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坝子
重庆市梁平区的平坝
梁平坝子,又称川东坝子,是川东平行岭谷的一部分。位于重庆市梁平区中部,东、西两山之间,是一块由古代湖泊沉积而成的平坝,地势平坦而开阔,面积100.73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5.4%。
简介
重庆市梁平区地貌由于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和岩性的控制,以及受水文作用的影响,呈现“三山五岭,两槽一坝,丘陵起伏,六水外流”的自然景观,形成山、丘、坝兼有而以山区为主的特殊地貌。境内有东山、西山和中山,均呈北东走向,平行排列,互不衔接。山区海拔500—1221米,面积606.5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32%。东山(黄泥塘背斜)和西山(明月峡背斜)因山顶出露的嘉陵江组灰岩被水溶蚀成为狭长的槽谷(在东山为城南槽、在西山为百里槽),两翼须家河组沙岩相对成为陵峡的山岭,故为“一山两岭一槽”型。中山(南门场背斜)顶部未出露嘉陵江灰岩,无溶蚀现象,仍保持“一山一岭”型。在“三山”之间分布着许多起伏不平的丘陵,东南和东北为深丘,中部和西北部为浅丘。面积1184.9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62.9%。在区境中部,东、西两山之间,有一块由古代湖泊沉积而成的平坝,地势平坦而开阔,面积100.73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5.4%,它被称为川东第一大坝,即梁平坝子。区境内的地势高出邻区县,高滩河、波漩河、新盛河、普里河、汝溪河和黄金河等六条主要河流迂回于平坝浅丘之间,河床狭窄,分别流入万州、忠县、垫江、开江和达州
形成原因
川东平行岭谷是中国地质研究的天然标本,一是30多条山脉皆作北东走向,并与河流依次平行排列,故地理上称为川东平行岭谷。自西向东主要有华蓥山铜锣山南山)、明月山、铁锋山、木历山、挖断山、观面山、精华山、方斗山等多条山脉;西南则为华蓥山南延的九峰山、云雾山、缙云山、中梁山等支脉。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二是岭谷形态截然不同,川东平行岭谷地区地表褶皱紧密,地貌上多表现为背斜成山,向斜为谷。背斜山地长者逾300公里,短者不足20~30公里。山地陡而窄,宽5~8公里,高600~1000米。
我国最典型的褶皱山区就在川东。典型褶皱地貌是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山谷相间,彼此平行,形成平行岭谷区地貌。这种标准褶皱地形向以欧洲侏罗山区为典型,但是,侏罗山断裂很多,背斜并不标准,而每见断块山形。因此,川东平行岭谷区才是世界上典型的褶皱山地。
这里背斜山和向斜谷平行分布,伸展300公里以上。河道也是互相平行,山岭相当背斜顶部由硬岩构成(如华蓥山1,433米,高登山1,704米)。向斜相当弱岩部分,每成谷地,称为坝,每为县城所在。由于它位于华南弧北翼,故山地作东北到西南走向,而和四川盆地的遗传河谷流向不同,如嘉陵江即由北南流,下切在褶皱山区时,即形成了横切山地的峡谷,在重庆主城区西北,切过云雾山、缙云山和中梁山三条背斜山,成为“重庆嘉陵江小三峡”(观音峡、温塘峡牛鼻峡)。同样,长江在重庆主城区也切过中梁山、铜锣山明月山,形成“重庆市区长江小三峡”(猫儿峡、铜锣峡、明月峡)[1]。这里已不是红层地区,而是在红层下面的较老地层出现。峡谷形态即为古生代石灰岩层所成,石灰岩区河谷地形以陡坡为特点,峡区还有洞岩地形的发育,表示嘉陵江本来是它上面的红层中发育的古河道,今天是条遗传谷。
向斜谷里分布着平原和一些由砂岩和页岩所形成的小丘。这是川东富饶的地方,有“梁平坝子新宁田”之谚,即坝子以梁平为最多(80多个),最大(梁平坝138平方公里),田地以新宁为最好。川东褶皱区地层较老,这是由于山地由褶皱抬升起来,成为高出红层的山地,也把二叠纪煤系抬升出露成为煤田区,使山城重庆具备了工业城市的条件。谷地沿石灰岩溶蚀出来的叫做“槽”,未成槽形的也每呈现一串巨大的溶蚀洼地。称为“凼”。凼与凼之间每有地下河沟通。有的凼还由于在“槽”谷底部发生,把槽谷变成一串凼地。槽谷中也有岩溶湖形成,如出名的广安华蓥山上的天池即可利用为山下灌溉用水,雨季湖面积达2平方公里,有小西湖之称。
县城多建立于坝中,彼此相距100~180里,故有“县过县,一百八”之语。可见岭谷平行的地形对人们活动的影响。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13 15:28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