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型驱逐舰
日本海军建造的驱逐舰
桦级驱逐舰是日本海军建造的一级二等驱逐舰。
发展沿革
建造缘由
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日本海军仍然处于内海型驱逐舰向远洋型驱逐舰的过渡时期,投入服役的新型驱逐舰仅有海风型驱逐舰樱型驱逐舰各 2艘,性能上的差异使这两型舰甚至无法组成一支能够协调配合的驱逐队,而 数量较多的神风型也已不堪使用。
1914年8月23日,日本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并向德国宣战。8月28日,海军大臣要求追加临时军费,决定紧急制造10艘驱逐舰,此项提案经内阁会议通过之后,9月9日取得天皇裁决许可。
神风型驱逐舰一样动员官方与民间的造船力量共同将其在1915年春全部制造完成,这就是桦型驱逐舰。
建造列表
本级舰共10艘,分别是桦,榊,枫,桂,梅,楠,柏,松,杉,桐。
时间表
1914年12月1日动工,1915年2月6日下水,大正4年(1915年)3月5日,于横须贺船厂竣工
昭和7年(1932年)4月1日除籍。
1914年12月1日·在佐世保海军工厂动工,1915年3月4日下水,31日竣工。
昭和7年(1932年)4月1日除籍。
1914年10月25日在舞鹤海军工厂动工,1915年2月20日下水,1915年3月25日竣工。
昭和7年(1932年)4月1日除籍。
1914年11月5日在吴海军工厂动工,93天后即1915年3月4日,在吴船坞命名下水,同月末竣工服役。
昭和7年(1932年)4月1日除籍。
1914年11月10日在神户川崎造船厂动工,1915年2月27日下水,1915年3月31日竣工。
昭和7年(1932年)4月1日除籍。
1914年11月10日在神户川崎造船厂动工,1915年3月5日下水,3月31日竣工。
昭和7年(1932年)4月1日除籍。
1914年11月3日在三菱长崎造船厂动工,1915年2月14日下水,4月4日竣工。
昭和7年(1932年)4月1日除籍。
1914年11月3日在三菱长崎造船厂动工,1915年3月5日下水,1915年4月6日竣工。
昭和7年(1932年)4月1日除籍。
1914年11月24日在大阪铁公所樱岛造船厂动工,1915年2月16日下水,1915年3月31日竣工。
昭和7年(1932年)4月1日除籍。
1914年11月24日在浦贺船渠动工,1915年2月28日下水,1915年4月22日竣工。
昭和7年(1932年)4月1日除籍。
技术特点
在紧急决定下,在未进行重新设计的情况下,遂以樱和橘号设计蓝图为基准,酌情进行改良设计,除了常备排水量增加50吨达到665吨之外,其主要尺寸与樱号一样,吃水以外的性能,基本参数没有变化。
该项造舰工程由民间,官方为数众多的造船厂负责承建,同时在建造方法上施展不同诀窍。桦号等多数舰是在船坞内建造,从工程之初即未另行在工厂内地面上设置假盘木,进行舰首,舰尾等工程复杂部分的组装,舰体外板架设组装工程均省略,将各部分分解,在船坞直接进行组装建造。
按最快方法建造的桦级10艘驱逐舰,得以按原计划在1914年预算年度(至1915年3月31日)内全部竣工。
由于没有时间进行崭新的设计,桦型实际上沿用了樱型的基本设计图纸,只是在建造过程中稍为改进而已。其与樱型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将主锅炉更换为吕号舰本式,减少了锅炉数量,节约出来的舰内容积可以多载60吨重油,从而提高了一些续航力。
其舰桥为露出式,仅以帆布覆盖侧面,由于干舷偏低适航性不佳,因此舰桥设置于前方,采取突破风浪的方式,然而在暴风雨天气下的激浪中仍会出现舰桥损毁的情况。日本海军吸取经验教训后,在枞,峰风级开始,舰桥全部撤至后方,同时将正前方设置成凹状,以便在卷入浪涛之际可以借此抵挡浪压冲击。最大特点是史无前例装备了120毫米炮。
有关此级最值得一提的是其后在法国海军订购要求下,日本再度建造12艘同级舰。这批舰艇1917年2月至3月动工,7月至9月全部竣工,缔造了短期建造的成绩。这批舰艇暂时称为第一至十二驱逐舰,由神户川崎造船厂,三菱长崎造船厂,以及其他四所造船厂建造,日本海军统一负责监督。
竣工后全部挂日本旗帜,由日本船员航至塞得港,1917年9月19日,10月30日两批交给法国海军。
除去桦号、桐号2艘之外,其余8艘桦型驱逐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都被编入了第2特混舰队,主要在地中海执行对协约国运输船队的护送任务,其战时基地是地中海战略要冲马耳他岛。岛上仍有阵亡的日本海军官兵墓地。
性能数据
服役事件
1914年12月1日动工,1915年2月6日下水,大正4年(1915年)3月5日,于横须贺船厂竣工,分类为二等驱逐舰。工程耗时仅617天,再加上竣工至交付的28天,合计915天,创下当时的造船世界纪录。
与桐,樱,橘组成第二十一驱逐队,并未参加地中海行动。大正7年(1918年)12月至1923年5月10日在马公担任警备任务,大正22年(1923年)12月1日编入旅顺防备队,1925年4月1日脱离该队。
昭和7年(1932年)4月1日除籍。
1914年12月1日·在佐世保海军工厂动工,1915年3月4日下水,31日竣工。
其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远征地中海,1917年6月11日完成前往巴尔干前线的护航船队任务之后,从希腊的米罗岛返回马耳他途中,在库列塔岛海域遭到德军潜艇袭击,前部弹药库发生爆炸,舰桥,前桅,第一烟囱被炸毁,舰桥之前的舰首断裂。虽然造成59人死亡,16人负伤的后果,但因防水性能较好,残存的舰体得以保持水平,同时发动机仍可以高速运转,在僚舰松号的护卫之下,由前来救援的英国驱逐舰拖曳至克里特岛。其后在希腊的比雷埃夫斯港结束应急修理后,返回马耳他进行修复,因此脱离战斗序列约一年时间。
1932年4月1日除籍。
1914年10月25日在舞鹤海军工厂动工,1915年2月20日下水,1915年3月25日竣工。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远征地中海,当时派遣部队为第二特务舰队,有旗舰明石号(后与出云号交替),第六驱逐队(之后称第十驱逐队),第七驱逐队(之后称第十一驱逐队),以及后来增援的第十五驱逐队,合计12艘驱逐舰。此外加上英国海军交予的2艘驱逐舰(栴檀,橄榄)以及2艘特务船(东京丸与西京丸)。
1932年4月1日除籍。
1914年11月5日在吴海军工厂动工,93天后即1915年3月4日,在吴船坞命名下水,同月末竣工服役。
建造时间仅4个月,施工天数仅110天。此级首舰桦号施工天数95日,为同级中耗时最短者,即使耗时最长的也仅为5个月零3日。其短期建造纪录,以及身为600吨级小型舰艇仍然远征地中海,完成协约国大量船队护航任务,值得书写一笔。
1932年4月1日除籍。
1914年11月10日在神户川崎造船厂动工,1915年2月27日下水,1915年3月31日竣工。梅,楠均在神户川崎造船厂建造,两舰于1914年11月10日同时动工,耗时4个月零20天,于同日竣工(吴海军工厂桂号同日竣工)。
同级10艘驱逐舰中,除桦,桐外的8艘-即第六驱逐队的枫,桂,梅,楠,以及第七驱逐队的榊,柏,松,杉,从1916年秋季至1917年初,本来在新加坡一带行动,然而随着德军潜艇气焰日益嚣张,日本应英国强烈要求,从1917年4月,派遣巡洋舰明石号出任旗舰率领上述两只驱逐队出动至地中海。不久,再度接受英国的增援要求,又增加新造的4艘桃级驱逐舰-即第十五驱逐队的桃,樫,桧,柳号,以及旗舰出云号,自马耳他为基地展开行动。
1932年4月1日与樱,橘一同除籍。
1914年11月10日在神户川崎造船厂动工,1915年3月5日下水,3月31日竣工。同级梅号同一造船厂,同一天动工,同一天竣工,吴海军工厂桂同天竣工。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成为第二特务舰队一员,远征地中海。
1932年4月1日除籍。
1914年11月3日在三菱长崎造船厂动工,1915年2月14日下水,4月4日竣工。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8艘桦级远渡重洋,由新加坡至地中海,柏号为其中一员。
1932年4月1日除籍。
1914年11月3日在三菱长崎造船厂动工,1915年3月5日下水,1915年4月6日竣工。
竣工后编入第七驱逐队(后为第十一驱逐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先于新加坡一带从事驱潜护卫任务,后续于1917年4月在地中海区域出任相同任务。期间,松号曾于1917年5月4日护卫英国运输船“托蓝希维尼亚”号由马赛港前往墨西拿,途中遭到德军潜艇袭击,“托蓝希维尼亚”号沉没,但此舰救援船员有功。
6月11日,僚舰榊号在克里特岛遭到鱼雷袭击,舰首部位断裂,此舰护卫其返回克里特岛斯达港。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松号转任舰队勤务,沿岸警备任务。1932年4月1日除籍。
1914年11月24日在大阪铁公所樱岛造船厂动工,1915年2月16日下水,1915年3月31日竣工。
竣工后立即与姊妹舰松,榊,柏号组成第七驱逐队(之后的第十一驱逐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远征地中海,表现活跃。
1932年4月1日除籍。
1914年11月24日在浦贺船渠动工,1915年2月28日下水,1915年4月22日竣工。
桦级驱逐舰大多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远征地中海,唯独桐,桦,樱,橘共同组成第二十一驱逐队,并未参战。
1932年4月1日除籍。之后用于大村海军航空队(长崎县)靶舰,系泊于大村湾。1937年3月30日转卖他手。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23 22:59
目录
概述
发展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