凤阳)知县、湖广监察御史、山东道御史、大理寺左丞(享正五品)等职。任职期间,为人耿直,真心为民,刚正不阿,秉公执法,向朝廷呈过《固守正法》等疏。刘思诲是明晚期著名的东林党成员。他不畏阉党魏忠贤,敢于伸张正义,主持公道,是一名以敢言著称的谏官。后受阉党排挤,弃官归田,终老故乡。家乡梅林村因此建有“左寺丞第”家宅。因“左寺丞第”旧宅正处
赣南客家名人公园园址内,遂仿其宅门重建,既纪念之,也鼓励后生、晚学。
荣誉称号
2019年9月11日,梅林镇入选“
2018中国中部乡镇综合竞争力1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