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木
野牡丹科柏拉木属植物
柏拉木(Blastus cochinchinensis Lour.),别名:黄金梢、山甜娘、崩疮药,为野牡丹科柏拉木属灌木,高0.6-3米;茎圆柱形,分枝多,幼时密被黄褐色小腺点,以后脱落。叶片纸质或近坚纸质,披针形、狭椭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具极不明显的小浅波状齿,白色至粉红色,卵形,顶端渐尖或近急尖,为宿存萼所包;宿存萼与果等长,檐部平截,被示腺点。花期6-8月,果期10-12月,有时茎上部开花,下部果熟。
形态特征
灌木,高0.6-3米;茎圆柱形,分枝多,幼时密被黄褐色小腺点,以后脱落。叶片纸质或近坚纸质,披针形、狭椭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楔形,长6-12(-18)厘米,宽2-4 (-5)厘米,全缘或具极不明显的小浅波状齿,3(-5)基出脉,叶面被疏小腺点,以后脱落,基出脉下凹,侧脉微凸,背面密被小腺点,基出脉、侧脉明显,隆起,细脉网状,明显;叶柄长1-2(-3)厘米,被小腺点。
伞状聚伞花序,腋生,总梗长约2毫米至几无,密被小腺点;花梗长约3毫米,密被小腺点;花萼钟状漏斗形,长约4毫米,密被小腺点,钝四棱形,裂片4(-5),广卵形,长约1毫米,具小尖头;花瓣4(-5),白色至粉红色,卵形,顶端渐尖或近急尖,长约4毫米,于右上角突出一小片;雄蕊4(-5),等长,花丝长约4毫米,花药长约4毫米,粉红色,呈曲膝状,药隔微膨大,下延直达花药基部,有时几呈小瘤状;子房坛形,下位,4室,顶端具4个小突起,被疏小腺点。蒴果椭圆形,4裂,为宿存萼所包;宿存萼与果等长,檐部平截,被示腺点。花期6-8月,果期10-12月,有时茎上部开花,下部果熟。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200-1300米的阔叶林内。
分布范围
产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缅甸、柬埔寨、老挝、印度至越南均有。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全株有拔毒生肌的功效,用于治疮疖;根可止血,治产后流血不止;
【壮药】假桂木:根、叶治疗对口疮,疮疡久不收口;全株治跌打瘀肿《桂药编》。
根(山崩砂):涩、微酸,平。收敛,止血,消肿解毒。用于产后流血不止,月经过多,泄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疮疡溃烂。 全株:拔毒生肌。用于疮疖。
使用价值
根、茎含鞣料。
参考资料
柏拉木.植物智.
柏拉木.中国植物图库.
柏拉木.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8 15:16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