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属
茜草目茜草科下的一个属
栀子属(拉丁文:Gardenia Ellis, nom. cons.)是被子植物门金鸡纳亚科下的一个属,该属物种为无刺型灌木植物(少数是乔木)。其花萼为檐管状或佛焰苞状,花序为伞房状的聚伞花序。共有约250种,分布于东半球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少数物种具有药用价值,可以当作庭院观赏植物。 栀子是中国传统香花之一, 其适应性好, 栽培历史悠久,文史底蕴深厚.该属由英国药理学之父,英国教会牧师史蒂芬·埃利斯(英文:John Ellis ,1710–1776)于1761年设立。
形态特征
灌木或很少为乔木,无刺或很少具刺。叶对生,少有3片轮生或与总花梗对生的1片不发育;托叶生于叶柄内,三角形,基部常合生。花大,腋生或顶生,单生、簇生或很少组成伞房状的聚伞花序;萼管常为卵形或倒圆锥形,萼檐管状或佛焰苞状,顶部常5-8裂,裂片宿存,稀脱落;花冠高脚碟状、漏斗状或钟状,裂片5-12,扩展或外弯,旋转排列;雄蕊与花冠裂片同数,着生于花冠喉部,花丝极短或缺,花药背着,内藏或伸出;花盘通常环状或圆锥形;子房下位,1室,或因胎座沿轴粘连而为假2室,花柱粗厚,有或无槽,柱头棒形或纺锤形,全缘或2裂,胚珠多数,2列,着生于2-6个侧膜胎座上。浆果常大,平滑或具纵棱,革质或肉质;种子多数,常与肉质的胎座胶结而成一球状体,扁平或肿胀,种皮革质或膜质,胚乳常角质;胚小或中等大,子叶阔,叶状。
地理分布
该属物种主要分布该属共有约250种,分布于东半球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有5种、1变种,产于长江以南各省区,深圳有2种及1个栽培品种。
生长习性
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好阳光但又不能经受强烈阳光照射,适宜生长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轻粘性酸性土壤中,抗有害气体能力强,萌芽力强,耐修剪。是典型的酸性花卉。
化学成分
该属植物化学成分多样,包括单萜、三萜、黄酮、藏红花素、有机酸及挥发油等成分。
栀子属植物中含有大量色素子素成分,如栀子素,现已分离得到栀子素A、B、C、D、E。栀子素多黄酮类,极性小。1991年中国梁惠玲等从大黄栀子花中分得4,7-2二羟基黄酮。
从栀子果实的醇提物中水溶性成分经活性炭和硅藻土除杂处理后上硅胶柱色谱,以氯仿甲醇系统进行梯度洗脱,可将此类成分按极性大小依次洗下。
Inouye等从栀子中得到栀子苷即京尼平苷、羟异栀子苷,山栀子苷、栀子酮苷,鸡矢藤次苷甲酯,去乙酰基车叶草苷酸甲酯及栀子苷酸等多种化合物。王宠云等又从栀子的种子中分得京尼平葡萄糖苷
三萜类
秦国伟等从栀子花的乙醇乙酯提取物中分得一种抗早孕作用的新三萜酸即栀子花乙酸,而后又分离到另一种新三萜酸即栀子花甲酸。
有机酸酯类
20世纪90年代,国内外学者先后从栀子中分离出绿原酸、3,4-2咖啡酰-5-奎尼酸、3,4-2二氧-咖啡酰奎尼酸、脂环酸苦藏红花酸、3-氧-2咖啡酰2-2氧-2-芥子酰奎尼酸。1999年我国王钢力等从大黄栀子果实中分离到双分子奎尼内酯。
挥发油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从栀子属植物的花、果实、叶中提取到挥发性成分鉴定出85个化合物如乙酸苄酯、苯甲酸甲酯橙花叔醇、反2-4癸二稀醛、棕榈酸、丹皮酚等。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育苗地应选择东南向的山脚处或半阳的丘陵地为好,土壤以疏松肥沃、透水通气良好的砂壤土为宜,播前深翻土地,耙细整平,作宽1~1.2米、高17厘米左右的苗床。定植地宜选坐北朝南或东南向,耕作层深厚,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排灌方便的冲积壤土、紫色壤土和砾质土栽培。重黏土和重盐碱土不宜种植。选地后宜冬前深翻,使其冻垡。
繁殖方式 可用种子、扦插和分株三种方法繁殖。种子繁殖的苗木数量大,成株后生长势强,是生产上主要的繁殖方法。也有用嫁接繁殖的。
⑴种子繁殖 春、秋二季均可播种,以春播为佳。春播多在2月下旬至3月初,秋播在9月下旬至10月。将选择好的栀子果实剪破,取出种子用清水浸泡12小时,捞出下沉的充实种子,晾至半干即可播种。播前苗床先泼施入粪尿作为基肥,整平后按行距25厘米开深2厘米的浅沟,将种子均匀播入,覆1~2厘米厚的草木灰与磷肥拌和的营养土,稍镇压,再盖一薄层稻草,以保持土壤湿润,每亩用种2~3千克。
⑵扦插繁殖 一般于2月下旬至4月之间,或9月下旬至10月下旬进行,选择优良健壮、生长2~3年的枝条,剪成17~20厘米的插条,在高畦上按行距15~30厘米、株距约8厘米扦插。扦插时枝条应稍微倾斜在苗床上,人土约2/3,上端留1个芽节露出土面。插后经常浇水,保持床土湿润,管理得当,1年后即可定植。
⑶分株繁殖 于春季或秋季,选择优良健壮的株系,刨开表土,将幼株从母株相连处分挖出来,然后单独栽植,施浇稀粪水,促其成活。
田间管理
中耕除草 幼苗出土后,揭去覆盖物,经常保持苗床湿润,及时除去杂草,追肥2~3次,分期分批匀苗,最后保持株距在7~10厘米,必要时适当培土。定植后特别加强中耕除草,每年保持2次以上,中耕除草宜浅,冬季结合根际培土进行防冻保湿。
⑵整形修剪 栽植后1年就应修剪株芽,将主干30厘米左右以下的芽全部抹去,确保树形小乔木化,然后依照树的长势,修剪成内空外圆层次分明的树冠。
⑵追肥 在3月底4月初,每亩施尿素3~4千克为开花奠定营养基础,壮果肥在花谢后的6月下旬,每亩深施复合肥4~6千克,此次忌施氮肥,以防止夏梢过量抽发,导致结果部位迅速上移。立秋节气前后重施花芽分化肥,每亩施尿素6-7千克,配合粪尿水200千克,挖穴水施,施好这次肥是增产的关键。每年冬季中耕除草后每亩施临时混合的尿素10~20千克,磷肥30~40千克,以补充营养,使其安全越冬。
主要价值
古代染料
栀子是秦汉以前应用最广的黄色染料,栀子的果实中含有酮物质栀子黄素,还有藏红花素等,用于染黄的物质为藏红花酸。《汉官仪》记有:“染园出栀、茜,供染御服。”说明当时染最高级的服装用栀子。古代用酸性来控制栀子染黄的深浅,欲得深黄色,则增加染中醋的用量。用栀子浸液可以直接染织物成鲜艳的黄色,工艺简单,汉马王堆出土的染织品的黄色就是以栀子染色获得的。但栀子染黄耐日晒的能较差,因此自宋以后染黄又被槐花部分取代。
因为其重要性,太史公在《史记。货殖列传》有“千亩栀、茜、千畦姜韭;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的记载。
染色方法:新鲜的栀子果,捏碎泡水3小时,过滤,即可取染液。干栀子果,放入热水浸泡一夜,泡软后将果实剥开或捏碎,加火煎煮,煮沸续煮30分,熄火,过滤取第一次染液;可重复煎煮取3~4次染液。
观赏价值
栀子属部分植物花色艳丽,方芳香,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0 16:31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