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话
桂柳话一支
柳州话在音韵学上是汉语官话桂柳话的一支,属西南官话韵母声调的特点与贵州话、云南话和四川话很相似,基本可以相互听懂。虽然柳州地区使用粤语交流的人群占比很少,但是柳州话中借入了不少粤语字词,也有不少跟其他南方方言共通的词汇。在柳州市下辖区、县范围内也还同时存在其他汉语方言(如平、等)和少数民族语言,本文所称柳州话仅指狭义上的柳州官话。
方言分布
柳州话为西南官话桂柳片的次方言,广泛通行于广西中北部的柳州、来宾河池百色等地。柳州话与桂林话十分接近,通常将二者合称桂柳话。对比桂林话,柳州话里有有很多粤语的词汇,其声母受南方诸方言,尤其是粤语的影响更大,是同时具有北方色彩和南方色彩的官话方言。
形成原因
柳州官话由中原官话演变而来,大约形成于元明之际。历史上柳州城的居民大多属客籍。史载秦汉以降,不断有中原湖湘士庶迁入。明代,广西中部战乱不绝,朝廷遣兵平乱,柳州为屯兵地之一,年长日久,作战部队和屯垦部队都有不少人就地为民,填补战乱造成的人口空白地带,使官话在柳州使用,取代古平话成为公共交际语。并受清末及民国大量广东移民带来的粤语和本地少数民族语影响,形成今日柳州话。实际上在柳州市下辖区、县范围内也还同时存在其他汉语方言(如平话客家话粤语闽语等)和少数民族语言,本文所称柳州话仅指狭义的柳州官话。
音系
声母
柳州话声母有19个。
韵母
柳州话韵母有34个,另有入声韵母4个。
残存四个入声韵 [aʔ]、[uaʔ]、[oʔ]、[eʔ],所辖字极少,不成体系。
声调
主要有四个声调,有残存入声调,但不成体系。
语音特点
声母特点
韵母特点
声调特点
合音
柳州话存在合音现象,即将两个甚至多个音节快速连读合成一个音节。此现象使用频率较高,广泛存在于代词、副词以及语气词等常用词汇中。一般来说,合音词声母取自合音上字,韵母取自合音词下字,声调来源于上字或者下字。如:
[næ54],为[na54] [k'æ54](哪凯)合音,义为哪里、哪块。
[mɐn31],为[mɐi24][ts'ɐn31](未曾)合音,义为未曾、还没、没成。
[se24],为[sɿ24] [mie55](是咩)合音,义为是吗,表示选择性疑问。
[kio54],为[ki54] [to44](几多)合音,义为多少。
[t'ɐn31],为[t'a44] [mɐn31](他们)合音,义为他们。
[niən53],为[ni54] [mɐn31](你们)合音,义为你们。
[k'oi54],为[k'o54] [i54](可以)合音,义为可以。
[no54],为[na54] [ko24](哪个)合音,义为哪个。
[tɕiong254],为[tɕe24] [tsong54](这种)合音,义为这种。
合音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柳州方言语速较快的影响、句末语气词的连用、语言交流的经济性、创新词汇和表达方式的需要。全年龄层次的人都对方言合音现象表示认同。青少年对此兴趣更高。
内部区域差别
止摄开口三等和深臻曾梗四摄开口三等入声的知章两组,农村读[i]韵母,城市一般读[ɿ]韵母,个别字有[i]的异读。例如: 智、痴、痔、志、齿、示、屎、是、十、侄、实、直、识、尺、石等字。疑母开口三四等和个别二等字,农村和城市旧派读[ŋ]声母得比较多,例如: 宜、业、尧、研、严、颜、言、砚、银等字。二等合口呼的零声母字,旧派用[v]打头,例如: 五、鱼、月、外、煨、完、远、温、永、王等字。古入声字旧派读同去声,例如: 碧=闭,液=意,不=布等字。止摄以外的日母开口字,老派一般用[i]打头(汉语拼音的y),新派大多读[z](汉语拼音的r)。例如: 惹、饶、染、任、燃、人、让、若、日、入。跟单韵母[u]相拼时,老派[h f]不分,新派[h f]不混。新派柳普则倾向于不分尖团,一律读舌面前音[tɕ tɕ' ɕ]。例如: 聚=锯,节=结,剑=箭,齐=奇,秋=丘,全=权,削=学,小=晓,向=相。部分青少年以读舌面后音为主,将尖音合并于团音。麻韵三等章组字,新派读[ə]不读[e],例如: 遮、者、蔗、车、扯、蛇、奢、社。古入声字的韵母,新派向普通话靠拢,连带着某些韵母也发生相关的变化。例如: 术[ɕy su]、合[ho hə]、角[ko tɕye]、虐[nio nye]、学[hio ɕye]、说[ɕye so]、肉[yu zɐu]、墨[mə mo]。(标注的前一个是省略音调的老派读音,后一个是新派读音。)古入声字的声调,新派按类似于普通话第三声的音调读,例如:业、日、失落、特别、阅读、灭绝。新派读音是推广普通话的结果,多用于文词,而且突破了柳州方言固有的读音系统。
语法
语法是语言中最稳固的部分。柳州官话的语法兼具南北方言的成分,亦有来自壮语的因素。在此仅列明显有异于普通话者。
词缀
重叠形式
名词
名词基本不重叠,有来自幼儿语言的少量重叠词。例如:爷爷、奶奶、婆婆、伯伯、叔叔、姑姑、嬢嬢(阴平,父母的妹妹)、妹妹、弟弟、朒朒(读嘎的上声,肉)。也有重叠后含义发生偏移的,例如:须须(须状物),耳耳(容器的把儿),珠珠(小颗的珠子)、齿齿(齿轮咬合处)。
动词
单音动词的重叠式如,“走走”、“看看”等属于外来形式,数量也不多。具有本地特点的是AABB式重叠的几个贬义词,含反复不断的意思。例如:挑挑拣拣、哝哝嚼嚼(唠叨嘟囔个不停)、屌屌杠杠(骂骂咧咧)、杆杆戳戳(指指点点)。
形容词
AA式——这是单音形容词的重叠,使用广泛,后面带“的”或“点”。①AA的。这种形式跟普通话相同,不举例。不过,柳州方言用作定语表示强调用作谓语或补语带有厌恶色彩。②AA点。表示程度较浅,相当于“有点A”。例如:黑黑点(有点儿黑)、花花点、蒙蒙点、高高点、扁扁点、长长点、窄窄点、硬硬点、绵绵点(有点儿软)、凉凉点、傻傻点。
AABB式——这种重叠方式跟普通话相同,只是语素及其组合多有差异,例如:毛毛躁躁、懵懵懂懂、稳稳顿顿、伊伊夭夭(不稳重)、溶溶烂烂(稀泥状)、雷雷堆堆(拖沓啰嗦)、哝哝囔囔(啰嗦不干脆)。
ABB式——这种重叠式使用非常普遍,例如:亮堂堂、白亮亮、白乍乍、黑嘛嘛、乌稍稍、绿幽幽、黄爽爽、蓝共共、花哝哝、肥噜噜、瘦嘎嘎、直条条、厚达达、薄菲菲、紧邦邦、松捞捞、硬巴巴、脆卟卟、空寥寥、平展展、滑捋捋、湿焦焦、冷西西、酸咪咪。ABB式的能产性极强能使某些动词或名词进入格式而构成形容词(后面可以不带“的”)。例如:喊喳喳、叫哑哑、吊囊囊、松垮垮、颤扛扛、颤悠悠、昂趄趄(得意忘形)、急喽喽、水唧唧、灰朋朋。
量词
用“量词+搭(打)+同一量词”的格式泛指数量很多,例如: 堆搭堆(很多堆)。
副词
动词有关的“多、少”不放在动词前面,而是放在动词后面,表达祈使语气。例如: 吃多一碗饭;穿多两件衣服;带多几个人去;喝少一点酒;拿少两件行李。
跟动词有关的“先、后”放在动词后面,这种用法在整个广西都比较普遍,例如: 你走先,他走后。
否定副词“不”在口语中多用“没”代替,例如: 肚子没舒服;喊他吃饭他没吃(并不是说他“没有”吃饭);找没见就没要了。
性状的程度 “算X了”表示程度极深,无以复加。例如: 这人化妆算丑了,像动物园出来的;阿赵算好了,哪方面都没得谈(无可挑剔)。
“X死”表示程度极深,例如: 放盐没得谱,菜煮得咸死去;送这么贵重的礼,他还不高兴死?
“死鬼X”“好鬼X”表示程度很深,“鬼”不带贬义。例如: 这种步没透气,穿在身上死鬼热;小韦的鼻子好鬼灵的,有好吃的他就来;那种发型好鬼靓的啵,明天我们也去烫。
“蛮X点”“X多”表示程度比较深,例如: 今天蛮冷点的;今天热多;这个柚子蛮甜的;这人讨嫌多(这人很令人讨厌)。
“XX点”表示程度稍浅,相当于“有点X”。例如:今天有雨,凉凉点的;水才屁热屁热点他就等不急了。
“没X几多”表示程度很浅,相当于“不大X”。例如:窗户太小了,没亮几多。
介词
“把、跟”表示起点方位、经过路线,相当于“从、由”;“把”还可以表示终点方位,相当于“到”。目前这种用法逐渐式微。例如: 把桂林来;把这里开始;跟小路去;跟桥上走。
动词和体标记
实现体
V+“对”。用于肯定式,带有不期而遇的意思。例如:走路踩对石头。
V+“着”。用于否定式,表示尚未实现。例如:他没来着(他还没来过)。
V+“到”。读上声表示有了某种结果,相当于“对”,可互相换用。读去声用于否定式,表示尚未行动。例如:没去到(还没动身,不是尚未到达),没讲到(还没讲)。这种说法往往用可“没曾X”来代替。
持续体
V+“稳”。表示动作行为的持续进行,要求带宾语。例如:人家吃稳饭,没好进去喊。他睡稳觉,起来我讲他听。如果后面不带宾语,“稳”就是形容词充当补语。
V+“倒”。相当于普通话的着”,作动词词尾,表示动作行为的持续,可以不带宾语。例如:走倒走倒跌一跤。他吃倒螺蛳粉,没有空跟你讲话。
接续体
V+“转”,表示动作行为中断(或感知信息中断)后的接续。例如:连没斢脸(连脸都不转),“哦”了一声转打他的牌。
权行体
句末使用“先”,表示权且进行,其他放下再说。例如:莫动,等他们来看过先。
尝试体
V+“(一)下”,表示尝试状态。例如:讨论下今天的工作。看下这个新到的水果。
柳州不大使用动词重叠式,少量几个如“走走”、“研究研究”,属于外来形式。
执行体
“做”+V(单音节)。表示施行这个动作行为。例如:你做买,我做洗,他来做煮。后山大把柴,没得人做挑。
经历体
用“过”表示经历状态,跟普通话的用法相同。
用“来”放在句子末尾,表示最近的过去的经历,大致相当普通话的“来着”。例如:小李刚去医院看他来。
完成体
用“了”表示完成状态,跟普通话的用法相同。
句式
被动句
口语表示被动使用“捱”,不用“被”,且仅表示不幸或不如预期的遭遇。
比较结构
比较“过”表示前者超过后者,例如 小赵高过老赵;吃盒饭好过方便面;盒饭好过吃方便面;坐车舒服过走路。
“没够”表示前者不如后者,可以跟形容词搭配,也可以跟动词搭配。例如: 你没够她胖;他没够那些人狡猾;种甘蔗没够种菜得钱快;他没够我讲(他讲不过我;他争论不过我)。
双宾语结构
双宾语可以把直接宾语放在前面,间接宾语放在后面。例如:借杆笔我(当然也可以说借我杆笔);送张票他;给两瓶酒你爸;分五个指标我们。
语料
歌谣
语言接触
柳州普通话,简称“柳普”,是以柳州方言为母语的柳州人在习得普通话过程中存在的中介语。呈现出语音上既与普通话有较为整齐的对应规律,又在细微处有别于普通话的特征。
其他信息
新词
所谓的新词,其实是相对于明清时期而言。柳州话毕竟归属北方官话方言,所以在动词方面还是比较接近普通话,例如“吃饭”,“喝茶”,“上街”(包括但不等于“shopping”的逛街),在粤语中为“食饭”,“饮茶”,“去街”。同时因为教育水平较低,成语运用相对较少,一些字老柳州都不知道用柳州话怎么读,这样就更加没有那份“雅”了。
现状
柳州话听上去比较硬朗,有时出现脏字的频率较高,一小部分人即使会讲柳州话也不说,而改说普通话。但是这种倾向并不是主流。
主流的倾向是柳州话渐渐被普通话侵蚀。尤其是00后小孩开始,父母不重视方言教育,但是自己普通话也说不标准,导致儿童操持的柳州话渐渐变味,普通话也说不好,传统说法都被“普通话化”。例如感觉的觉,应该念giǒ,但是受到普通话影响,有人念成guě;者(jiè)被念成zè;宅(zě)被念成zǎi;同时一批老词也渐渐被普通话词语替代,如“游水”变“游泳”,“lāng衣”变“毛衣”,“打边炉”变“吃火锅”,“航不狼”变成“全部”;还有一部分传统词语,越来越多人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例如lěi dēi,nōng nōng jiǎo jiǎo,古仔等。
不过也有好的倾向,那就是07年,市电视台开办方言栏目《摆古》,用柳州话说说家长里短,每周日还有《周末有搞》系列都市情景方言轻喜剧,在坊间颇受好评。
另外,在网上,包括网柳、红豆、百度柳州贴吧,以及各个中学的贴吧等以及QQ聊天,日常短信中,年轻人们还是用柳州话进行交流,同时也创造出一批常用“柳州话字”,例如“nò o”(谁),“nài”(哪里),“lè bē”(语气词),“tā ěn”(他们),“lǎng sǎng”(不整洁的样子),“sāo giǎ”(蟑螂),“mā guài”(青蛙),“ké”(去),“zóu”(做),“měn”(未曾)之类,而且还因为应用而源源不断用拼音和近音字创造新的“柳州话书面语”,让人对柳州话的应用前景颇为乐观。有时报纸为了还愿原汁原味也会使用这种词。
网上还流传着自己制作或翻录的“柳州话歌”。但其实由于柳州话的语音条件限制,柳州话并不能像普通话,粤语,闽南语这样能真正“唱”,最多也就是和着音乐和节奏rap而已。
另外,“柳普”也流行开来。原指由于柳州话口音而造成的平调,无翘舌和后鼻音的普通话,后变成一种恶搞形式,甚至故意加入柳州话词汇,如“我帮你yào(舀)饭”“克没克啦”“你好麻癫的北”等,在年轻人和酒桌饭局上流行,有时还故意加入壮语口音(称为”夹壮“)。然而很多老一辈人为了教育小孩,即使自己普通话不标准也要说普通话,这种“柳普”对小孩子的影响就是非常不好的了。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02 16:06
目录
概述
方言分布
形成原因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