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岐珍
水师提督
杨岐珍(1836年——1903年),字西园、回族、安徽省寿州(今淮南市谢家集区赖山村)人。清末淮军将领。清末为维护祖国统 一,卫戌海防,保持边疆稳定作出过贡献。
人物简介
杨岐珍,1836年(道光十六年)出生于淮南市谢家集区赖山村一户农民家里。幼习武功,年17岁(1853)随父杨守恩佐理寿州团练,巡防州境。次年清廷招募寿勇,杨岐珍因身高体魁和父杨守恩同被征入兵营。数年间晋升游击,加参将衔至副将,留两江尽先补用。两江总督李鸿章上奏其功。1867年冬杨岐珍因战功受封“裴凌阿巴图鲁”号。次年奉命入直隶征战。后率马队三营驻防保定、河间、深冀等处。
1884年法军大举侵犯我国,屡讲不戢,将绝和议,清廷命沿海各省戒严,倍加防范法军入侵。浙江巡抚刘秉璋,提督欧阳利见调兵六营驻防宁波镇海口(涌江入海口)南岸,欧阳利见亲驻金鸡山;上奏清廷,调记名提督杨岐珍统率淮军五营驻防镇海口北岸,杨岐珍驻招宝山威远城招宝山原有威远炮台一座,再建定远、安远两炮台与南岸金鸡山、小港口的靖远、镇远及新增建的天然、自然等炮台夹江相对如屏障。调记名总兵钱玉兴率兵四营两旗驻扎梅墟分防守宁镇后路做两线策应。
1885年正月十五、十七法国兵舰两犯镇海口,杨岐珍率部御敌于招宝山,击伤法兵舰两艘,使其鼠窜而退。日后法国兵舰再未侵犯镇海口。清廷赏头品顶戴。浙江巡抚刘秉璋鉴于杨岐珍在镇海中法之役战功显赫,上奏清廷“本年(1885)正月十五,十七之战,该提督亲在招宝山炮台督战,尤为出力。可否仰恳天恩,逾格交军处另行存记,遇有提督,总兵缺出,开列在前,请旨简放,以昭激劝。”得光绪帝亲批“杨岐珍著交军机处存记,遇有提督、总兵缺出,开列在前……”。十月补江南狼山镇总兵。杨岐珍在浙江颇著威望,巡抚刘秉璋卫荣光先后奏留,1887年正月调任浙江定海镇总兵。即将赴任时,卫荣先会同闽浙总督杨昌濬,提督欧阳利见,共称其在浙多年,军民悦服,威德俱深,为必不可少之员。海门匪盗朝夕窜扰,故杨岐珍于三月与海门镇总兵互相调署。
1892年7月杨岐珍升任福建水师提督。次年三月赴厦门视事。为加强南洋水师建设,加固海防,抵御外敌入侵,接替前任水师提督彭楚汉修建胡里山炮台基地及厦门海岸炮台群的指挥总心,耗时五载。1894年农历正月奉旨赏加尚书衔。是年,中日失和,海疆多事。台湾及我南海防务重地。七月杨岐珍奉命渡海去台,驻扎台北府,统率基户诸军,力筹防务,区划周详。不久中日和议告成,杨岐珍奉旨于1895年五月回本任。1903年因巡洋染疾,病逝,享年六十七岁。死后葬在淮南市谢家集区赖山村清真寺旁。
大事年表
1836年(道光16年),生于安徽省淮南市谢家集区李郢孜镇赖山村(原属寿县)。
1853年(咸丰3年),17岁,随其父扬守恩佐理寿州团练 。
1854年(咸丰4年),18岁,随父募寿勇投营,留防江苏六合县 。
1855年(咸丰5年),19岁,攻克九洑州 。
1856年(咸丰6年),20岁,杨岐珍随清将张国梁大败太平军于高塘集,并克浦口,收复江浦县,奖八品军功 。
1858年(咸丰8年)3月,22岁,攻乌江太平军,9月任把总 。
1860年(咸丰10年)7月,24岁,攻太平军薛成良部,克复僧道桥、菱塘等处,赏六品功,随后赴江南宝山县驻防,攻罗甸,赏五品军功 。
1861年(咸丰11年)6月,25岁,太平军攻宝山,奉檄堵击有功,赏戴花翎。
1862年(同治元年)4月,26岁——1865年(同治4年),29岁,太平军李秀成部攻宝山,历七昼夜,李秀成败去,杨岐珍援诸翟、华漕等处,解重围,叙功以守备尽先补用,后克苏州,数年间,由督司擢游击加参将衔,留两江尽先补用,后克湖州、长兴、广德、漳州等城 。
1866年(同治5年),30岁,记名总兵,尽先简放、11月钦命襄办军务。
1867年(同治6年)冬,31岁,与杨州水陆师联合兜击,擒东捻首领赖文光,以总兵遇缺题奏,赏“裴凌阿巴图鲁”勇号 。
1868年(同治7年)2——6月,32岁,调赴直隶,与西捻军张宗禹部作战,论功以提督记名简放
1872年(同治11年),36岁,奉旨袭父云骑尉世职,捐巨资扩建赖山清真寺
1875年(光绪元年),39岁,李鸿章任直隶总督,檄杨岐珍率马队三营分防保定、河间及深冀诸境 。
1883年(光绪9年),47岁,调赴浙江台州,统领温台各营,降伏台州海盗黄金满 。
1885年(光绪11年)3月,49岁,法国兵轮两犯镇口,率部击伤法舰两艘于招宝山 。 5月,檄回台州、赏头品顶戴 。 10月,补江南狼山镇总兵 。
1887年(光绪13年)1月,51岁,调任浙江定海镇总兵,未到任 。 3月,任浙江海门镇总兵5年 。
1892年(光绪18年),56岁,擢福建水师提督,在任期间筑“胡里山炮台”,捐资兴建厦门清真寺
1894年(光绪20年)元月,58岁,奉懿旨赏加尚书衔,赐“福”、“寿”匾,挂寿县清真寺 。6月,奉旨带兵渡台,会邵友濂商办台湾军务 。
1895年(光绪21年)5月,59岁,清廷与日本达成和议,奉旨回厦门提督府 。6月,途过郑州,为清真寺题“正教昌明”匾。
1903年(光绪29年)11月,67岁,巡洋染疾卒,终年67岁。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10 10:22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