栉蚕是一类非常罕见的
无脊椎动物,也叫称天鹅绒虫、黏液虫等,隶属
有爪动物门。现生栉蚕包括2科(栉蚕科Peripatidae和南栉蚕科Peripatopsidae)54属186种,主要分布在
热带地区,包括非洲中部、
马来半岛、
美洲中部、
澳洲、中国云南等地。栉蚕主要在南半球
间断性分布,是典型的
冈瓦纳古陆起源类群,同时在
东南亚和
印度次大陆也有少量种类分布。
天鹅绒虫(Velvet Worm),这些虫状动物演化在三亿年前,特征为足部成对且肥胖。其后裔生存在今日的
非洲,
亚洲,加勒比海区,以及南美,是陆地生物。天鹅绒虫是一种像丝绸般爬行的红色
毛虫,它通过分泌黏液来捕捉猎物。然而人们无论如何也不会将它与生命进化的里程碑联系起来,但在
动物学家的眼中,天鹅绒虫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它是
生物进化的一条线索,即叶足动物进化为
节肢动物的一个重要环节。几十年来,很多科学家一直坚持认为,这种有爪纲生物是一类
无脊椎动物中幸存至今的样本,而它们正是今天生活在地球上的大多数生物的共同祖先。然而对天鹅绒虫大脑进行的一项分析显示,这种“
活化石”可能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古老,它可能只是螃蟹和
蜘蛛的祖先,而非所有节肢动物进化的缺失一环。
据澳洲ABC网站2006年8月2日报道,柔软而又令人难以捉摸的天鹅绒虫从外表看来很像
毛毛虫。但一份最新的国际研究显示,天鹅绒虫其大脑与蜘蛛大脑有着惊人的相似处。在《皇家学会学报B版:生物科学》上,研究人员报道了这一相似的结构。
脱氧核糖核酸(DNA)证据表明,天鹅绒虫与螃蟹和
蜘蛛具有很近的
亲缘关系,并很可能是进化出这两种生物的最早期物种之一,但是对化石进行的分析却将天鹅绒虫的起源追溯到一个更为远古的年代——在5.4亿年前的岩石中发现的化石标本结构与今天的天鹅绒虫非常相近。然而,DNA和化石
分析结果并不是梳理进化关系的证据。尽管即便在亲缘关系很近的
节肢动物之间许多身体器官也会产生惊人的差异,但它们的大脑变化却是最少的,就像每个
分类学种群的指纹一般,蜘蛛纲动物、
昆虫以及其他节肢动物的大脑构造都有其自身特有的规律。为了搞清天鹅绒虫的大脑构造是否有其独特的一面,由美国
图森市
亚利桑那大学的神经
生物学家Nicholas Strausfeld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对天鹅绒虫和26类
节肢动物——从
马蹄蟹到蜜蜂——的118个大脑特征进行了比较。基于这些数据,研究人员建立了一幅
系谱图,从而分析天鹅绒虫与这些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就像根据
DNA序列得出的比较结果一样,这幅神经解剖学系谱图将天鹅绒虫划归为螃蟹和蜘蛛的一门“远亲”。然而虽然天鹅绒虫出现的年代非常久远,但还不足以成为全部节肢动物的祖先。
天鹅绒虫的身体结构介于蠕虫和昆虫之间,此前的许多年时间里,科学家们都认为天鹅绒虫是蠕虫和昆虫进化过程中“缺失的一环”,而天鹅绒虫5.4亿年的进化时间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观点。位于
堪培拉的
澳洲国立大学的副教授戴维德·洛维尔和其他一些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并对这一观点进行了论证。他们发现,天鹅绒虫是
节肢动物的姐妹属,它们同节肢动物有着共同的祖先。研究小组对不同种节肢动物的
大脑进行了解剖分析,并把相关的
信息输入电脑,用一种专门的软件进行对比,分析其分子血统,并构建了一个节肢动物的“家谱”。洛维尔教授表示:“我们发现,(天鹅绒虫)确实属于节肢动物,但却同
螯肢动物亚门(
蜘蛛、
蝎子等)类动物十分相似。天鹅绒虫的大脑同蜘蛛的大脑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一点十分有趣,因为,首先此前我们从未看到过相类似的情况;其次,天鹅绒虫的体型特种又同
螯肢动物有很大不同,但其大脑结构却显示同螯肢动物十分相似。”
洛维尔教授称,他们只能假设,天鹅绒虫在进化的过程中失去了许多把它们界定为螯肢动物的特征。天鹅绒虫,或称为甲状虫,这种虫类十分稀有,全世界范围内也只在
澳大利亚的东海岸、
塔斯马尼亚岛、
新西兰、
南非、
南美洲以及热带的一些地区发现了天鹅绒虫。
虽然天鹅绒虫有着柔弱的外表,但它们属于
食肉动物,几乎“进食任何活动的生物体”。它们通过喷射一种黏液来捕捉猎物。
栉蚕亦可称天鹅绒虫、黏液虫等;陆生,外形像
毛毛虫,足多且成对,头部有须,体表有环但不分节,兼具
节肢动物与
环节动物的部分特征,是
有爪动物门的代表性生物。昆虫学家认为栉蚕是环节动物与节肢动物演进之间的连结。栉蚕是
夜行性的
猎食动物。
然而对天鹅绒虫大脑进行的一项分析显示,这种“
活化石”可能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古老,它可能只是螃蟹和
蜘蛛的祖先,而非所有
节肢动物进化的缺失 。然而也有科学家对这项研究结果表示怀疑。德国
柏林自由大学的
动物学家Georg Mayer表示,然而对于这些大脑相似性的解释似乎太草率了”。在仅以
神经解剖学数据为基础得出结论的同时,Mayer认为应该对基于所有已知数据的
系谱图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