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外泄又称为核熔毁,是种发生于
核能反应炉故障时,严重的后遗症。核能外泄所发出的核能
辐射虽远比核子武器威力与范围小,但是却相同能造成一定程度的生物伤亡。核能外泄最主要原因,就是
核子反应炉核心
冷却系统故障,导致控制
辐射的相关设备失常。
外泄原因
虽说核能外泄不一定全然包括核子灾害,但是已经是已知核能应用上的最大环保隐忧。核泄漏指使用
核动力的航海器具(如核动力
潜艇或核动力
航空母舰等)所发生的灾害,不过一般说来是指用来发电的核能电厂发生的核熔毁事件,例如: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与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
主要危害
生物影响
核泄漏一般的情况对人员的影响表现在
核辐射,也叫做
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可通过呼吸吸入,皮肤伤口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引起内辐射,Y辐射可穿透一定距离被机体吸收,使人受到外照射伤害。
危害人体
放射性物质的衰变中产生电离辐射。它能破坏人体组织里分子和原子之间的化学键,可能对人体重要的生化结构与功能产生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会尝试修复这些损伤,但是有时损伤过于严重或涉及太多组织与脏器,以至于不可能修复。而且,身体在自然修复过程中,也很可能产生错误。最容易为辐射所伤的身体部分包括肠胃上皮细胞以及生成血细胞的那些骨髓细胞。
最大的长期健康风险是癌症。通常当体细胞受损或老化到一定程度时,它们会自我消除。当这种自我消除的能力消失时,细胞获得“永生”,可以不受控制地不断地分裂,这就演化成癌症。我们的机体有许多机制来阻止细胞癌变,并替换受损的组织。然而辐射所带来的损害可以严重搅乱机体中的这些机制,从而让癌症风险大大提高。此外,如果机体不能很好的修复辐射带来的对化学键的破坏和改变,我们的基因里有可能会产生突变。这些突变不但增高自身的癌症风险,还有可能被传递下去,使得辐射的作用在子孙身上展现出来。这些作用包括较小的头部与脑部、眼部发育缺陷、生长缓慢和严重的认知学习缺陷。
应对防范
一旦出现核泄漏事件,公众必须做的第一件事是获取尽可能多的、而且是可信的信息,并了解政府部门的决定、通知。为此,应通过各种手段(电视、广播、电话等)保持与当地政府的信息沟通,切忌不可轻信谣言或小道信息。
第二件事是按照当地政府的通知,迅速采取必要的自我防护措施。
1.选用就近的建筑物进行隐蔽,减少直接的外照射和污染空气的吸入。关闭门窗和通风设备(包括空调、风扇),当污染的空气过去后,迅速打开门窗和通风装置。
2.根据当地政府的安排,有组织、有秩序地撤离现场,以避免或减少来自烟羽或高水平放射性沉积物引起的大剂量照射。
3.当空气被放射性物质污染时,用简易方法(如用手帕、毛巾、布料等捂住口鼻)可使吸入放射性物质的剂量减少约90%。可用各种日常服装,包括帽子、头巾、雨衣、手套和靴子等对人的体表进行防护。
4.服碘保护。在核泄漏事故已经或可能导致释放碘的放射性同位素的情况下,将含有非放射性碘的化合物作为一种防护药物服用,以降低甲状腺的受照剂量。为了使甲状腺受照剂量得到最大限度的降低,在摄入放射性碘以前就应该服用稳定碘;否则就应在此后尽快实施这一措施。如果在摄入放射性碘以前6小时内口服稳定碘的话,所提供的防护几乎是完全的;如果在吸入放射性碘的同时服用稳定碘,防护效率约90%。措施的有效性随措施的拖延而降低,但在吸入放射性碘数小时内服用稳定碘,甲状腺吸收的放射性碘仍可降低一半左右。服用稳定碘一般不是单独采用的一种防护措施,它将与撤离和(或)隐蔽一道进行。对成年人,服用稳定碘的推荐量为100mg碘(最普通的像130mg碘化钾或170mg碘酸钾)。对儿童和婴儿则推荐较小的量。与这样的服碘剂量有关的危险,对于饮食中明显缺碘的地区会有所增加。不过,由于食入稳定碘而所产生的瞬时危险或严重效应一般都很小。
5.若怀疑身体表面有放射性污染,可采用洗澡和更换衣服来减少放射形成的污染。用水淋浴,并将受污染的衣服、鞋、帽等脱下存放起来,直到以后有时间再进行监测或处理。
6.听从当地主管部门的安排,决定是否需要控制使用当地的食品和饮水。当食品和饮水中的放射性核素的浓度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水平时,应禁止或限制使用这些受污染的食物和饮水。受污染的食品可采取加工、洗涤、去皮等方法去污,也可在低温下保存,使短寿命的放射性核素自行衰变,以达到可食用的水平。对受污染的水,可用混凝、沉淀、过滤及离子交换等方法消除污染。
· 携带收音机:注意随时携带一个用电池的收音机收听具体指令。关闭并锁好门窗。
·勿淋雨穿戴帽靴:穿戴帽子、头巾、眼镜、雨衣、手套和靴子等,有助于减少体表放射性污染。
·关闭窗户和通风口:如果要求你撤离,注意保持窗户和通风口关闭;使用再循环空气。如果建议你留在室内:关闭空调、换气扇、锅炉和其他进风口。
·进入地下室:如果可能,进入地下室或其他地下区域。
·彻底洗澡换衣服:如果你估计自己已经暴露于
核辐射中:更换衣服和鞋子。将暴露过的衣物放在塑料袋中。密封塑料袋,放到偏僻处。彻底洗一次澡。
·封好食品:将食品放在密闭容器内或冰箱里。事先没封的食物应先清洗再放入容器。
·别用电话:如非必要,不要使用电话。
·用铅板等遮挡:注意屏蔽,利用铅板、钢板或墙壁挡住或降低照射强度。
·严防死守五官:进入空气
放射性物质污染严重的地区时,要对五官严防死守,例如用手帕、毛巾、布料等捂住口鼻。
公约法规
《核安全公约》
为实现核能利用安全,通过规定各缔约方义务和建立公约实施机制来确保核安全能得到良好监督管理的国际公约。1994年6月17日由
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其总部维也纳举行的外交会议通过。1994年9月20日起开放供签署。一般性义务主要是:各缔约方应在其本国法律上的框架内采取为履行本公约规定义务所必需的立法、监管和行政措施及其他步骤。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2003年6月28日通过,自2003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在总结中国放射性污染防治的实践经验、借鉴国外防治放射性污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对放射性污染防治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放射性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核设施的放射性污染防治,核技术利用的放射性污染防治,铀(钍)矿和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的放射性污染防治,放射性废物的管理等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问题,都做了明确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是1986年10月由国务院颁布的中国第一部针对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的法规。《条例》总则阐明了制定目的是为保证民用核设施的建造和营运中的安全,保障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保护环境,促进核能事业的顺利发展。《条例》中规定了以核电厂、
反应堆、核燃料循环设施以及放射性废物的处理设施为监督对象,明确了在民用核设施的选址、设计、建造、运行和退役的过程中必须贯彻安全第一的方针。
国际核能事件分级表
(英文:International Nuclear Event Scale, INES)是根据核电厂事故对安全的影响作为分类,使传媒和公众更易了解的标准。INES由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和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核能机构(NEA)设计,国际原子能总署(IAEA)监察。
相关事故
三哩岛核泄漏事故
三哩岛核电厂2号机组部分反应堆堆芯融化导致了美国核电经营历史上最严重的核泄漏事故,尽管它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三哩岛核泄漏事故,通常简称“
三哩岛事件”,是1979年3月28日发生在美国
宾夕法尼亚州萨斯奎哈河三哩岛核电站的一次严重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当天凌晨4时半,三哩岛核电站95万千瓦压水堆电站二号反应堆主给水泵停转,辅助给水泵按照预设的程序启动,但是由于辅助回路中一道阀门在此前的例行检修中没有按规定打开,导致辅助回路没有正常启动,二回路冷却水没有按照程序进入蒸汽发生器,热量在堆心聚集,堆心压力上升。堆心压力的上升导致减压阀开启,冷却水流出,由于发生机械故障,在堆心压力回复正常值后堆心冷却水继续注入减压水槽,造成减压水槽水满外溢。一回路冷却水大量排出造成堆心温度上升,待运行人员发现问题所在的时候,堆心燃料的47%已经融毁并发生泄漏,系统发出了放射性物质泄漏的警报,但由于当时警报蜂起,核泄漏的警报并未引起运行人员的注意,甚至现时无人能够回忆起这个警报。直到当天晚上8点,二号堆一二回路均恢复正常运转,但运行人员始终没有察觉堆心的损坏和放射性物质的泄漏。
此后,宾州州长出于安全考虑于3月30日疏散了核电站5英里范围内的学龄前儿童和孕妇,并下令对事故堆芯进行检查。检查中才发现堆芯严重损坏,约20吨二氧化铀堆积在压力槽底部,大量放射性物质堆积在反应堆安全壳内,少部分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周围环境中。
切尔诺贝利核电厂泄漏事故
1986年4月25日,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4号动力站开始按计划进行定期维修。然而由于连续的操作失误,4号站反应堆状态十分不稳定。1986年4月26日对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来说是悲剧开始的日子。凌晨1点23分,两声沉闷的爆炸声打破了周围的宁静。随着爆炸声,一条30多米高的火柱掀开了反应堆的外壳,冲向天空。反应堆的防护结构和各种设备整个被掀起,高达2000℃的烈焰吞噬着机房,熔化了粗大的钢架。携带着高放射性物质的水蒸气和尘埃随着浓烟升腾、弥漫,遮天蔽日。虽然事故发生6分钟后消防人员就赶到了现场,但强烈的热辐射使人难以靠近,只能靠直升飞机从空中向下投放含铅和
硼的沙袋,以封住反应堆,阻止
放射性物质的外泄。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带来的损失是惨重的,爆炸时泄漏的核燃料浓度高达60%,且直至事故发生10昼夜后反应堆被封存,放射性元素一直超量释放。事故发生3天后,附近的居民才被匆匆撤走,但这3天的时间已使很多人饱受了放射性物质的污染。在这场事故中当场死亡2人,至1992年,已有7000多人死于这次事故的核污染。这次事故造成的放射性污染遍及前苏联15万平方公里的地区,那里居住着694.5万人。由于这次事故,核电站周围30公里范围被划为隔离区,附近的居民被疏散,庄稼被全部掩埋,周围7千米内的树木都逐渐死亡。在日后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10公里范围以内将不能耕作、放牧;10年内100公里范围内被禁止生产牛奶。不仅如此,由于放射性烟尘的扩散,整个欧洲也都被笼罩在核污染的阴霾中。临近国家检测到超常的放射性尘埃,致使粮食、蔬菜、奶制品的生产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核污染给人们带来的更是精神上、心理上的不安和恐惧。
英国温德斯格尔火灾
英国的坎布里亚郡的温德斯格尔工厂一直在为英国的原子弹提供燃料,但1957年10月10日,它却差点被烧毁了。温德斯格尔的钚生产设施,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反应堆,是为英国核武器计划服务的,其反应堆的设计十分原始。温德斯格尔有个石墨减速剂,但它的早期设计者没有考虑到石墨内潜在的能量可能带来的危险,也没有考虑到人工操作会产生失误。
1957年10月10日,温德斯格尔工厂由于反应堆心过热,导致燃料起火。同时,由于检测温度的仪器发生堵塞,不能在反应堆心周围移动以检测温度,使事故不断升级。燃料着火,石墨着火,最后反应堆心起火。就这样,整个系统完全失去了控制。
那天值班的操作人员错在没带操作手册,也没有检查出他监控的流程是否正常。另外,人为的错误还有,监测仪器上的读数不是反应堆最热部分的温度,因为他们没把仪器放在冷却流程中会变热的部分。
工厂的管理者们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政治方面的,他们不敢披露火灾的严重程度;一是现实方面的,他们用空气来冷却反应堆,结果非但没能减弱火势,反而使情况变得更糟了。最后他们断定,惟一能够扑灭大火的办法就是用水。于是他们把所有的现场人员都送回家,并在10月11日星期五的早晨8点,打开了水龙头。幸运的是,反应堆没有爆炸。火势逐渐减弱,最后终于熄灭了。更为幸运的是,辐射是从120米高的烟囱向周围散发的,烟囱很高,因而降低了人们从地面呼吸到的浓度。而且,由于温德斯格尔事故发出的烟雾被风吹向了整个英国,从南到北哪儿都有,这就使英国大多数人受到的辐射都不怎么严重。
俄罗斯联邦托木斯克事故
1993年4月,托木斯克市附近的
西伯利亚化学企业公司的后处理设施对反应堆乏燃料进行后处理时发生事故。虽然这个事故与辐射源的安全无关,但被确定为任意篡改安全规则的典型事例。事故使后处理设备和建筑物损坏,导致放射性核素(包括
钚-239)释出。该设施的一部分场地和综合体以北周围乡村的很大区域,包括格鲁吉夫卡村和连接萨木斯和托木斯克的部分干道受到放射性核素污染。虽然污染程度较低,但建筑物和道路去污很费力。
俄罗斯核潜艇事故
1985年8月,苏联”K-431″号
巡航导弹核潜艇在在
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加油时,在船坞内排除故障时误操作引起反应堆爆炸,造成10余人死亡, 49人被发现有辐射损伤,环境受到污染,艇体严重损坏。
日本东海村核事故
1999年9月30日,日本东海村JCO公司的一座铀转换厂发生了核临界事故。事故发生后,日本政府立即启动了全国应急响应系统,并成立了应急领导小组和专家评价组。该事故引起国际有关组织的关注,国际原子能机构立即派遣了几位专家到事故现场进行了调查,事故主要原因是人为错误以及严重违背核安全原则。根据事故后果,将这次事故定级为4级,即事故后果仅限于厂区内。
发生事故的工厂是日本JCO公司所属的第三铀转化厂,9月30日上午10点35分,该厂工人违反安全操作程序,把富集度18.8%的铀溶液(相当于含16公斤铀)直接倒入沉淀槽中(沉淀槽容纳这一富集度铀的最大操作量限定为2.4公斤,其临界质量为5.5公斤),由于倒入沉淀槽中的铀量超过其临界质量的2.9倍,因而当即产生蓝白色的闪光,发生了自持链式反应。此时现场产生了γ和中子辐射,γ监测器开始报警。此次临界事故使现场93名工作人员受到不同程度的γ外照射和中子照射。其中1人于12月21日死亡。
这次事故属于IAEA事故分级表中的第4级,没有造成工厂外的污染,没有产生显著的放射性释放。临界事故中有少量的放射性惰性气体和碘元素从厂房排风中排放出来。在采取措施使临界反应停止之后,工厂周围监测点的中子辐照及γ辐射剂量率均恢复到正常数值。
美国内华达州丝兰山脉核试验
据内华达试验场的官员们承认,在美国停止地面核试验转而进行地下核试验的20多年中,该试验场共进行了475次地下核爆炸,其中有62次发生了程度不同的事故。根据美国能源部的事故分类,53次属于辐射“泄漏或渗漏”,7次属于“严重辐射泄漏”。其中最严重的一次是1970年12月18日爆炸的代号为“贝恩巴里”的1万吨级核弹。这颗核弹安置在深900英尺、直径 86英寸的竖井中,爆炸以后,相当于300万
居里的
放射性物质,在24小时内喷射到8000英尺高的大气层,其放射性尘埃一直飘到
北达科他州。
日本福岛核泄漏
3·11日本地震后,福岛第一核电站传出反应堆停止运转的消息,由于反应堆冷却系统停止运作,燃料有露出水面发生“堆芯融化”的危险,当局不得不向反应堆注入海水,并排出蒸汽。该核电站1号机组在当地时间12日下午3点36分发生疑似冷却用氢气爆炸,造成反应堆附近机房墙体严重受损,4人受伤。不过,幸运的是,反应堆金属外壳安然无恙。2012年8月22日,日本相关部门对福岛第一核电站周边半径100公里范围内进行了调查,在福岛县境内的10个地点发现了核事故中泄漏的钚-238。
当地时间2023年1月31日,日本核事故损害赔偿及废炉作业支援机构宣布,为取出福岛第一核电站机组内残留的大量核燃料碎片,将成立约由10名原子能、土木工程等领域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论证3号机组核燃料碎片取出作业的方法,并提出具体方案。
2022年2月14日消息,日本政府不顾国内外的强烈抗议,计划将福岛核电站的核污染水排放入海。国际原子能机构抵日调查 福岛民众集会反对核污染水入海。
教育教学
2014年4月15日,据日本《福岛民报》1报道,福岛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计划在2014年内为福岛县的中小学生发行“核泄漏与废弃反应堆”相关内容的辅导书,让青少年对“福岛第一核电站”、“废弃反应堆”、“污水处理”等单词有一定的了解。
据悉,这本辅导书的具体编撰将会听取福岛县教委以及县内各级教育机关的意见。要求编撰的相关知识简单明了,让小孩或者对理科不了解的人都可以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