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燕迪
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人民音乐》主编
杨燕迪,1963年5月出生,男,汉族,出生于青海省西宁市,祖籍四川达县上海音乐学院外国作曲家与作品研究专业在职研究生毕业,文学博士、教授。现任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人民音乐》主编,中国西方音乐学会会长,中国音乐评论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高校艺术学理论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人物经历
1977年入伍,任部队宣传队队员;
1979年复员后任电台音乐编辑;
同年入大学学习,1983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学院艺术系音乐专业;
同年入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师从谭冰若教授,1986年获硕士学位;
1991年师从钱仁康教授,1994年获博士学位(博士论文《二十世纪西方音乐分析理论述评》);
1986年毕业后留学任教,教学职称两次破格晋升
1987年留学英国,1993年、1999年和2002年间曾分别赴美国和德国进行学术研究和考察。
2003年6月至2018年2月,任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
2020年9月至2024年7月,任哈尔滨音乐学院院长。
现任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人民音乐》主编。
职务任免
2024年8月2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决定:免去杨燕迪的哈尔滨音乐学院院长职务,免职时间为2024年7月12日。
兴趣爱好
杨燕迪:读书十分重要。杨燕迪小时候,有这么几件事情让他着迷:打弹弓、赢香烟牌子、读书。
学术成果
发表著译200万字,另发表校译文字约300万字。主编论著及审校西方重要学术论著多种。论域涉及音乐学方法论、西方音乐史、音乐美学、歌剧研究、音乐批评与分析、中国现当代音乐评论、音乐表演艺术研究等多个专门化领域。
出版著作
《孤独与超越——钢琴怪杰古尔德传》(编著,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年版)
《乐声悠扬》(音乐文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版)
《音乐的人文诠释——杨燕迪音乐文集》(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年版)
《二十世纪十大音乐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上海音乐学院学术文萃1927-2007·外国音乐研究卷》(与钱亦平合编,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年版)
《上海之春50年纪念文集》(陆在易、杨燕迪主编、王勇执行副主编,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年版)
音乐学新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六点音乐译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参与译著
《现代音乐的主要特征及代表作品》(上、下,G.Anderson原著,署名翔启,《音乐译文》1981年第2期、第4期)
《瓦格纳之后的德奥音乐》(M.Bernstein原著,署名翔启,《音乐译文》1982年第1期)
《音乐史学的观念》(P.H.Lang原著,《音乐艺术》1986年第4期)
《新古典主义》(A.Whittall原著,顾连理校,载《西洋音乐的风格与流派》,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年版)
《音乐中的意义与信息论》(L.B.Meyer原著,《黄钟》1990年第4期)
《关于音乐意义的论辩》(L.Treitler原著,《音乐艺术》1997年第1期)
《欧洲钢琴教程》(第三册文字说明,E.Fritz原著,与赵小红合译,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贝多芬的音乐精髓》(Paul Henry Lang原著,载《音乐爱好者》2000年第3期)
《品评莫扎特的歌剧》(Paul Henry Lang原著,载《音乐爱好者》2000年第4期)
《文艺、学术中的古典倾向》(Paul Henry Lang原著,载《音乐艺术》2000年第3期)
《〈基尼斯经典唱片1000张〉序》(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年版)
李斯特传》(Liszt,A. Wilkinson原著,与孙国忠、洛秦合译)
作为戏剧的歌剧》(Opera as Drama,Joseph Kerman原著,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
西方文明中的音乐》(Music in Western Civilization,Paul Henry Lang原著,中译本与顾连理、张洪岛、汤亚汀合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2009年版)
音乐史学原理》(Carl Dahlhaus原著,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
音乐美学观念史引论》(Carl Dahlhaus原著,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
校订译著
简明牛津音乐史》(The Concise Oxford History of Music,Gerald Abraham原著,顾犇译,钱仁康、杨燕迪校订,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年版。)
《修补裂痕:音乐的现代性危机与后现代状况》(Music:Healing the Rift),Ivan Hewett原著,孙红杰译,杨燕迪校,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音乐诗学六讲》,Igor Stravinsky原著,姜蕾译,杨燕迪校,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4月版。
歌剧与观念:从莫扎特到施特劳斯》,Paul Robinson原著,周彬彬译,杨燕迪校,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版。
音乐作品的想象博物馆》,Lydia Goehr原著,罗东晖译,杨燕迪校,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4月版。
作曲家的人格声音》,Edward T.Cone原著,何弦译,杨燕迪校,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2月版。
音乐哲学导论:一家之言》,Peter Kivy原著,刘洪译,杨燕迪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版。
音乐中的伟大性》,阿尔弗雷德.爱因斯坦(Alfred Einstein)原著,张雪梁译,杨燕迪、孙红杰校,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5月版。
辞典条目
《新格罗夫妇女作曲家辞典》(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Women Composers):黄准、刘庄瞿希贤辛沪光,1993年
《国际现代艺术辞典》(余秋雨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有关二十世纪音乐学名著介绍词条14则)
学生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版,有关音乐知识词条25则)
发表论文
《对于我国音乐理论工作的一点看法》(《中国音乐学》1986年第3期)
《对我国西方音乐史研究现状的思考》(《中国音乐学》1986年第4期)
《音乐体验的层次与方式》(《人民音乐》1986年第8期)
《自我意识与音乐思维》(与孙国忠、洛秦合作,《上海艺术家》1987年第2期)
《音乐史家的自诘与迷惑》(《中国音乐学》1989年第2期)
《现代音乐的荒诞状态》(《中国音乐报》1989年2月3日第3版)
《在突破中寻找自身》(《中国音乐报》1989年3月17日第3版)
《1989年音乐学方法论研究综述》(《中国音乐年鉴》1990年卷)
《实证主义及其衰落——二次大战后英美音乐学发展述评》(《中国音乐学》1990年第1期)
《论西方音乐研究在我国的重建》(《黄钟》1990年第1期)
《关于西方音乐书目翻译的选题推荐》(《音乐学术信息》1990年第1期)
《寻找自立——谈西方音乐研究在中国的意义》(《人民音乐》1990年第2期)
《荒诞及其本质——西方先锋派音乐中的主体抛弃与自我肯定》(《音乐生活》1990年第3期)
《作为人文学科的音乐学》(《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1年第2期)
《莫扎特歌剧重唱中音乐与动作的关系》(上、下,《音乐艺术》1992年第2期、第3期)
《西方音乐研究的主要领域及其代表著述》(上、下,《艺苑》音乐版,1992年第2期、第3期)
《作曲家与歌剧脚本作家的关系》(《音乐研究》1993年第4期)
《无言的恳谈——漫话室内乐》(《音乐爱好者》1994年第5期)
音乐断想》(十二则,《音乐爱好者》1994年第6期)
《今日权威碟评》(CD乐评四则,《音乐爱好者》1994年第6期)
《音乐中的幽默》(《音乐爱好者》,1995年第1期)
《西方音乐断代史研究导论》(上、下,与孙国忠合作,《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5年第2期、第3期)
《为音乐学辩护——再论音乐学的人文学科性质》(《中国音乐学》1995年第4期。本文曾获上海市九四年至九五年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三等奖)
《听乐与读乐》(《音乐爱好者》1995年第6期)
《悲歌经典莎翁情——写在古诺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在沪首演之际》(《歌剧艺术研究》1996年第3期。删节版《古诺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载《新民晚报》1996年5月26日第15版)
《唱片感受与现场体验》(《现代音响技术》1996年第7号)
《孤傲天才 现代隐士——记钢琴怪杰格伦·古尔德》(《东方歌声》1996年第11期)
《个体感悟与东方寓言——评97上海国际广播音乐节海外华人作品音乐会》(《音乐周报》1997年12月19日第3版)
《探索音乐史:方法论反思四题》(《中国音乐学》1998年第1期)
《经典故事 重新诠释——刘敦南舞剧〈梁祝〉观后》(《人民音乐》1998每第1期)
《责任与人性的冲突――写在中国首演〈阿依达〉之际》(《文汇报
《音乐的心灵回声――贺〈音乐爱好者〉发刊百期》(《文汇报》1998年10月18日第4版“笔会”专刊)
歌剧艺术研究》1999年第1期转载)
《歌剧〈浮士德〉:背景、诠释与评价》(上海大剧院98年11月下旬上演歌剧《浮士德》节目单专论)
《古诺〈浮士德〉的上海之旅》(《新民晚报》1998年11月20日第32版;《歌剧艺术研究》1999年第1期转载)
《论歌剧与音乐剧的不同美学品格:起源、音乐功能与展望》(《歌剧艺术研究》1998年第6期)
《普契尼的歌剧创作道路》(《音乐艺术》1998年第4期)
《体验合奏之乐》《新民晚报》(1998年12月18日第32版)
《1996年西方音乐研究综述》(载《中国音乐年鉴》1997卷)
《解读〈茶花女〉:现实主义与心理洞察》(载1999年12月上海大剧院演出《茶花女》节目单,后转载于《音乐爱好者》2000年第1期)
《歌剧的真谛:以音乐承载戏剧――评克尔曼的〈作为戏剧的歌剧〉》(《音乐艺术》2000年第1期)
《期待郑京和》(《新民晚报》2000年4月6日第17版)
《〈西方文明中的音乐〉译后琐记》(《音乐艺术》2000年第2期)
《坚守抑或退却?》(《文汇报》2000年2月24日第11版)
《“专业乐迷”自白录》(《文汇报》2000年7月4日第11版)
《〈简明牛津音乐史〉简介》(《音乐爱好者》2000年第3期)
《巴赫的神性》(《爱乐》2000年第3期)
《启蒙和觉醒――莫扎特〈魔笛〉的内》(《文汇报》9月9日第9版)
《非常时代的诗意锻造――重听田丰交响合唱〈为毛泽东诗词谱曲五首〉》(《音乐周报》2000年9月15日第3版)
《科普兰研究的新启示――读何平新著〈科普兰与他的音乐世界〉》(《中国音乐学》2000年第3期)
世界儿童钢琴名曲集》注释解说(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1年)
《〈二十世纪十大音乐家〉绪论》(载《二十世纪十大音乐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未来的同代人――古斯塔夫·马勒》(载《二十世纪十大音乐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艺术歌曲创作漫谈――全国艺术院校艺术歌曲创作比赛观后记》(《人民音乐》2001年第2期)
《〈西方文明中的音乐〉中译本前言》(删节版,《音乐爱好者音乐史
《威尔第百年祭》(《爱乐》2000年第1、2期合刊)
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命运无情――谈柴科夫斯基的歌剧《黑桃皇后》》(《新民晚报》2001年5月27日第12版)
《艺无止境――从李云迪获得肖邦钢琴比赛大奖说起》(《文汇报》2001年7月11日第11版)
《以音乐透析政治――上海大剧院音乐会歌剧〈唐·卡洛〉观后》(《爱乐》2001年第9期)
《形式的困境》(舒巧与杨燕迪对话录,《艺术世界》2001年第11期)
《豪放的或隽永的》(回顾中国的爱乐杂志,《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2001年11月1日,第23版)
《听莫扎特三境》(载《文汇报》5月28日,《爱乐》2002年第4期)
《现代音乐与中西文化――从《响趣》音乐会谈起》(瞿小松、杨燕迪、孙国忠三人谈话录,《爱乐》2002年第6期)
《中西音乐文化比较笔谈》(载《光明日报》2002年3月21日)
人民音乐》2002年第9期。删节版载《文汇报》2002年7月27日)
《〈波希米亚人〉的诗意》(载《文汇报》2002年12月22日第八版)
《日常生活的诗意――〈波希米亚人〉观后》(《歌剧艺术研究》2003年第1期)
《经典的枕边书》(《剑桥插图音乐指南》书评,《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1月10日第8版;另转载于《音乐爱好者》2003年第2期,更名为《学术型的音乐普及――读〈剑桥插图音乐指南〉》)
《19世纪浪漫主义的交响音乐》(载《美的启迪――全国著名专家谈美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239-273页)
《音乐与媒体》(《文汇报》2003年4月30日第13版《音乐·鉴赏》)。
《社会批判与人性和解――〈费加罗的婚姻〉的人文/音乐解读》(《歌剧艺术》2003年第3)
《听音寻路――论谭盾的新作〈地图〉兼及其它》(《文汇报》2003年8月8日第11版)
《音乐分析的本质界定及历史回顾》(《音乐艺术》1995年第1期)
《申克尔分析体系》(《音乐艺术》1995年第2期)
《对申克尔分析理论的扩展与修正》(《音乐艺术》1995年第3期)
《动机分析:勋柏格及其影响》(《音乐艺术》1995年第4期)
《迈尔的分析理论:心理学的角度》(《音乐艺术》1996年第1期)
《结语:对音乐分析的批判与展望》(《音乐艺术》1996年第2期)
出版图书
人物专栏
1、《音乐的新生命——CD现象》(1996年第1期)
4、《奏乐之乐》(1996年第4期)
5、《大的小作曲家与小的大作曲家》(1996年第5期)
6、《歌剧的误会》(1996年第6期)
7、《造访现代音乐》(1997年第1期)
8、《走进歌剧》(1997年第2期)
9、《布拉姆斯百年祭》(1997年第3期。后收入《流动的经典》一书,陈子善编,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0、《阅读马勒》(1997年第4期)
11、《〈卡门新解》(1997年第5期)
12、《评判音乐》(1997年第6期)
13、《演释不是临摹》(1998年第1期)
14、《听乐之道》(1998年第2期)
15、《女仆作贵妇——漫议歌剧中的音乐》(上,1998年第3期)
16、《女仆作贵妇——漫议歌剧中的音乐》(下,1998年第4期)
17、《世纪末的音乐沉思》(1998年第5期)
18、《话说〈图兰多〉与普契尼》(1998年第6期)
19、《听昆德拉谈乐》(上,1999年第1期)
20、《听昆德拉谈乐》(下,1999年第2期)
22、《高屋建瓴与明察秋毫――《简明牛津音乐史》中译本前言》(1999年第3期。转载于《上海新书报》597期B版头版,略有删节)
23、《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切利比达克的音乐境界》(1999年第5期)
“听乐思乐”专栏
文汇报》“笔会”专刊“听乐思乐”专栏:
1、《琴声中的极限体验》(1999年1月24日第7版)
2、《“误入”音乐》(1999年2月24日第9版)
3、《经典永驻》(1999年3月30日第9版)
4、《飘泊与拯救》(1999年4月11日第7版)
5、《倾听切利比达克》(1999年8月16日第9版)
6、《纽约乐记》(1999年9月9日第11版)
7、《寂静的独语》(1999年9月13日第9版)
8、《马勒的“后现代性”》(1999年10月24日第9版)
奖项荣誉
曾获得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1993),国务院特殊津贴(1993)、美国亚洲基金会(ACC)学者研究奖(1993)、文化部优秀专家称号(1994)、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研究奖(1996)、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论文三等奖(1996、2008)、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称号(1997)、上海市曙光学者称号(2001)、上海市育才奖(2001)、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集体奖,2001),全国教学成果二等奖(集体奖,2002),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三等奖(2002)、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学术研究奖(2002)、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二等奖(2005、2007)、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6)、上海领军人才(2007)等荣誉和奖励。
社会兼职
中国西方音乐学会会长,中国音乐评论学会副会长,中国音乐美学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高校艺术学理论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人民音乐》副主编。
上海市第十、十一、十二届政协委员
黑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科普活动
2023年4月1日,高山科学经典第50期,蔡天新、杨燕迪、吴国盛,一起导读《一个数学家的辩白》。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7 22:23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