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渊
南宋和大蒙古国将领
杨大渊(?~1265),甘肃天水人,本为宋朝守将,投降蒙古后帮助蒙古平定四川,官至东川都元帅。元至元八年(1271),追封阆中郡公,谥肃翼。
人物生平
出身宋将
杨大渊历任南宋蓬州(今四川营山知州利州(今四川广元)东路马步军副总管。淳祐五年(1245),修筑“四川八柱”之一的运山城(今位于四川蓬安)。
宝佑二年(1254),升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都统。宝佑五年(1257),随四川制置使蒲择之收复剑门关。宝佑六年(1258),蒲择之打算收复成都,杨大渊与段元鉴、刘整负责扼守遂宁宁泉山,阻击蒙古援军,被蒙古击溃。
献城降蒙
元宪宗八年(1258),元宪宗蒙哥兵至阆州大获城,遣宋降臣王仲招安杨大渊,杨大渊杀之。元宪宗大怒,督诸军全力进攻,杨大渊害怕,于是献城投降。元宪宗下令诛杀杨大渊,幸好得到汪田哥(汪德臣)的劝谏,才得以保命。杨大渊跟随元军,招降蓬州(今四川南充)、广安等地,进攻合州(今重庆合川钓鱼城
助蒙平蜀
元宪宗九年(1259),拜杨大渊侍郎、都行省,委以边关重任。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率军进攻礼义城(今属四川渠县),俘虏总管黄文才、路钤、高坦之以归。
中统二年(1261)秋,率军进攻通川(今属四川达州),与宋将鲜恭大战,俘虏统制白继源。
中统三年(1262)春,元世祖忽必烈命杨大渊出开州、达州,与宋军战于平田,复战于巴渠郡(今四川宣汉),擒获宋朝知军范燮、统制魏兴、路分黄迪、节干陈子润等。杨大渊提出“取吴必先取蜀,取蜀必先据夔”的战略。于是派遣其侄儿杨文安攻打宋朝巴渠郡。至万安寨(今属四川达州),守将卢埴投降。又命杨文安在夔州(今重庆奉节)、达州要冲之地的蟠龙山筑城。修城未毕,宋夔州路提刑郑子发率兵来争,杨文安悉力备御。杨大渊闻有宋兵,即遣侄儿杨文仲将兵支援,宋兵败走。该年冬,杨大渊入觐,拜东川都元帅,与征南都元帅钦察同署事。杨大渊又在渠江江边筑虎啸城,压迫宋军驻扎的大良城(今位于四川广安)。
中统四年(1263),宋朝贾似道遣杨琳诱降杨大渊南归,被杨文安擒杀。
至元元年(1264),杨大渊袭击得汉城(今位于四川巴中),擒获宋总统祁昌、郡守向良等,俘获辎重以数千计。次日又大破宋都统张思广的援军,擒其将盛总管及祁昌之弟。
至元二年(1265),杨大渊以疾卒。
至元八年(1271),追封阆中郡公,谥肃翼。
家族成员
兄:杨大全,原为抗蒙名将曹友闻旗下统制,历任叙州(今四川宜宾都统。淳祐二年(1242),蒙军大掠遂宁府泸州、叙州、嘉定府(今四川乐山),杨大全奋起抵抗,战死于叙州,赠武节大夫眉州防御使,谥“愍忠”。
弟:杨大楫
子:杨文粲,袭任阆、蓬、广安、顺庆、夔府等路都元帅。
侄子:杨文仲,杨大全之子
侄子:杨文安,杨大全之子,官至龙虎卫上将军、中书左丞,行江西省事。
侄孙:杨艮之,杨文安之子,历任湖南宣慰副使,岳州路总管。
侄孙:杨应之,杨文仲之子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30 13:06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