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弹
枪零部件
枪弹(riflery、cartridge)是枪械在战斗中用来攻击或防御,致使目标直接遭受损害的弹药,也是各类武器中应用最广、消耗最多的一种弹药。 现代军用枪弹主要用来杀伤有生目标,也可用来摧毁轻型装甲车辆、低空飞机、军事设施等目标。为了使部队所装备的各种枪械能对不同的目标进行射击,就需要大量各种不同用途的枪弹,所以枪弹的生产和补给在战争中是很重要的。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枪弹的进步。由于在现代战争中各种枪械仍然是其他武器难以替代的装备之一,枪弹的作用也就不容忽视。
发展历史
中国于南宋开庆元年(1259)创制了世界上最早的管形射击火器――竹管突火枪,它用黑火药发射的“子窠”是世界上最早的枪弹。
14世纪后,欧洲的火门枪火绳枪燧发枪使用的弹药与之类似,都是火药和弹丸分装的前装枪弹。
16世纪中叶开始出现将火药用纸包封和弹丸分装入膛的办法,能较准确地控制装药量。
17世纪中叶出现了纸包弹,即将弹丸和火药包装在一起,便于弹药携带和从枪口装入枪膛。
1807年英国人A.J.福赛斯发明了用于枪械的击发点火装置,不久有人发明了火帽,用于击发点火。
1812年法国第一次用纸弹壳将弹头、发射药和击发药结合在一起,制成了定装枪弹。定装枪弹的出现促进了后装枪的发展。
19世纪30年代后,德国首先研制出德莱赛后装击针枪,英、法等国家也先后研制出后装击针枪及后装枪弹。
1849年法国C.C.E.米尼厄研制出底部中空的弹头,发射时弹头底部膨胀,能可靠嵌入膛线密闭火药燃气,有利于提高射程和精度,被许多国家采用。
19世纪60年代黄铜金属弹壳的应用为自动武器的出现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1871年英国装备的马蒂尼-亨利步枪发射的枪弹,缩小了弹壳上部的径向尺寸,形成现代瓶形弹壳枪弹的雏形。
1875年瑞士开始采用带铜锌合金弹头壳的铅芯弹头,弹头壳嵌入膛线确实,并为提高弹头初速和发展特种弹头创造了条件。
1886年法国首先将无烟火药枪弹用于勒贝尔步枪。此后,因火药性能改善,残渣减少,弹头初速得到提高,枪械口径也大多减小到8毫米以下。
19世纪末,研究空气阻力的外弹道学发展迅速,开始采用阻力小的尖头流线型弹头,初速、射程和威力均有提高,枪弹结构也日臻完善,具备了现代枪弹的各种特征。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各种枪械都配备了特种弹,枪弹种类大为增加。
20世纪40年代,为适应步枪常用距离缩短的战术变化,减小枪弹质量和武器后坐力,德国和苏联相继研制成功威力介于手枪弹步枪弹之间的中间型枪弹
1953年北大西洋条约组织各国把美国T65式7.62毫米枪弹选定为北约标准的步枪弹,实现了枪弹通用化。美国在1964年列装了M193式5.56毫米步枪弹,配用于M16步枪。1980年北约国家选定比利时SS109式5.56毫米枪弹为制式枪弹。1974年苏联5.45毫米小口径枪弹定型。1987年中国5.8毫米小口径枪弹定型。德国在无壳弹方面取得较大突破。
主要分类
按使用对象,可分为军用、警用和民用三类。警用枪弹多选自军用枪弹,也包括橡皮头枪弹、低易损枪弹等专门设计的枪弹。民用枪弹包括猎枪弹和运动枪弹等。按配用枪械,可分为线膛枪弹和滑膛枪弹。线膛枪弹又可分为手枪弹、步枪弹和机枪弹,现代枪械使用的滑膛枪弹主要是霰弹枪弹。手枪类手枪指单手发射的短枪。它是近战和自卫用的小型武器,短小轻便,能突然bai开火,在50米内具有良好的杀敌效力。燧发枪在欧洲,枪的演进约于1520年进入转轮式,1530年便相当普及,尤其是在德国。它的射击原理是在“引火药粉盒”下方装有隐藏的锯齿状转轮,并以“火石钳”夹着火石紧在转轮上,扣板机时,转轮会快速旋转,与火石接触摩擦生火而引燃火药。这种型式的枪大大地改进了火绳枪的缺点。转轮手枪转轮手枪是带有转轮式多弹膛的手枪,属于转膛枪的一种。转轮上通常有5~6个弹膛,在发射过程中转轮自动转动,逐个对正枪管发射。转轮手枪分单动式和双动式两种。单动式转轮手枪发射时,需先用手压倒击锤,同时带动转轮转动到位,再扣扳机击发;双动式转轮手枪发射时,在手扣扳机的同时,击锤自动待击,转轮转动到位并自动击发。双动转轮手枪也可以单动射击。后期转轮手枪大多采用双动式。转膛枪的出现,大约可追溯到火绳枪的早期。自从1835年美国人卜柯尔特改进成功了第一支真正成功的转轮手枪之后,转轮手枪曾风行一时。由于转轮手枪使用可靠,处理瞎火弹十分方便,至今在一些国家仍有使用,左轮手枪是转轮手枪常见的一种类型。装弹时其转轮从左侧摆出,故名左轮手枪。毛瑟手枪毛瑟手枪是世界著名的手枪之一,该枪由德国人费德勒兄弟三人研制,1896年以P·P·毛瑟的名义获得专利,首批由德国毛瑟兵工厂生产,型号定为1896年式,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自动手枪之一。该枪采用枪管短后坐式自动原理,卡铁起落式闭锁机构,口径7.63毫米,枪重1.16千克,枪长288毫米,12发弹匣供弹,射击方式采用单、连发射击方式,有效射程在手枪射击时为50米,在抵肩射击时为150米。毛瑟手枪威力大,性能可靠,使用方便,许多国家的军队都仿制和装备过毛瑟手枪,因而产生了许多不同型号的变型枪,俄国在1918~1920年的内战期间就广泛使用了1908年式7.63毫米毛瑟自动手枪。毛瑟手枪有连在一起的,能装6发和10发子弹的弹仓,也有能装20发子弹的加装式弹仓,常见的口径有7.63毫米与9毫米两种,1932年式毛瑟冲锋手枪,采用20发弹匣供弹,木制枪盒可兼做枪托,抵肩射击以提高连发火刀密度,增大有效射程。1921年中国也开始仿造这种手枪,并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广泛使用,中国把这种枪叫做“驳壳枪”、“盒子炮”、“自来得”、“二十响”等。自动手枪自动手枪是射击中在火药气体的作用下,可实现再次装弹入膛的手枪。自动手枪分为两种,一种是只能打单发的半自动手枪,又称自动装填手枪。由于半自动手枪使用最为广泛,习惯上也称为自动手枪。另一种是可以打连发的全自动手枪,又称冲锋手枪。自动手枪的口径通常为7.43毫米,以9毫米为多见;长200~300毫米,重约1公斤,大多采用装于握把内的弹匣供弹,容弹量通常为8发,打单发时,射速约40发/分,有效射程约50米。自动手枪出现于19世纪末叶,由于其具有装弹快、容弹多、射速快、威力大等特点,很快世界各国都开始使用。勃朗宁手枪勃朗宁手枪为美国枪械设计师勃朗宁设计。这款枪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它的设计思想一直影响着美国等国家后来枪械的设计。该枪采用枪管短后坐式自动方式,枪管偏移式闭锁机构。勃朗宁大威力手枪口径为9毫米,枪长196毫米,枪重0.9千克,初速335米/秒,采用13发弹匣。之所以叫它为大威力手枪,是因为弹匣容量大,而且可以将手枪装在手枪盒上使用,这时射程可增加到130米。勃朗宁9毫米大威力手枪已诞生70年了,至今许多国家还在继续使用。隐身手枪隐身手枪又称间谍手枪,是一种以日常用品形状伪装外形的手枪,其主要特征是口径小,重量轻,响声微弱,是能随身携带而不易被察用的一种射击工具,主要有钢笔手枪、手套手枪、手杖手枪、提包手枪、雨伞手枪、烟盒手枪和打火机手枪等。
按口径大小,可分为小口径枪弹(6毫米以下)、大口径枪弹(12毫米以上)和普通口径枪弹;按用途,可分为战斗枪弹、辅助枪弹及检测枪弹。
战斗枪弹包括普通枪弹和特种枪弹,特种枪弹又分为穿甲弹燃烧弹、曳光、爆炸等单作用枪弹和穿甲燃烧、穿甲曳光、燃烧曳光、穿甲燃烧曳光和穿甲爆炸燃烧等多作用枪弹。
按有无弹壳,可分为有壳枪弹和无壳枪弹;按弹头数目,可分为普通的单头枪弹和多弹头枪弹。
由弹头、弹壳、底火和发射药组成。
①弹头。是射向目标并对目标起杀伤、破坏作用或达到特定终点效应的枪弹部件。采用旋转稳定式结构,多为尖头锥底流线型外形的回转体,长径比一般不大于5.5倍。一般由弹头壳(又称被甲)、铅套、弹芯和其他零部件构成。
②弹壳。是用于连接弹头、底火并盛装发射药的枪弹部件,又称药筒。具有确定药室容积、使枪弹在膛内定位、射击时保护弹膛不被烧蚀、密闭火药燃气以及利于枪弹装填和存贮等功能。按弹壳外形,可分为瓶形弹壳和筒形弹壳。采用铜合金或低碳钢制造。钢制弹壳内外表面通常镀铜或涂漆防腐蚀,并可在抽壳时减小摩擦阻力。为减轻弹药重量,有些国家已研制出铝合金弹壳、塑料弹壳。
③底火。是枪弹上用于点燃发射药的火工品部件,又称火帽。按击发原理,可分为机械式底火和电击发底火。
④发射药。是枪弹的能源。常用胶质火药,又称无烟火药。
识别标识
为了便于枪弹的使用与管理,枪弹及其包装上常标有弹种识别标记。枪弹生产后密封装箱,弹箱表面标有枪弹名称、生产厂家、年代和火药批号等,并有鲜明的弹种色标。弹种色标用于识别枪弹种类,涂在弹头尖端。中国规定普通弹弹尖不涂色,弹尖涂红色表示燃烧弹,黑色表示穿甲弹和穿甲燃烧弹,绿色表示曳光弹,紫色表示穿甲燃烧曳光弹。弹壳底面一般都有数字或英文字母压印,示以国别、生产厂家和年代。枪弹命名一般以口径为主,前后辅以年代(或国别、厂号)和弹种,例如1956年式7.62毫米步枪弹。欧美一些国家常采用枪弹口径乘以弹壳长度的表示方法,例如7.62毫米×51毫米枪弹。进一步提高穿甲能力,以有效打击具有个人防护装备的有生目标;运用爆炸枪弹的全射程起爆等技术,提高穿甲、燃烧、爆炸等多种毁伤效果;应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研制新型结构的枪弹,进一步提高终点效能。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05 14:14
目录
概述
发展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