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平航运枢纽
西江航运建设第一期工程的主干项目
广西桂平航运枢纽是西江航运建设第一期工程(广西段)的主干项目,是国家 “七五”期间内河渠化建设重点工程。位于珠江水系西江干流的郁江河段,黔、郁两江汇合口上游4公里处。整个枢纽工程包括:船闸工程、拦河坝工程、电站工程、公路交通桥,共同构成了集航运、发电、交通于一体的综合性枢纽。该工程新建的二线船闸是世界最大的单线船闸
简介
早在一个半世纪前的晚清同治年间,桂平人就有了大藤峡之梦。当时,桂平城厢有个叫周溯贤的读书人,考中进士后在安徽、江西等地做官。他在江西省任按察使期间,曾三次倡议在赣江拦河筑坝,疏浚河道,以利农桑,且成效卓著。同治三年(1864年),他因丧母回桂平守制,居家两年。其间,他仔细考察了桂平城郊黔、郁两江沿岸地势,然后结合自己在江西从政期间兴修水利的经验,写成《弩滩马流滩开渠议》一文,建议浔州府、桂平县当局“在黔江之弩滩、(及今天大藤峡出口处,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坝址)郁江之马流滩(及今天的桂平航运枢纽工程)各开筑石渠一道,引大河之水分流于小河,而于小河之下筑石闸储水,以旁通各乡。”他预言,此工程如能实施,必将“春夏水涨,闸门不闭,任水宣泄;天旱时齐上闸板,使水盈满,旁引而支分之,则无处不利,无田不滋。如此,二里(指姜里、军陵里即今南木、寻旺两乡镇)之田皆可变瘠为利,其利可胜言哉!”(见《桂平县志》)
桂平航运枢纽位于广西西江流域桂平市郁江河段,是一个集航运、发电、灌溉、交通于一体的综合利用性航运枢纽工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上通贵港、南宁、百色等都市重镇,北贯柳州、云南、贵州,下达梧州、广州、香港、澳门,是西江运输“黄金水道”上的战略隘口。
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西江航运事业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南宁至广州854千米的航道长期处于枯水期,河道上叠浪旋涡,暗礁四伏,曾有“水涨行船浪掀翻,水浅又怕搁沙滩”的感叹。
新中国成立后,广西对西江干流和部分支流曾采取炸礁、疏浚、筑坝等方式进行整治,航行条件有所改善,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1981年6月国务院批准立项,将西江南宁至广州航道由只能通行120吨级船舶的六级航道建成常年可通航千吨级船队的三级航道。广西交通部门在筑坝渠化航道的同时建设水电站,把“航”与“电”结合起来,用水电站的发电收入解决船闸管理费用问题。1986年,西江航运建设一期工程动工,工程总投资4.26亿元,建设内容包括:桂平航运枢纽、贵港猫儿山中转港、整治桂平以下航道三大部分。其中桂平枢纽电厂装机容量为3×15.5MW,枢纽船闸设计年通过能力1100万吨,其设计尺寸为长190米,宽23米,门槛水深3.5米。
1989年2月3日,桂平枢纽船闸试航成功,1992年4月水电厂第一台机组发电,1993年10月通过国家竣工验收。桂平航运枢纽的成功营运,开创了我国内河航运建设 “航电结合、以电促航”的先河,使交通航运建设第一次涉足电力生产领域,形成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滚动发展模式。桂平航运枢纽通航20年来,累计过闸船舶130万艘次,过闸货运量累计1.55亿吨。
桂平航运枢纽船闸是枢纽建设主干工程,全长2196米,最高水头11.69米,门槛最低水深3.5米,可同时通过两队1顶2艘顶推式千吨级船队,多年平均通航保证率为95%,年通过能力为1000万吨。闸门采用先进刚性止水,液压机启闭,使用我国船闸上目前最大缸径的卧式油缸。闸室采用双边侧向长廊道输水系统,充泄水时,闸室水面平稳,船舶过闸条件良好。自通航以来,船闸职工以科学的管理,优良的服务,确保船闸安全通畅。到2002年底,已连续安全通航14年,创国内内河大型单线船闸连续安全通航新记录,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桂平航运枢纽水力发电厂位于船闸的西侧。1986年11月与主干工程船闸同时破土施工。1992年4月10日第一台发电机组投入运行,第三、第二号机组分别于1992年11月和1993年2月并网发电,项目投资14160万元,占整个枢纽建设投资总额33.2%。
横断郁江的15孔拦河大坝,采用低水头、多孔闸形式,具有堰顶低、洪水拥高小、库区淹没少的特点。拦河坝正常挡水位为31.5米,最高水头11.7米,总库容3.19亿立方米。调节库容1.02亿立方米,死库容2.17亿立方米。
发电厂安装三台贯流灯泡式水轮发电机组,单机容量15.5千瓦,枯水期保证出电力18.7千瓦,年利用发电时间5320小时,实际多年平均发电量(有功)1.82亿千瓦时,上网电量1.8亿千瓦时。三台机组投入运行以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桂平航运枢纽建成之后,昔日的险滩变成了平湖,它与上游的贵港枢纽、西津水利枢纽三个梯级逐级连接,把这段航道改建成为常年通航千吨级船队的三级航道,运货能力从原来的38万吨,提高至1100万吨,使祖国大西南基本形成了铁路、公路、水路联运,干线、支线相连,江海直达的营运网络,为祖国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功能
带动沿江经济
水运相对铁路和公路具有运量大、成本低的优势,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了水路运输,相继在沿江布点设厂。素有“黄金水道”之称的西江航运干线是我国西南水运出海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广西最繁忙的内河航道。不仅广西的货物,大量来自贵州、云南等地的煤炭、化肥、钢材等物资取道西江运往珠三角地区,四川、重庆的部分物资也经由西江出海。
西江航道的改善,带动沿江经济迅猛发展。我市在沿江两岸建设了江南工业园、西江产业园、长安工业集中区等13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园区。目前进园企业达到40家,逐步发展成为一个集建材、制造、化工、饲料、电子工业为主导产业的经济园区。
货运价值
1989年通航的桂平枢纽船闸,设计年通货能力只有1100万吨,而现在,每年过闸货运量已超过2000万吨。原有的一线船闸的通过能力已经远远不能适应过闸货运量增加的需要,建造一个新的船闸迫在眉睫。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桂平二线船闸于2008年8月3日正式动工兴建。工程概算投资为8.25亿,建设规模为3000吨,船闸为目前世界最大单级船闸;设计代表船型为3000吨级货船、2×2000吨级顶推船队、2000吨级货船、2000吨级港澳航线多用途集装箱;设计年过货运量近期为2700万吨(单向),远期为3100万吨(单向)。工程由广西西江航运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组织建设,预计2010年7月竣工。桂平二线船闸建成后,单向总通过能力将达到4200万吨,解决了现有船闸通过能力不足的问题,不但可以满足当前贵港至广州通航2000吨级船舶的需要,还可满足将来贵港至广州通航3000吨级船舶的远景要求在20年的运行实践中,桂平航运枢纽船闸结合广西内河实际,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在运行管理方面积累了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桂平航运枢纽船闸在工作中树立“航”字当头的理念,把通航管理放在第一位。为了更好地服务过闸船只,船闸工作人员自主开发了船舶自动报闸系统等智能化管理系统,极大地方便了过闸船只安排行程。在维护检修工作方面,工作人员优化工作流程,尽量在船只过闸间隙安排设备检修,成功实现不停航检修。桂平航运枢纽船闸还主动与贵港枢纽水库联系,到目前为止,桂平、贵港两个枢纽实现了信息共享和联合调度,提高了通航保证率。
意义
桂平航运枢纽电厂厂长李庆有同期声:自从1992年发电至今,安全运行11年多。我们售电22亿多千瓦时,售电收入超过4亿元,已经拿回了当时整个枢纽的投资,成为全国内航史上“航电并举,以电促航”的一个成功的范例。
桂平航运枢纽是改革开放的硕果,是广西交通办电的创举,实现了国内“以电促航”零的突破。枢纽的建设造福了一方水土,加快了沿江两岸经济建设的步伐,促进了工、农、渔、副业的发展,同时为当地的旅游业增添了新的旅游资源。
几年来,桂平航运枢纽管理处先后荣获国家级、自治区级、地市级等多项荣誉称号。1998年2月,国务院原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邹家华视察桂平航运枢纽时,对桂平航运枢纽“以电促航”的创举给予了高度评价,对其所取得良好的综合效益给予高度的赞扬。
桂平航运枢纽,把昔日的险滩变成了镶嵌在西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发出绚丽的光和热。
参考资料
大藤峡美梦渐成真.贵港日报数字版.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25 13:57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