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家乡(已撤销),隶属于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地处
南部县西南角,东邻
大富乡,北接
河坝镇,西邻
铁佛塘镇,南接
东坝镇,距南部县城34千米,区域总面积25.59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梅家乡户籍人口为13726人。
建置沿革
1950年,设梅家乡。
1958年,梅家乡改为梅家公社。
1966年,梅家公社更名红光公社。
1992年,划归东坝镇。
1994年,东坝镇析置梅家乡。
2019年10月,撤销梅家乡,划归东坝镇管辖。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梅家乡下辖老门垭、双桥、铁家沟、歇马坎等15个行政村。
截至2018年10月31日,梅家乡下辖15个行政村:老门垭村、双桥村、铁家沟村、歇马坎村、碑垭合村、青莲寺村、观音庙村、罗家井村、普照寺村、大乘庵村、金盘穴村、大清垭村、观音堂村、公山庙村、华严庵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梅家乡地处
南部县西南角,东邻
大富乡,北接
河坝镇,西邻
铁佛塘镇,南接
东坝镇,距南部县城34千米,区域总面积25.5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梅家乡境内最高点位于玉龙山,海拔598米;最低点位于龙谭子,海拔311米。
气候
梅家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偏少;春旱,干旱少雨;夏热,雨量集中;秋短,绵雨显著;冬干,气候温暖;多年平均气温17.2℃;无霜期年平均288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354.9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000毫米。
自然灾害
梅家乡自然灾害有旱涝、地质滑坡等。
自然资源
2011年,梅家乡有耕地12211亩。
人口
截至2011年末,梅家乡总人口有14000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375人。总人口中,男性7057人,占50.4%;女性6943人,占49.6%;以汉族为主。2011年,梅家乡人口出生率8.5‰,人口死亡率5‰,人口自然增长率3.5‰。
截至2017年末,梅家乡常住人口为10326人。
截至2018年末,梅家乡户籍人口为13726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梅家乡农民人均纯收入5780元;财政总收入594万元,人均财政收入424.29元。
农业
梅家乡农业以种植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红苕、花生、棉花为主。2011年,梅家乡农业总产值4192万元。梅家乡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红苕为主。2011年,梅家乡生产粮食22312吨,其中水稻3074吨,小麦2573吨,玉米3360吨,红苕771吨。梅家乡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花生、甘蔗等。2011年,梅家乡棉花种植面积2590亩,产量160吨;油菜种植面积3500亩,产量1470吨;花生种植面积1650亩,产量450吨;甘蔗种植面积400亩,产量480吨。梅家乡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2011年,梅家乡生猪饲养量13025头,年末存栏7082头;牛年末存栏239头;家禽饲养量31.2万只。
商贸
截至2011年末,梅家乡有商业网点67个,职工145人。2011年,梅家乡社会商品销售总额2500万元;有综合农贸市场1个,年成交额1000万元。
截至2018年末,梅家乡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个。
金融业
截至2011年末,梅家乡金融机构有农村信用社、中国邮政储蓄所各1个;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为1.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300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梅家乡有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225人,专任教师4人;小学1所,在校生719人,专任教师4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文体事业
截至2011年末,梅家乡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15个;各类文化专业户5个;有各类图书室16个,藏书4万余册。截至2011年末,梅家乡有学校体育场1个;2个行政村安装了健身器材。截至2011年末,梅家乡有线电视用户数为1270户,入户率35%。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梅家乡有医疗卫生机构1个,村卫生站15个;设病床45张,固定资产总值40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26人。2011年,梅家乡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5万人次。
社会保障
2011年,梅家乡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37户,人数53人,支出11.2万元,月人均176.1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873户,人数956人,支出85万元,月人均74.1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239人,支出50.2万元;农村医疗救助230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100人次,共支出5.5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95人,抚恤事业费支出43.2万元。
邮政电信
截至2011年末,梅家乡有邮政储蓄所1处,报纸、期刊累计发行1.5万份(册);有电信营业点3处;有固定电话用户180户,移动电话用户8800户,宽带接入用户60户。
交通
截至2011年末,梅家乡通乡公路和15个行政村村级公路全部实现路面水泥化。
历史文化
梅家乡因乡政府驻梅家坝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