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都区
河北省邢台市辖区
襄都区,隶属于河北省邢台市,位于河北省南部,太行山东麓,北纬37°东经114°,辖区面积122.51平方千米。截至2024年8月,襄都区辖4个镇、1个乡、7个街道。截至2024年8月,襄都区常住人口为45.9万人。
历史沿革
公元前17世纪,邢氏族聚居冀南,以族名命地为“井”,即“邢”。
前15世纪,商王祖乙迁都于邢,为京畿地,经祖辛、沃甲、祖丁等王,历时百余年。
前1060年,周成王封周公旦第四子姬苴为邢侯,筑邢城,建邢国,统辖邢地,历时四百余年。
前453年,邢为赵国所属。赵王之子赵襄子曾食采于邢。
汉元年(前206年),项羽立张耳为常山王,理信都,更名襄国,为常山国都。
汉高祖四年(前203年),改置襄国县,属赵国。
汉建安十七年(212年),改隶冀州魏郡。三国时仍名襄国县,属魏国,隶属冀州广平郡。
西晋永嘉六年(312年),羯人石勒纳张宾之策,进据襄国。
东晋元帝大兴二年(319年),石勒于襄国称赵王,国号“赵”,都襄国,史称后赵。
南北朝时期,襄国先后隶属广平郡、易阳郡、南和郡,北齐、北周时置襄国郡。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郡立州,复改襄国郡为县,曾隶洺州。
隋开皇九年(589年),襄国县改称龙冈县。
隋大业三年(607年),复置襄国郡,治领龙冈。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襄国郡为邢州。
唐天宝元年(742年),罢邢州,改钜鹿郡。
唐至德二年(757年)复为邢州,龙冈属之。
五代时期(907年至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均在邢地置邢州,治龙冈县。
宋建隆元年至重和元年(960年至1118年),仍置邢州。
元中统三年(1262年),元世祖忽必烈在邢台建元帅府。同年九月,忽必烈特取《易经·坤卦》“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之意,诏升邢州为顺德府。
元至元二年(1265年),改顺德府为顺德路,隶属中书省。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顺德路为顺德府,直隶京师。清代基本沿用明制,隶属关系未变。
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留县,邢台各县属直隶省冀南道。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0月15日,日本侵占邢台,设伪顺德道。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同年9月24日,邢台解放。同年9月25日析邢台县城厢建邢台。
1981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邢台市桥东区成立。
2020年6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河北省调整邢台市部分行政区划:同意邢台市桥东区更名为襄都区,襄都区人民政府驻南长街街道顺德路229号。同意撤销邢台县,将原邢台县的豫让桥街道、晏家屯镇、祝村镇、东汪镇划归邢台市襄都区管辖。
2024年1月,火炬街道、东汪镇2个街镇不再由市经开区托管,恢复由所在行政区襄都区管理。
行政区划
截至2024年8月,襄都区辖4个镇:东汪镇晏家屯镇东郭村镇祝村镇,1个乡:大梁庄乡,7个街道:火炬街道北大街街道南长街街道西门里街道西大街街道泉东街道豫让桥街道。另有一个经济开发区(邢台旭阳经济开发区),襄都区人民政府驻南长街街道顺德路229号。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襄都区位于河北省南部、邢台市中部,东与任泽区南和区接壤,西与信都区毗邻,南濒沙河市,北与内丘县相连,辖区面积122.51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襄都区地处山西高原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的冲积平原上。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地面绝对高度东西为56米~97米,平均坡度为3.6%;南北为海拔78米~66米,高差12,平均坡度0.95%;平均海拔为76.8米。
气候
襄都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内温差大,降水集中。年平均气温在12℃~14℃,其中1月为最冷,平均气温在-2℃左右,极端最低气温可达-20℃;7月最热,平均气温为27℃,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1℃。
水文
襄都区域内共有五条河流,即:七里河、牛尾河、围寨河、小黄河、小黄河北支流。在城区外,北有白马河,南有大沙河,属原海河水系,为季节性河道。
人口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襄都区入住人口362857人,占全市人口5.10%。全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占比49.14%;女性人口占比50.86%。年龄构成方面,0~14岁人口占比19.71%,15~59岁人占比64.72%,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8.41%,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2.96%。
截至2022年11月,襄都区常住人口为36.3万人。截至2024年8月,襄都区常住人口45.9万人。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2年,襄都区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67.9亿元,同比增长3.1%;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8%;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1亿元,可比增长7.0%。
2021年,襄都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6.1亿元,全部财政收入27.6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7亿元,公共预算支出17.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757元。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1%,全部财政收入增长19.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7%。
第一产业
2020年,襄都区畜牧、蔬菜、果品三大农业优势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9.4%,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22.3%。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6%以上,新品种新技术普及率达到95%。2021年,襄都区新增“万元钱”面积4570亩。2023年,襄都区推动农业特色化、精品化转型。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数智农业产业园等项目快速推进,金牧粮草、创荣农业生态产业园项目发展壮大。争取上级资金支持良种繁育,建设育种基地,种业发展开拓新局面。
第二产业
2023年,襄都区签约引进5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79个,协议总投资290亿元,实施产业项目38个,总投资37亿元;争列省市重点在建项目17个,总投资34.3亿元,当年完成投资6.66亿元,投资完成率112%,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增速均为全市第一。发挥中煤旭阳等龙头企业“领跑”作用,强化保通保畅,加快复工复产,确保产业链供应链持续稳定,促进工业企业平稳健康发展;围绕延链补链强链,实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制备生物可降解材料等产业链项目16个,完成投资3.3亿元。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70亿元,同比增长16.8%。
第三产业
作为全市商贸中心,襄都区通过城市改造和业态更新,构建了北、中、南协调发展的大商贸产业格局,北部打造邢州大道大健康产业带,中部打造以天一城、万达、世贸天街等商圈为支撑的中央商务核心区,南部打造以金太阳商贸城、百泉果品批发市场等为支撑的现代物流集散地。2022年,襄都区加大“一网通办”服务力度,搭建“云上相见、码上代办”服务平台,企业设立登记网办率达99%,市场主体登记便利度全市领先。完成电商直播孵化基地和颐高双创城数字化服务中心建设,培育电商带头人400余名。
交通运输
公路
京港澳高速、邢汾高速、邢衡高速、邢临高速、107国道等公路干线穿境而过。
铁路
京广铁路邢台站,京广高铁邢台东站均在襄都区内。
社会事业
科学事业
2022年,襄都区认定省级技术创新中心2家,先锋电子、河北心神等6家企业获批省“专精特新”企业。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认定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51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19家。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培育建设3000平方米以上众创空间3家、星创天地2家。
2022年,襄都区13家规上企业归集研发投入5.4亿元,同比增长30%;技改投资完成4.9亿元,同比增长52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比规上工业增加值高4个百分点,发明专利万人拥有量达到4.91件。
教育事业
2022年,襄都区雷锋小学建成投用,完成北关小学、城界小学、南园路小学等学校改造提升,新增教学用房1.9万平方米、小学学位1665个、初中学位600个。新增普惠性幼儿园2所,襄都区第二幼儿园通过省级示范园认定。
医疗卫生
2022年,襄都区着力提升医养服务。建成小区卫生站130个、一体化村卫生室30个,实现村医村室全覆盖。创建省级托育服务机构试点5家,设立社区日间照料服务站37个,晏家屯镇康复中心建成投用。持续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签约家庭提供健康服务和上门巡诊23万余次。
襄都区现有邢台市人民医院、河北省眼科医院、邢台市中医医院三所三甲医院,邢台市第一医院(邢医第一附属医院)、邢台市第四医院(邢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邢台市第五医院(邢台市传染病医院)、邢台市第六医院(邢台市精神卫生中心)、邢台市第七医院(邢台市肛肠病医院)、襄都区医院等市、区级医院。
文化事业
2022年,襄都区着力繁荣文化事业。建设城市书房11家,创建“家庭图书馆”130余个,利用公众号、抖音等发布非遗探店、文艺活动视频,播放量20万余次,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社会保障
2022年,襄都区财政用于民生领域支出11.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6.2%,承担的省民生工程和市、区民生实事全部提前完成,如期兑现承诺。
2022年,襄都区着力推进稳岗就业。加大援企力度,拓展就业渠道,持续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城镇新增就业5617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着力强化社会保障。养老、工伤、失业保险扩面1.8万余人,发放城乡低保、城乡特困供养、残疾人两项补贴等社会救助资金1810万元;全面落实“两不愁三保障”,顺利通过省脱贫攻坚“后评估”。
城镇建设
2022年,襄都区深入开展城市更新行动,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一是加快城市更新步伐。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市一院改扩建、豫让桥棚户区改造等城市更新项目33个,全年完成投资46.3亿元;新建、续建平安路、银泉大街等市政路网6条,改造老旧小区88个,群众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拆违拆迁26万平方米,总量全市第一。
二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下绣花功夫精细整治城市“顽疾”、卫生死角及各类不文明现象,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有力有效,在28个省级文明城区年度测评中位列第三,全市考核排名第一。围绕群众便利出行,新增城市公共停车位1288个,立体停车位438个,超额完成市定任务。以点带面推进垃圾分类,打造示范街道片区2个、示范社区4个,我区在全省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部署暨示范建设会上作典型发言。
三是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切实打好农村问题厕所“歼灭战”,坚决彻底整改,不漏一户一厕,问题厕所实现动态清零,高标准通过省级验收。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辛庄、北王段等6个村生活污水治理,新建美丽乡村5个。
历史文化
襄都区作为邢台历史文化的源头和城市建设的原点,拥有3500余年建城史,是华夏版图上建城历史排名第三的地方,华北历史上第一座城市。至今保留了建于唐代的开元寺和道德经幢、重修于明代的清风楼等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官道。邢台俗称牛城,在襄都区可以看到由东西牛角两村、南北长(肠)街、牛尾河、四水坑等构成的“牛”的形态布局。历史上用繁华写就的顺德府好南关就在襄都区,为“九省冠盖通行之路、百产菁华聚会之区”。以商贸命名的牛市街、羊市街、马市街、花市街、靛市街、珍珠街等街区和凝聚商住建筑之美的布袋院,都见证了繁荣兴盛的商业史。好南关之说名扬四海、广为流传。
襄都区拥有八大核心价值特色:邢襄文化的起源、发展、延续地;中华文明的重要孕育地;遍布四野的古泉、古水、古河;源远流长的古都文化和弥足珍贵的文物古迹;形态典型的古代北方府县城“卧牛城”;世代传承的传统美德与礼仪文化;商业兴盛的“邢台好南关”;彪炳史册的冀南革命老区。辖区内拥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四片。
风景名胜
邢台清风楼
邢台清风楼,位于河北省邢台市襄都区,府前南街北端,原顺德府衙南,是邢台古城的中心。据《顺德府志》记载,清风楼“建自唐、宋”,后因战乱等故被毁坏,宋元各朝均有修葺,是邢台市地标性建筑之一。邢台清风楼是邢台市的城市原点所在,郡楼远眺自古为顺德府十二景之一。
2019年10月,邢台清风楼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邢台开元寺
邢台开元寺,又名大开元寺、东大寺,位于邢台市襄都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开元北路88号,始建于隋唐时期,已有1300多年历史,为中国历代名刹。隋文帝时名“泛爱寺”,兴塔供舍利。唐武则天敕封为“大云寺”,唐玄宗更名为开元寺,元朝忽必烈曾再次幸临,赐名为大开元寺。唐代先后两次在本寺立六祖大师碑,为重要的禅宗道场。唐、元时期皆为皇家寺院。
邢台是中国佛教发展史上的重要地区之一,大开元寺是禅宗二祖的传钵之地和禅宗七祖神会大师的驻锡之地,曹洞宗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大开元一宗”又称“贾菩萨宗”的祖庭。开元寺历届住持多为得道高僧,自唐玄宗李隆基下诏敕建后,周世宗柴荣又诏建了大圣塔,宋徽宗赵佶赐名为圆照塔,此塔高108米,为古代中国之最,元世祖忽必烈赐名为大开元寺,列为皇家寺院,明代时期,古刹春游为顺德府十二景之一,清代时期,开元寺野寺钟声为邢台八景之一。
2006年6月,邢台开元寺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天宁寺前殿
天宁寺,位于邢台市襄都区,天宁寺始建于唐初,原名“华池若兰”,宋徽宗政和年间赐名为天宁万寿禅林。根据史料记载,元代天宁寺被称为巨刹,名“大天宁寺”,原有建筑四大天王殿、大雄宝殿、水殿,虚照禅师塔及大量的历代石刻。史料记载说,在大唐初年,官府在邢州城内西侧一个满池莲花的水塘旁,建起一座叫华池若兰的寺院。
寺院建成后,高僧设坛讲经、礼佛皈僧,佛事活动空前昌盛,成为佛徒信众修行的好去处。宋代的时候,华池若兰已经成为中原重要禅林道场,宋徽宗政和年间,赵佶赐名华池若兰为天宁万寿禅林,成为邢州城内的又一座皇家赐建寺院。当时寺内香火很盛,规模更加空前。为了给邢州祈福,在天宁寺竖起了数十尺高《天宁寺尊胜陀罗尼经幢》。
2013年5月,邢台天宁寺前殿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道德经幢
邢台道德经幢为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时任邢州刺史李质造立,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较好、年代较早且形体较大的石刻道德经幢,现位于邢台市襄都区。1982年,被定为河北省重点保护文物。原位于邢台古城的龙兴观内,解放后移植到邢台市襄都区南长街办事处后院内,现立于清风楼北边的清风游园内。此类道德经幢在全国现仅存三座,尤其珍贵。
2013年5月,邢台道德经幢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邢台火神庙
邢台火神庙又叫火神真君庙,即原顺德府火神庙,位于邢台市襄都区府前西街南端,残存古城墙的西侧,始建于明景泰五年(1454年),后代曾有修缮。现存建筑六座:火神宝殿、东西配殿、库官殿、奶奶殿、送子殿,均为在原址上修复重建,仍保留了明代建筑风格。
火神庙有完整的院落,东西长39米,南北宽50米,其中包括一段长38米、宽12米的古城墙,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火神宝殿坐北朝南,悬山绿琉璃瓦顶,面阔三间8.5米,进深四间10.1米,其中前部两间为卷棚顶抱厦三间,面阔同殿身,殿身构架为七架梁用三柱,梁柱多为自然材,前檐用一斗三升斗拱,共八攒,前部抱厦四架梁用二柱,抱厦与殿身顶部相交处形成天沟。殿内有塑像为火神及侍从;东配殿为药王殿,西殿为瘟神殿,均为绿琉璃瓦剪边的悬山顶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灰瓦硬山顶。内院北段为奶奶殿,又称寝宫,面阔三间,塑有火神夫人。东侧为送子殿,坐东朝西,面阔一间,塑抱子老母。寺庙内还存有明、清重修碑九通。现为河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顺德府衙
顺德府,是邢台元、明、清三代行政建制的名称,顺德府衙是当时最高官府所在地,所处的地理位置为邢台古城的中心,共有建筑群二十余处。计有襄子殿、阳春堂、戒石亭、古邢台、清风楼、儒学、国土书院、名宦祠和乡贤祠、三贤祠和刘太保庙等。自建城以来,这个位置就长期做为邢台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这里所发生的一切,每一个故事,都与古邢台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是古邢台一个发展阶段的缩影,同时代表、包容着邢台的深厚文化。从邢台官制的设置上讲,也是唐宋邢州刺史府的延续。
根据邢台市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计划及《邢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1-2035)》要求,顺德府衙将被恢复重建。
布袋院
布袋院为邢台古城院落名。因院落纵深形如布袋而名,为冀南地区独有的院落形式。开侧门,通过甬道、影壁向内拐入。形制为前店铺,轴线上两侧起厢房,中有穿廊,后为住宅,北端起楼。以三进院、五进院为多。富裕大户为七进院落。布袋院使用功能相当完备。前有店铺用房,两厢有各阶层用房,后有管家及主人用房。院墙高筑,封闭严密。作为有着3500年建城史的邢台市,是华北地区历史上的第一座城市,邢台的历史,一是时间长,无断代;二是经济社会比较发达。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邢台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城市体系,而这其中,布袋院便是这些物质文化遗存中宝贵的活化石。
邢台博物院
邢台博物院,位于邢台市襄都区开元北路181号,总建筑面积78000平方米,是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博物馆。邢台博物院整体建筑风格为唐风元韵,共有井地长风、千年邢窑、邢国史迹、走进古墓、携石昭华、百年大业、邢襄记忆及珍贵文物展等8个常设展陈,馆藏文物11454件(套),珍贵文物1355件(套)。
邢台园博园
河北省第三届(邢台)园林博览会选址位于襄都区邢台中央生态公园范围内,以“太行名郡·园林生活”为主题,“梦回太行,园来是江南”为副主题,“城市绿心·人文山水园”为定位规划建设园博园。总占地面积4621亩,总投资约36亿元。水系面积约1600亩、绿化面积约2310亩、建筑总面积约18.7万平方米。空间架构为“一核、两岸、五区、多园”,功能分区为燕赵风韵区、城市花园区、创意生活区、邢台怀古区、山水核心区。拥有留香阁、竹里馆、山水居、知春台、水心榭、香雪斋、饮静湾等古典园林景点。
荣誉称号
2020年12月,襄都区被授予“第二届“河北省文明城区”称号。
2022年1月,襄都区入选河北省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的2017-2020年度平安河北建设示范县(市、区)名单。
2023年10月,襄都区入选第六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9 12:3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