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湾
香港下辖地区
柴湾位于筲箕湾以东的地区,即杏花邨大潭道以东的地区。永泰道以东的柴湾东部,一般被称为小西湾
地理位置
位于香港东区,柴湾是市区的一隅,一向以来都给人一个隔涉遥远的印象。据说以前中巴某位董事,虽然家住香港岛,但因为嫌柴湾太偏远,宁愿租用中环的酒店作办公室,也不愿每天走到中巴的柴湾总部上班。这可见柴湾以前在不少人眼中是一个偏僻的地方。
地名起源
柴湾是一个位于鲤鱼门海峡的外湾,为香港岛最东的谷地。由于三面环山,加上水源充足,所以盛产大量木材。这些木材可作柴薪之用,所以这个海湾被命名为柴湾。
过去柴湾亦被称为西湾,但这是由于当时的英文名称误写作Sai Wan,才出现这个错误地名。可是,虽然柴湾的地名已被纠正,但柴湾以东的小海湾“小柴湾”就一直被称为“小西湾”。
1950年代,香港政府开发柴湾。部分人士认为柴湾的名称不吉利,提倡改为翠湾,但最后却没有成事,只得翠湾邨弃用柴湾而用翠湾。
历史背景
从18世纪初开始,有一些客家人进入柴湾。根据1841年的人口普查资料,柴湾人口只有30人,到了1891年增至208人。当地居民以捕鱼及务农为生,亦有部分村民以烧灰为业。
1843年,英军曾于柴湾设立军营,但因军人纷纷感染热病,故其后将军营迁至高地,即现时鲤鱼门度假村之处,并于附近设立炮台作为海防用途,即现时香港海防博物馆之处。到了1925年,香港童军于现时柴湾公园附近兴建香港首个童军营地。
1951年,香港政府设立柴湾平房区,即现时兴华邨的前身。1959年,柴湾原有的乡村被清拆,改建成27座徙置大厦。1968年,柴湾人口已增至80000人。1970年代,柴湾兴建大量工厂大厦,使柴湾变成了新兴工业区。
居住环境
不少人对柴湾的居住环境未感满意,因为柴湾的地区分布格局,是住宅大厦位处在坟场和工厂大厦的中间。大厦的景观比较逊色,所以柴湾的私人住宅升值潜力一直较差。不少在柴湾买楼自住的人,宁愿选择坟景都不愿选对著工厂大厦的单位,因为工厂大厦的空气污染颇为严重。
柴湾是香港的徙置大厦及公共屋邨集中地,最古老的公共屋邨包括有柴湾邨和兴华邨一期,但年前这两个公共屋邨已被拆卸及改建成新一代的楼宇。而柴湾地铁站现址原本是柴湾徙置区所在地,因兴建柴湾地铁站而拆卸。
巴士车厂
柴湾拥有香港岛最大规模的巴士车厂。以前柴湾是中巴最重要的地盘,整个公司的重心基本上都在柴湾,即使中巴失去了二十六条线,柴湾这个中巴基地依照未受动摇。到中巴专营权结束后,大部分柴湾巴士线都改由新巴接手,而新巴也与中巴一样在柴湾建立其大本营。
著名地点
鲤鱼门度假村
东区尤德夫人那打素医院
交通
在1950年代,柴湾居民除了乘搭白牌车前往外面之外,唯一对外交通就是到山上的大潭道乘搭来往筲箕湾与石澳的9号线巴士了。
到了1960年代,随著柴湾区开发,巴士公司开办一些往来柴湾与香港岛北岸各地的巴士路线。
1980年代,东区走廊与地铁港岛线相继落成,柴湾区无需依赖柴湾道前往香港岛北岸各地。
学校
柴湾有多间中学、小学和专业学院。首间在柴湾开设的中学是张振兴伉俪书院
○中学
明爱柴湾马登基金中学
福建中学 (小西湾)
文理书院 (香港)
卫理中学
宝血女子中学
○小学
慈幼学校
柴湾信爱学校
柴湾天主教海星小学
救世军韦理夫人纪念学校
东华三院李志雄纪念小学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29 09:42
目录
概述
地理位置
地名起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