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越(1622—1691年),原名杨春华,字友声,号安成。
浙江绍兴人。“杨越”是他在流徙
宁古塔后改的名字,以示怀念
浙东故乡。
康熙元年(1662年)二月十一日,杨越同妻子范氏告别老母和两个幼子
杨宾、杨宝,赴宁古塔戍所。对于塞外荒凉诡异的景象,同路的难友中有的人吓得面目失色甚或大声恸哭,而杨越却神色自若。
到戍所后,康熙三年(1664年),因
沙俄入侵
黑龙江,杨越在这年的二月被征编入伍,充当水兵。兵役结束后,他见当地土著
旗人主要从事渔猎,而“耕者绝少”,于是首倡“满汉人耕与贾”。
杨越一面传播汉族先进的知识和技术,一面将自己所携带的布匹等拿来与当地居民交换鱼皮等物品,使之知道市集交换的方法、知识。他还教土著民族以造屋取暖之术(火炕);同时教以《四书》《五经》《史记》《
汉书》等儒家经典,传播
中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