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源 男,1938年11月生,辽宁大连人。1964年毕业于
北京矿业学院采矿系,同年分配到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工作,现任该院通风救护研究所通风研究室主任,矿井降温课题组组长,研究员。兼作全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学会理事,矿井降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通风研究所研究员。
主要成就
在国内首先提出了矿井内风流热力状态预测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其预测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5%);
先后主持研究设计并实施了我国第一个、第二个大型井下集中空调系统和第一个地面集中空调系统;
主持研制了我国首批矿用制冷空调设备(中小型冷风机和空气冷却器)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1993年获国务院颂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在培养本专业科技人才方面,通过办各种类型的科技培训班的,先后培训了104名矿井空调技术方面的中高级技术人员,培养硕士学位研究生一名。
在矿井通风热交推理研究方面,首先提出了矿内风流热力状态预测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其预测精度达到同年代的国际先进水平;在矿井降温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方面,先后主持研究设计、并实施了我国第一个和第二个大型井下集中降温系统,以及我国第一个大型地面集中降温系统(投资2500万元);
主持研制了我国首批矿用制冷空调设备,主要有JKT-20型矿用移动式空调器,JKT-70型矿用移动式冷水机组,KBL-90型和KBL-150型矿用表面式空冷器。1993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主要业绩有:“河南平顶山矿区矿井降温技术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矿井降温技术研究”以及“矿用空冷器等研究获煤炭部、能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结合生产需要,研制开发了LEJ-160型矿用冷风机,为改善矿井生产环境和安全状况提供了技术装备,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在培养人才方面,主办了不同的类型的培训班,先后培训了一百余名矿井降温方面的中高级技术人员。与同行专家位合作,先后合着了《矿山地热与热害治理》、《矿井空调技术》等着作,发表《矿井风流热交换》等论文30余篇。
云南革命烈士
简介
杨德源(1888~1949),字据之,
墨江县玖联镇人。
他自幼勤奋好学,尤好习武,记忆力颇强。1904年到省城读中学,毕业后出于 “国难当头,匹夫有责”的爱国热情,投笔从戎,考入云南陆军小学堂,后又入警察学校。1909年,云南讲武学堂成立,考入讲武堂一期丙班,后又入选特别班骑兵科学习。
事迹
1911年夏毕业,先后在云南新军骑兵部队任排、连长。参加了云南辛亥重九起义,光复后任骑兵旅第一连长。 1915年12月25日,云南护国起义,组成护国军,杨德源任护国第二军第一梯团步兵营长。参加了出师两广多次战役,因功晋升为驻粤滇军第三师
团长,驻守韶关,并兼
莲山县县长。
1919年,杨德源任驻粤滇军第四师少将参谋长,因参与了倒李根源活动,在军内处境困难。于1921年被迫辞去军职,出走香港。适逢唐继尧被顾品珍所逐,在香港寓居,因杨与唐私交甚厚,于是他参与了
唐继尧欲回滇倒顾的活动。
1922年,唐继尧回滇倒顾,任命他为前敌司令官。顾品珍失败后,唐继尧重主滇政,任命他为省长公署陆军中将衔
陆军少将军事参议官,并兼任省政府总务处长。
1923年,孙中山邀唐继尧赴广州,共商北伐大计。唐派他代表唐到广州觐见
孙中山,孙中山对杨很赏识,一再挽留他任大元帅府参军。后因唐继尧屡电促速归,故未就参军职。
1927年云南“二六”政变,他被任为南防招讨使。率部赴任时,在石屏三台坡与割据思普十余县的徐为光部遭遇,被徐部击溃,返回昆明。1929年受友邀请前往
南京,在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供职。
1937年抗战爆发,国民政府西迁重庆,蒙藏委员会亦内迁,他辞职返回昆明,省政府任命他为麻栗坡对汛督办。1939年又调任滇黔绥靖公署督练处处长。1940年,云南成立防空司令部,他被任为副司令,直到抗战胜利,退役回家。
1947年,他至
香港,参加了“民革”中央成立及其活动。1948年夏,受“民革” 中央派遣,回云南开展反蒋工作,组织“民卫军”,建立根据地。1949年元月,“中国人民自卫军滇黔军区司令部”成立,杨任副司令。2月,“民卫军”进攻蒙自失利,被迫向江外转移。杨率司令部到达中越边境屏边县马鞍底大坪街,蒋军日夜追击,杨率副官、警卫、女政工等6人准备入越南转赴香港,到达滇越边境箐门时,被越南边防军开枪击中阵亡,终年61岁。
他阵亡后,被国民党屏边县靖安乡乡长宁瑞南割下首级,到国民党军277团报功领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革”中央追认杨德源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