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三两(9g),
甘草(炙)二两(6g),生姜(切) 、白术、茯苓各三两(9g),大
枣(擘)十二枚。
本方为桂枝汤去桂枝加茯苓、白术而成。方以芍药、白术、茯苓三药为主药,芍药开泄水结,通利小便;白术健脾
散水;茯苓淡渗利水;大枣、甘草补土制水。水结得开,小便通利,里气得通,表气亦和,诸症悉除。本方组方主旨,在于开结利水,不在解肌发汗,其获效指征当为“小便利则愈”。
本方具开结利水,宣通表里之用。临床运用的关键是要抓住水气内结,气化失常之
病机,可用于治疗外感、
流行性感冒之发汗或泻下后症见微热、
头痛、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又可用于治疗
神经症、
癫痫伴有心下按之软,小便不利而涩者;还可用于治疗某些胃肠疾患,表现为心下微痛、下利、呕吐、心下有
振水音、小便不利者。
《
尚论篇》:在表之风寒未除,而在里之水饮上逆,故变五苓两
解表里之法,而用茯苓、白术为主治。去桂者,以已误不可复用也。然桂枝虽不可用,其部下诸属,皆所必需。倘并不用芍药以收阴,甘草、姜、枣以益虚而和脾胃,其何以定误汗、误下之变耶?故更一主将,而一军用命甚矣,仲景立方之神也。
《伤寒贯珠集》:
表邪挟饮者,不可攻表,必治其饮而后表可解。桂枝汤去桂加茯苓、白术,则不欲散邪于表,而但逐饮于里,饮去则不特满痛除,而表邪无附,亦自解矣。
《古方选注》:苓、术、芍、甘,治太阳里水法也。
解肌或下,水邪不去,而反变症,是非解肌者矣,当去桂枝,而以苓、术、生姜代桂枝行阳,存芍药以收阴;不取辛甘发散于表,取苓、芍约阴利水,甘、枣
培土制水,即太阳入里用五苓表里两解之义也。
《
伤寒论类方》:凡方中有加减法,皆佐使之药,若去其
君药,则另立方名。今去桂枝为名,所不可解。殆以此方虽去桂枝,而意仍不离乎桂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