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周县(Lhünzhub County),为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下辖县,属高原温带半干旱高原季风气候区。地处
西藏中部、拉萨市东北部、
拉萨河上游澎波河流域。总面积4464.4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林周县常住人口为50596人。藏族人口为47542人,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418人,汉族人口为2636人。
历史沿革
距今3千年~4千年前,当地藏族先民在林周活动。
6世纪前,藏民族部落经历了兴衰和不同程度的吞并,形成了各自为政的12邦和40小邦。在今林周县境内,有“额布查松”邦和耶热宇西、龙若若亚松两个小邦。三个邦的辖境包括今林周县、达孜县部分地区及城关区蔡公堂乡。
5~6世纪之交,额布查松邦的森布杰独断专横,导致邦内矛盾加剧,最终在叛离大臣娘、韦、农次绷等氏族的内应下,雅砻地区的悉补野王囊日伦赞率领军队打败了森布杰,森布杰的统治被颠覆。其属地和吉曲河上游地区归悉补野王管辖,原森布杰辖地被改名为彭域,沿用至今。
7世纪初,吐蕃政权松赞干布将全境划分为地方机构,其中今林周县境内属于卫茹管辖。卫茹设有10个东迪和18个域参,其中彭域境内有4个东迪和3个域参。这些东迪和域参的管辖范围在今林周县境内。
在9世纪后叶,以萨凯为中心的地方割据势力形成,由卓、玛两氏族统治。
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藏历第一绕迥火鸡年)和南宋淳熙七年(1180年,藏历第三绕迥铁鼠年),在今林周县境内先后建立了热振寺和达龙寺,逐渐成为彭域北部地区很有影响的政教合一力量。
元朝时期,林周县北部大部分地区归达隆寺管辖,其余地区基本上由“直贡万户”统治。
14世纪中叶,帕木竹巴政权时期,伦珠宗(今译林周)成为当时新建的西藏13个大宗之一,管理今林周县南部地区。而北部地区则由达龙寺控制的旁多宗管理。
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藏历第十一绕迥水马年),第五世达赖喇嘛建立甘丹颇章政权后,旁多宗、伦珠宗的地方行政权力收归于西藏地方政府。
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藏历第十一绕迥土羊年),西藏地方政府在彭域设立伦珠、萨拉、卡孜、朗塘、旁多、达孜6个宗,管理彭域全境,直至20世纪50年代。其中,伦珠宗管辖范围最大。清咸丰七年(1857年)成立林周宗,属地方政府管辖。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根据《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中所明确的“对西藏现行政治制度,中央不予变革”的规定,保持西藏地方在林周境内原有的宗及谿卡的政治体制。
1954年,西藏地方政府设立“卫区”,今林周县境内设有撒拉谿、朗塘谿、卡孜谿、林周宗。
1956年8月,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设立拉萨基巧办事处,林周县境内的林周宗、旁多谿、撒拉谿、朗塘谿、卡孜谿,均由拉萨基巧办事处管辖。
1958年,噶厦政府在今林周境内设基巧(总管)一职,派一名5品俗官出任基巧,今林周县辖境分属于伦珠、萨拉、卡孜、朗塘、旁多、达孜6个宗谿。
1959年10月,
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撤销拉萨基巧办事处,设立拉萨市,林周宗、旁多谿、撒拉谿、朗塘谿、卡孜谿划归拉萨市管辖。
1959年,林周、旁多两宗合并成立林周县。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60年1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林周宗、旁多谿、撒拉谿、朗塘谿、卡孜谿,合并设立林周县、旁多县,归拉萨市管辖。下辖唐古、德仲、朗塘、撒当、卡孜、阿朗6个区,25个乡,115个村民委员会。同年,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批准,在原朗塘所辖地建彭波农场,并将卡孜区合并到彭波农场,场部设在甘丹曲果,由西藏自治区农垦厅领导,达孜县代管。林周县辖唐古、德仲、撒当、阿朗4个区。
1962年初,德仲区的聂尔库乡并入岗巴乡,唐古区的恩坝乡并入恰扎乡。10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旁多县,将旁多县的行政区域并入林周县,并在原旁多县的行政区域范围内设立旁多区。林周县辖唐古、德仲、撒当、阿朗、旁多5个区、25个乡。
1970年,林周县所辖乡改为人民公社。同年,撤销德仲区,撒当区,合并设立林周农场(由西藏军区生产建设师管辖),场部先设在宗雪(今松盘乡),后迁至强嘎(今强嘎乡)。林周县辖3个区(旁多区、阿郎区、唐古区)、13个人民公社。
1971年,林周县人民政府驻地由甘丹曲果村迁至旁多村。
1982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撤销林周农场,原由西藏军区生产建设师管理的农场划归林周县管辖,并恢复设立德仲、撒当2个区。林周县辖唐古、旁多、阿朗、德仲、撒当5个区、25个乡。
1984年10月,在全区的政社分开,建立乡政权工作中,林周县所辖人民公社复称为乡。
1988年7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原由西藏自治区农垦厅管理的彭波农场划归林周县管辖,并设立彭波区,下辖甘丹曲果、江热夏、牛玛、加荣、朱加、朗当、卡孜、边觉林、色康、平措林10个乡。林周县辖唐古、旁多、德仲、撒当、阿朗、彭波6个区、35个乡。同年,林周县人民政府驻地由旁多村迁至甘丹曲果村。
1988年12月,在全区的撤区并乡中,保留旁多区,撤销德仲、撒当、阿朗、唐古、彭波5个区,将林周县原辖的35个乡合并设立为19个乡,168个村民委员会。
1997年,林周县面积4517平方千米,林周县人民政府驻甘丹曲果乡甘曲村。
1999年,在全区的行政区划调整中,撤销旁多区,将林周县原辖的19个乡、94个村民委员会调整为1个镇、9个乡、49个村民委员会。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30日,林周县下辖1个镇、9个乡、45个行政村、269个自然村。林周县人民政府驻甘丹曲果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林周县隶属西藏拉萨市,地处西藏中部、拉萨市东北部、拉萨河上游及澎波河流域,县驻地距拉萨市65千米。林周县地理范围在东经90°51′至91°28′,北纬29°45′至30°08′之间,南北狭长,跨度达180千米。南抵拉萨市的
城关区和
达孜区、西接
堆龙德庆区、北临
当雄县,东连
墨竹工卡县和
那曲市的
嘉黎县,总面积4464.4平方千米。
地质
林周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中东部,林周县在地层区划上,北部属于拉萨-察隅地层分区,南部属于拉萨—沃卡地层分区。林周县出露的地层有前奥陶系、上古生界及中、新生界。
气候
林周县气候属高原温带半干旱高原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干湿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太阳辐射强,年日照时数3000小时左右,年无霜期120天左右。林周县北部属拉萨河上游及其源流区域年均气温2.9℃,平均海拔4200米。
林周县年平均气温7.5℃,最高月气温出现在6月份,约14C°比南部明显偏低,最低月均温出现在1月,约-5.4C°极端最低气温可达-22C°以下。
林周县年降水量为491毫米。降雨多集中在6~9月,降雨量占92.4%,是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时段。
水文
林周县有热振河、达龙河、乌如龙河、
拉萨河等河流。河流总长度577千米,主要包括拉萨河、拉曲河、热振河、玉年曲河、乌鲁龙曲河等,其中热振河境内流长130千米,拉曲河境内流长22千米。拉萨河、玉年曲河、乌鲁龙曲河等20多条为季节性河流。
念青唐古拉山支脉卡拉山横贯县境,将林周县分割为南、北两大部分;北部属拉萨河上游及其源流区。南部属澎波曲流域,属山涧河谷区。
地貌
林周县地处
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带。地势北高南低,属中~高山地貌。南北狭长,跨度达180千米。念青唐古拉山支脉
卡拉山横贯林周县,将林周县分为南北两部分。
自然灾害
林周县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洪涝、泥石流、干旱、冰雹、病虫害、雪灾、霜灾等。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林周县域内有耕地23万亩,天然草场505万亩,人工草场8万亩。水域5.4万亩,其中湿地面积21468亩。
矿产资源
截至2020年底,林周县已发现各类金属和非金属矿产有铅、锌、铜、铁、钼、金、银、石膏、煤矿、矿泉水等共计20多种,进入储量表矿种9种,包括煤炭、铁矿、铜矿(含伴生矿)、铅矿、锌矿、金矿(伴生金)、银矿(伴生银)、重晶石等。其中非金属“十三五”林周县设置各类非金属矿业权42个,主体以砂石为主。其中,石膏矿1个(臧雄)、高岭土矿1个(甘丹曲果镇久荣村久荣组高岭土矿)、粘土矿1个(森格粘土矿)、石灰岩矿1个(边交林乡色康村石灰岩矿)、玄武岩矿1个(典冲玄武岩)、花岗石矿4个,砂石矿33个。
生物资源
林周县境内栖息着
鹿、
獐子、
黑颈鹤、
雪鸡、
灰鸭、
野鸡、
黄羊、
斑头雁、
赤麻鸭、
白唇鹿、
雪豹、
棕熊、
褐马鸡等动物,其中黑颈鹤的数量最多。截至2018年,林周县的黑颈鹤数量达到了2100余只。
林周县植物资源主要有药材主要有
冬虫夏草、
贝母、红景天、雪灵芝等。
人口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林周县常住人口为50596人。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林周县共有家庭户14667户,集体户197户,家庭户人口为49414人,集体户人口为1182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37人。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林周县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5674人,占50.74%;女性人口为24922人,占49.26%。总人口性别比为103.02(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林周县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2844人,占25.38%;15-59岁人口为31844人,占62.94%;60岁及以上人口为5908人,占11.68%;65岁及以上人口为4191人,占8.28%。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林周县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为47542人,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418人,汉族人口为2636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藏族人口减少1315人,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增加199人,汉族人口增加1466人。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林周县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4120人;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883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7280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9170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增加2554人;拥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增加114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增加1123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减少857人。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林周县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4890人,占9.66%;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45706人,占90.34%。
经济
综述
截至2022年末,林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96亿元。
第一产业
截至2021年末,林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19亿元。其中:农业产值2.78亿元。林业产值0.05亿元。牧业产值3.32亿元。
截至2021年末,林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6668.69公顷,其中:青稞种植面积7117.43公顷,小麦种植面积3017.02公顷,油菜种植面积645.17公顷,蔬菜种植面积619.76公顷。
截至2021年末,林周县粮食总产量58128.19吨,其中:小麦17415.95吨,青稞40712.24吨。油料作物产量1172.64吨,蔬菜产量16728.99吨。
截至2021年末,林周县牲畜存栏数22.39万头(只、匹)。其中:大牲畜存栏19.06万头。肉类产量3491.5吨。奶产量21364.93吨。
第二产业
截至2022年末,林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32016.9万元。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3.3%
截至2021年末,林周县全社会用电量3669.42万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量450.79万千瓦时。居民生活用电1780.36万千瓦时。
第三产业
截至2022年,林周县实现公共预算收入3.53亿元,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06元。
截至2021年末,林周县固定资产投资:共有500万元以上建设项目69个。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下降54.9%。其中:第一产业同比增长9.6%、第二产业同比下降93.2%、第三产业同比下降53.9%。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同比下降59.9%;民间投资同比增长871.0%。
截至2021年末,林周县年接待游客18.59万人次。旅游收入2200.1万元。
截至2021年末,林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856万元。其中:税收收入34843万元,占总收入的89.7%;非税收入4013万元,占总收入的10.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2419万元。
截至2021年末,林周县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25416万元。其中:对公存款68435万元(包含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居民存款56981万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49010万元。其中:短期贷款26470万元。中长期贷款122540万元。
截至2021年末,林周县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650.15万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25.15万元。电信业务总量5425万元。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40710户。固定电话用户数483户。年末宽带用户数12350户。
交通运输
林周县公路有G561国道。
截至2021年末,林周县公路总里程1325.28千米,其中:国道110.34千米,省道118.99千米,县道270.52千米,乡道136.93千米,村道479.79千米,寺庙牧场专用道路208.71千米。林周县的45个行政村通畅率已达100%,184个自然村全部实现通达。
政治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1年末,林周县有普通中学1所,小学10所,幼儿园40所,专任教师690人。其中: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81人、小学专任教师338人;幼儿园专任教师171人。在校学生6857人,其中:中学1940人、小学4917人。在园幼儿2446人。小学适龄入学率100%,初中适龄入学率103.1%。
科技事业
截至2013年,林周县共有专业技术人员357人,其中工程技术员45人,农业技术人员33人,卫生技术人员133人,教学人员182人。
文化事业
林周县有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9处。
截至2013年,林周县有广播电视单收(收转)站122座,广播覆盖人口44500人,覆盖率为81%,电视覆盖人口为49434人,覆盖率为89%。林周县有线电视台已开通22个频道,无线台1座,文化馆1个,书店1个,乡级文化站9座。林周县共有电影放映队6个,5个乡放映点,一辆流动放映车。公共图书馆1个,档案室1个,共有9个乡级电视单收站,7个乡级电视发射站。
医疗卫生
截至2021年末,林周县共有卫生机构49个,其中:二级乙等医院1个、乡镇卫生院9个、疾控中心1个、村级卫生室36个、诊所2个。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32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95人,医疗机构床位数65个。
社会保障
截至2021年末,林周县提供住宿的社会工作机构2个,提供住宿的社会工作机构床位数264床。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85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788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927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8795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9549人,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6001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079人。
基础设施建设
2013年,林周县粉条厂和粮油加工厂各1家。民族手工业较发达,主要行业有织氆氇、卡垫、制陶等。2013年,林周县拥有电信、邮政局2所,邮电业务总量21万元。968门程控电话已开通,可与区内外数字直拨。无线、好易通893部,21户宽带,卫星电话10户,IC卡6部,201卡电话已建3部,公用电话56部。
水利
2013年,林周县有水电站1座,乡水电站2座。
2023年3月20日,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旁多引水工程开工建设。该工程是水利部2023年重点水利工程之一,总投资约23亿元,为Ⅱ等大2型水利工程,工程总长51.7千米,设计输水流量5.6立方米每秒,年均供水量1.42亿立方米。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林周,藏语含义为天然形成的沃土。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1年,林周县已经拥有各类非遗项目31个、各级传承人28位。
林周县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热振曲卓”,该项目于2008年列入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1年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阿旺顿珠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民俗
林周县的服装特点以藏袍为主,男性服装以黑色、白色氆氇为主要材料,腰部镶上彩色布料或绸缎,夏季只穿左袖,冬季两袖均穿上。女性服装以印花绸布、呢子作料,腰部束上不同颜色的腰带或围裙。
帮典是藏族妇女的标志之一,制作原料为羊毛、染料,品种很多,有上等和穿戴比较普遍的围裙等。藏鞋多为靴子,硬底软帮,有松巴鞋、噶隆鞋、雪孜日松等品种,底厚寸许,腰高至小腿之上,鞋面用红绿色相间的毛呢装饰。
饰品多由金、银、铜等制作而成,佩戴部位有头顶的“巴珠”,发辫的银圆,耳朵的大环,脖子上的项链、噶乌等。
藏腰刀是藏族人防身和吃肉的习惯用品,妇女喜欢把工艺讲究的小刀佩戴在腰间装饰自己。藏刀以钢材锻制而成,加工精细,刀面净光,刀刃锋利。刀把以牛角或木料制作,并缠有银丝、铜丝或铁丝。高档的刀把顶端包铜皮或铁皮,有的还镶银饰。刀鞘包银或包铜,有的还刻有花卉和动物图案,有的甚至镶嵌珠宝、镀金等,显得格外华丽考究。
林周县的民居以碉房为主,这些房屋具有坚固的结构和防风、防寒、防盗的特点。它们的外墙向上收缩,内部空间根据功能需要分层,有居住、储藏等功能。
另外,牧区普遍以牛毛帐篷作为住房,这种帐篷虽然简单,但不怕风雨大雪,也便于牧民随时搬迁。帐房是牧区牧民为适应逐水草而居的流动性居住形式。这些房屋具有结构简单、支架容易、拆装灵活、易于搬迁等特点。
风景名胜
林周县的主要旅游景点有
热振寺、
虎头山水库、黑颈鹤自然保护区、林周林场、
夏寺、
热振国家森林公园等。
热振寺,热振寺坐落于拉萨北部林周县唐古乡的普央岗钦山麓,距离拉萨240千米。是西藏噶当派的第一座寺庙,于宋至和三年(1056年)由阿底峡弟子、噶当派创始人仲敦巴创建。
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黑颈鹤自然保护区林周段,于1993年正式建立,2003年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方特产
所获荣誉
2017年2月,林周县上榜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7年12月,农业部认定林周县为全国第二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19年8月,2019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出炉,林周县在列。
2020年11月,林周县入选水利部第一批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市、区)名单。
2021年11月,林周县被表彰为西藏自治区双拥模范城(县)。
2021年12月,林周县被评为第五届西藏自治区文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