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仁山参
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特产
桓仁山参,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产品特点
品质特性
山参,是第四季冰川孑遗植物,其貌似人形,被誉为“百草之王”、“万药之首”、“滋补神草”。大补元气、回阳散逆、滋阴、益血、生津、强心,是养生珍品。桓仁山参参体灵秀、五形俱佳,野性灵气,质实玲珑,环纹深细,须长柔韧,珍珠点突出明显,芦碗排列整齐有序,特色鲜明。
形态特点
桓仁山参外型俊秀优美,具有自然的体态,表皮颜色为黄白色,有光泽,皮老紧实,芦碗排列整齐有序,细长并且具有圆膀圆芦和马牙芦两种芦,芦长,形体逐个缩小,艼1—2条或无,主根为短横体,环纹细而深;侧根一般2—3条,须根细而长,疏而不乱,体须比例约为1:7,有韧性、不易折断,珍珠点明显。
理化特点
经辽宁省参茸检测中心检测结果表明,桓仁山参总皂甙含量4.4%以上,单体皂甙Re+Rg1的含量0.45%以上;单体皂甙Rb1的含量0.65%以上;总灰分在4.0%以下;酸不溶灰分在0.9%以下。各项指标明显优于或达到GB/T18765—2002《野山参分等质量》规定标准。
产地环境
地理环境
本溪市桓仁县位于辽宁省东部,浑江中下游地带,介于东经124°27′—125°40′、北纬40°54′—41°32′之间。处于人参分布的最佳纬度范围内,为中温带地区。中温带往北纬度越高,人参全生育期越短,出苗期也相应推迟;中温带向南纬度越低,人参全生育期越长,出苗期也相应提早,桓仁正处于中温带以南地区。在同一纬度下,随着海拔的增高,人参全生育期随之缩短,出苗期也相应推迟。而桓仁境内分布着长白山脉延入的东西两支余脉,西为龙岗山脉,东为老岭山脉,是历史上山参分布较多的长白山南麓,山势崎岖低缓,大部分海拔400—1000米,为低山丘陵山区,是人参生长的最佳区域。
桓仁境内水资源极其丰富,辽宁省最大的淡水湖——桓龙湖坐落于境内,集水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8条,如同人体脉络一样分布在全县的沟沟岔岔,山水相互环绕,彼此依附,充足的水利资源改善了山区的气候条件,为人参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所以绝佳的地理位子和得天独厚的山水相依地貌构成是形成桓仁山参质量特色的前提。
气候条件
桓仁气候居于中温带大陆湿润性季风气候,具有冷凉湿润的气候特点。春季温暖湿润;夏季较短,降雨集中;秋季早晚温差大;冬季漫长,严寒多雪;活动积温历年平均为3015.5℃,最高气温37.2℃,最低气温-35.7℃,年平均气温为6.3℃,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0%左右。桓仁年日照时数2372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0%—60%。可以保证人参足够的低温休眠时间和生长期的温、湿度条件。桓仁地区全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25.9千卡/平方厘米。与生产人参的临县比较,比集安多9.1千卡/平方厘米,比新宾多7.3千卡/平方厘米,比本溪多0.3千卡/平方厘米,在植物生长季节,太阳总辐射量为82.5千卡/平方厘米,更加明显多于临县。人参属于阴性植物,对光的要求较为严格,光辐射强弱直接影响人参的发育、产量和质量,高辐射量有利于人参的有效物质合成,使桓仁山参皂甙含量多于周边地区的山参。
桓仁全年无霜期135天,初霜一般在9月中旬,终霜一般在5月上旬,满足人参整个生育周期生长的时间。年平均降水量870.4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30—160天,4—9月降雨量占全年的86.7%,降雨多集中在7—8月,降雨量高于其它地区,而7—8月间正是山参生长的最快时期,辽宁最大的淡水湖“桓龙湖”位于桓仁境内,形成了独特的一年四季风调雨顺,昼夜温差小的小气候特点。这样的气候特点能够增加山参生育期,有利于山参自身营养物质的积累。所以独特的气候条件是构成桓仁山参质量特色的基础。
植被条件
桓仁县属长白植物区系与华北植物区系的过渡地带,植被具有古老性、珍贵性、复杂性和多样性等特点。植被属温带夏绿阔叶林带长白植物区系,原生植物群落是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逐渐演替为天然次生林。各种林木生长茂盛,森林覆盖率高达76.6%。植物种类繁多,约有231科,168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野生人参便是其中之一。林分多以柞林、杂木林为主的天然次生林,其面积占有林地面积的74.99%。桓仁山参主要适合的植被选择正是以柞、椴、色、桦树等为主的阔叶林或针阔混交天然林,树龄在20年生以上。良好的植被资源庇护了桓仁山参生长。所以特有的植被条件是构成桓仁山参质量特色的保证。
土壤条件
桓仁的土壤有6个土类,10个亚类,33个土属,62个土种。土壤肥沃,平均土壤有机质含量为3.5%,土壤湿度40%—50%,其中棕壤土面积广,是桓仁分布面积最大的1个土类,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和漫岗上。面积2.9万公顷,占各类土壤总面积的84.82%,其中自然土壤面积2.6万公顷,占棕壤面积的91.7%。根据成土过程不同,棕壤又分为棕壤性土、棕壤和潮棕壤3个亚类。
适合山参生长的棕壤性土亚类主要分布在石质山地,丘陵及陡坡山地,面积2.58万公顷,占棕壤土类面积的91.3%,其中自然土壤面积2.57万公顷。坡度较大,土层浅薄,其成土母质为岩石风化残积物,有明显的淋溶和淀积过程。表层(也称淋溶层),为灰棕色,团粒结构,呈微酸性—中性,使桓仁山参形成体态自然,表皮黄白色,有光泽,老而紧实,须根细长,有韧性、不易折断的形态特征。其生长植被也主要是柞树、椴树和杂树及草本植物。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达7.26%,均多于其它地区,也是增加桓仁山参皂甙含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优越的土壤条件是构成桓仁山参质量特色的关键。
另根据国家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依据《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手册》及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的要求对桓仁县进行环境测评的总体结果表明:桓仁县空气清新,水质优良,土质肥沃,各项指标均能满足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镉、砷、铅、铬、氟化物、pH值均符合标准,单项指标污染指数均小于1。因此,桓仁县以山地为主,远离污染源,环境清洁,基本维持了自然生态系统状态。
历史渊源
桓仁地区的山参早在千百年前就有记载,在晋朝吴普所作的《吴氏本草》中就已提到“人参生上党辽东”,而桓仁正是位于辽东地区。可见在当时,人们就已经注意到桓仁地区盛产人参了。而与桓仁山参样历史悠久的,就是独特的放山文化。在民间把进山采挖山参的行为称作放山。放山有其专用语言、组织形式、行为规则,采挖技术、禁忌和工具等特有民间习俗。
桓仁参农除了保持着传统的习俗以示对大自然的敬畏,同时还融人了现代的技术和管理理念。1989年,桓仁制定并发布了辽宁省技术标准《山参生产技术规程》,用以规范山参的种植与保护。
2005年,桓仁成立了辽宁省参茸产品质检中心,进一步确保了桓仁人参的质量和品质。
生产情况
2010年,桓仁山参占辽宁野山参市场份额的70%左右。
2014年,桓仁山参产值实现22亿元。
2015年,桓仁山参保护面积达62万亩,分布于全县12个乡镇及8个国营林场和1个国有农场。基地规模居全国首位,其中15年以上的桓仁山参保护面积2万亩。从事山参产业农户达到2.8万户,占全县5.5万农户的50.9%。从事山参产业人口9.7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21.7万人的44.7%。
2017年,桓仁山参保护面积达50万亩,从业人员达1.5万人,年产山参3吨左右,产值达15亿元。
产品荣誉
桓仁被国家林业部授予“中国山参之乡”的称号。
2008年05月30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桓仁山参”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桓仁山参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界定桓仁山参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桓政〔2007〕57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主栽品种:二马牙,长脖。
(二)立地条件
林分郁闭度0.6至0.9,海拔300米至900米。树种为柞树、椴树、桦树为主的阔叶混交林或针阔混交林。土壤类型为棕壤性土,土质为黄砂腐殖土、黑砂腐殖土或砂质壤土,腐殖土层厚度≥15厘米,土壤pH值5.6至7.0。坡向东坡或东北坡、西北坡。
(三)栽培技术
1.播种时期:8月上旬至9月上旬播鲜籽;4月下旬至5月上旬或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播催芽籽。
2.播种方法为穴播,密度每平方米25穴,每穴3至5粒。覆土厚度3厘米至5厘米。
3.管理:种植山参的林地在第3年开始后,每年在7月下旬割除高于参苗的杂草,禁止拔草。随着参龄增加适当降低郁闭度增加透光。
4.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和加工
1.采挖:参龄15年以上方可采挖。采挖时间为8月中下旬。采挖时应保持根须完整,避免机械损伤。
2.加工:洗去泥土。晾干表面水分,最后干燥之水分含量15%至18%储藏包装。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体态自然,表皮颜色为黄白色,若有光泽,皮老紧实,芦碗排列整齐有序,形体逐个缩小,芦细长,芦长≥3.5厘米,艼1至2条或无,主根为短横体,主根长≥2.5厘米,环纹细而深;侧根2至3条,须根长≥15厘米,疏而不乱,体须比例约为1:7,有韧性,珍珠点明显。
2.理化指标:总皂苷含量≥4.4%,人参单体皂苷Re+Rg1含量≥0.45%;人参单体皂苷Rb1含量≥0.65%;总灰分≤4.0%;酸不溶灰分≤0.9%。
3.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专用标志使用
桓仁山参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
参考资料
桓仁山参.国家知识产权局.
2008年第65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桓仁山参.新浪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19 19:54
目录
概述
产品特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