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理工大学
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境内公办高校
桂林理工大学(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桂理工”(GUT),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是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是一所多科性高等学校,是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历史沿革
建校初期
1956年1月,国家重工业部根据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需要开展大规模工业化建设,决定筹建桂林地质学校(桂林理工大学前身),先后从长春地质学校、长春测量学校等冶金系统的院校,抽调30多教职工来桂林进行筹建工作,最后确定在屏风山下当时的六合路圩坊建校。
1956年8月,初步建成“桂林地质学校”。
1958年8月,学校改名为“广西冶金专科学校”,开设冶金、机电、采矿、选矿、金工等专业,并增办平桂西湾分校。
数次易名
1960年2月,经广西区政府批准,学校又改名为“广西矿冶学院”,开始招收本科生。
1961年,学校又改名为“广西矿业专科学校”。
1961年下半年,广西区政府就决定将南宁地质专科学校、田阳煤炭石油学校以及平桂西湾分校,全部撤销,将各校的部分教职工、学生、以及仪器设备并入广西矿业专科学校。
1963年7月至1970年10月,学校又改名为“桂林冶金地质学校”,学校由冶金部收回直接领导。
1971年3月,学校更名为“桂林冶金地质研究所”。经国务院批准,冶金部将北京地质研究所迁来桂林与桂林冶金地质研究所合并,试图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新体制办学。之后将所校分设,地质研究所迁出学校,选址另建。
1973年12月,经广西区政府批准,学校更名为“广西冶金地质学校”。
1977年恢复高校全国统一招生,经冶金部批准,学校又开始招收本科生。
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又改名为“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同年开始创办成人教育,招收硕士研究生,并进行学科转型,逐渐发展为一所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理工大学。
1993年12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更名为“桂林工学院”。
1998年,学校改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日常管理以地方为主;
2000年与2004年,原南宁有色金属工业学校、桂林民族师范学校先后并入学校。
平稳发展
2009年4月15日,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桂林工学院更名为桂林理工大学。
2010年2月11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同意桂林理工大学实施2008-2015年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规划。
2013年1月29日,顺利通过立项建设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验收,获得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3年12月8日,学校有二级教学单位19个,本科专业82个。
南宁分校
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的前身是1985年建校的南宁有色金属工业学校。2000年,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批准整体并入桂林理工大学,成为桂林理工大学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从事应用本科教育和高职教育,电子注册和学生毕业统一归口桂林理工大学。
截至2023年12月,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设有冶金与资源工程学院、机械与控制工程学院、计算机应用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土木与测绘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等6个学院和基础学科部、体育教学部;开设有9个本科专业和39个高职专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900余人。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12月8日,学校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5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学科排名前1%;有5个本科专业列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12月8日,学校有专任教师1900余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923人,博士生导师100余人。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等国家级高层次专家、人才40余人次;广西“八桂学者”等省部级高层次人才90余人次。学校聘请了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Harold Kroto为名誉教授,一批两院院士等知名专家、学者受聘为讲座教授、客座教授;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
教学建设
截至2023年12月8日,学校有7个学科领域、5个本科专业列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1个、自治区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1门、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69门;15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2个专业通过国际专业认证。共获得国家本科教学工程项目26项,包括: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精品课程4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精品视频公开课程3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特色专业5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1个;获得省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130项。
截至2023年12月8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主持1项、参与1项);自治区教学成果奖最近两届获奖54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18项(参与4项);获得国家级“四新”项目5项。学校承担省级教育科研、教学改革项目300多项。教师主编、出版教材250多本。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14本,自治区级获奖教材6本,21世纪系列教材22本,其它优秀、规划教材51本。获全国多媒体教学课件比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17项,全国高等院校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1项,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比赛二等奖1项,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6项。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12月8日,学校先后与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其中与50余所高校签订了留学生交换、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协议,共派出到国外访学、留学的学生2000多名;由英国皇家宝石协会设在学校的FGA考点考试通过率连续多年名列世界各考点第一,被国际珠宝界传为佳话。累计接收了各类留学生6600余名,留学生在中国汉语水平考试(新HSK)的平均通过率达95%以上,成功举办了在华吉尔吉斯留学生文化节、“一带一路”国际教育发展校长论坛。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12月8日,学校有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广西政府院士工作站2个,广西重点实验室8个,广西工程研究中心6个,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广西高校协同创新中心1个,广西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广西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2个,广西科技智库1个,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10个。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和“众创空间”,学校被认定为“自治区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研究成果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近年来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2700余项,其中包括“973”前期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863”计划、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370余项。2018年以来,年度科研总经费保持在2亿元以上;学校早在1987年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011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近五年来,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广西自然科学一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励64项。
学术资源
截至2022年6月,桂林理工大学图书馆有纸本藏书166万册,电子图书200多万册,初步形成了以理工科为主,以地球科学、材料科学、环境工程为特色,包括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机械工程、土木工程、化学工程、数理应用、工商管理、旅游管理、人文社科、艺术、英语和日语等多学科的馆藏体系。订购了Web of Science(SCI、SSCI)、Elsevier、IEEE、Wiley、Springer、Emerald、ACS、ASCE、EBSCO、中国知网总库(CNKI)、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库、读秀中文学术搜索库、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等中外文大型数据库。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是由桂林理工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其宗旨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倡不同学术观点讨论、争鸣,促进学术交流,培养科技人才。学报主要刊登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材料科学、应用化学及化工、电子与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并开辟了科技快报栏目。刊物以报道资源、环境、材料与土木工程的科研成果为特色。学报自2004年起连续7次(2004、2008、2011、2014、2017、2020、2023年版)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被确定为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被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确定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校园文化
学校标识
学校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学校徽志是双圆套圆形徽标,中间图形是学校英文缩写字母“GUT”延伸图案,下方有“1956”字样;外环上方是中文书写的“桂林理工大学” ,外环下方是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大写英文。学校徽章为师生佩戴的题有中文校名的长方形证章。
学校源于1956年原国家重工业部在广西组建的桂林地质学校,历经五改归属、十易校名的发展历程,其中,1978年更名为桂林冶金地质学院,1993年更名为桂林工学院,2009年更名为桂林理工大学。学校英文名称: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中文缩写:桂工,英文缩写GLUT。
学校校旗分为主旗和副旗。主旗为宝石蓝长方形旗帜,副旗为红色长方形旗帜,校旗长、宽比为 1.5:1,旗面印有学校徽志及校名。
精神文化
厚德笃学 惟实励新
涵义阐释
厚德,指修大德、行大德,道德深厚、德行高尚,同时也指心胸宽广,不计个人得失,重公轻私、无私奉献。笃学,指勤奋好学、专心治学、孜孜不倦。惟实,即求实、求真务实。励新,指劝勉、激赏和鼓励求新求变、开拓创新、日新月异,含有艰苦奋斗、励志进取、锐意开拓、不断创新的意思。
“厚德笃学”突出了德育为先的思想和求学治学的目标,意在期望学校师生员工以高尚的道德立身,担当天下重任;倡导师生员工努力学习,博采众长,追求广博的学识和渊博的学问。
“惟实励新”强调了求真务实的作风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意在期望学校师生员工以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不断追求和探索事物发展的规律,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与时俱进,立异求新,锐意创新,不断前进。
社团文化
校区情况
雁山校区
桂林理工大学雁山校区位于桂林市雁山区雁山街319号。该校区设有图书馆、体育馆、地质博物馆等建筑设施。
屏风校区
屏风校区位于桂林市七星区建干路12号。该校区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结构实验中心、商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园、公共教学楼、继续教育学院等建筑设施。
南宁空港校区
南宁空港校区位于崇左市扶绥县空港大道21号,属于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该校区的前身是1985年建校的南宁有色金属工业学校。2000年,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批准整体并入桂林理工大学,成为桂林理工大学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从事应用本科教育和高职教育,电子注册和学生毕业统一归口桂林理工大学。
南宁安吉校区
南宁安吉校区位于南宁市安吉大道15号,属于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该校区的前身是1985年建校的南宁有色金属工业学校。2000年,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批准整体并入桂林理工大学,成为桂林理工大学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从事应用本科教育和高职教育,电子注册和学生毕业统一归口桂林理工大学。
行政管理
校园环境
桂林理工大学地质博物馆以收藏地质标本、传播地球科学知识和弘扬科学家精神为建馆初衷,前身为成立于1956年的桂林地质学校标本陈列室。新馆于2016年建成开放,坐落在雁山校区逸夫楼,属于和桂林市共建的地质博物馆。博物馆室内展陈面积约4000平方米,围绕生命起源与演化、行星地球、陨石与深空探测、地质作用、矿物岩石、矿产资源、地质环境、珠宝玉石、校友情怀和地质学家精神传承等主题设有10个展厅。馆藏实物标本5万余件,系统展出了古生物化石、陨石、矿物、岩石、矿石和宝玉石等珍贵标本6000余件,其中包括13米长的鱼龙化石,重约3.5吨的南丹铁陨石,珍贵的月球、火星陨石和来自小行星的陨石,种类齐全的矿物晶体,精美的珠宝玉石和来自南极大陆的系列岩石标本等。
地质博物馆面向全国中小学生、大学生和社会公众全面开放,平均年开放天数大于200天,长期以来,受到了国家和自治区历任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新馆建成开放以来,累计接待中小学生和社会团体12万余人次,获得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普教育基地、广西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和中国地质学会地学科普研学基地等平台称号,是广西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的发起和组织单位。
校友情况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
学校简介.桂林理工大学.
桂林理工大学图书馆简介.桂林理工大学官网.2016-11-09
学校章程.欢迎访问桂林理工大学.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31 10:51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