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洲(1927年1月4日-2010年10月10日),出生于云南省
保山市施甸县,中共党员,曾任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
人物生平
1927年1月4日,出生在云南省施甸县姚关镇陡坡行政村大柳水自然村。
1934年—1949年,在家务农。
1950年,参加乡农会和武装队,任小队长。
1951年,在施甸区摆马乡政府工作;在施甸区委工作,任土改小组长。
1951年5月,参加乡农会和武装队,先后在施甸县和保山地区任领导职务。
1951年10月,调保山县董官乡、打渔乡搞“复查”工作,任副队长。
195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3年1月—7月,在施甸区委搞“复查”工作,任队长。
1953年8月—1955年,在施甸区委工作,任区委副书记。
1955年—1957年,在施甸区委工作,任区委书记。
1957年—1958年,在中央第七期党校学习。
1958年—1963年,在
保山县委工作,任县委副书记。
1963年—1965年,在施甸县委工作,任县委书记。
1965年—1966年,在大理、保山搞“
四清”工作,任党委书记、团长。
1966年3月—1977年,在保山地委工作,任地委副书记。
1977年—1988年,在保山地委工作,任保山地委书记。
1988年6月—2008年11月,退休后回家乡施甸县大亮山义务造林,创建林场。
2009年4月,将林场无偿交给国家经营管理。
2010年5月5日,杨善洲把保山市委、市政府为他颁发的20万元特别贡献奖中的10万元捐赠给保山第一中学,另外6万元捐给了林场和附近的村子搞建设。
2010年10月10日,因病医治无效,在云南省
保山市人民医院逝世,享年83岁。
人物事迹
解决缺粮
1977年5月的一天,杨善洲带着工作人员苏加祥到地处保山坝区的金鸡公社走访调查。他每到一户人家都会详细询问、记录农户的生产生活情况,走了几户之后,杨善洲发现老百姓没有反映真实情况,家家都说自家还有粮食。杨善洲就让苏加祥在农户家别介绍他是地委书记,不然老百姓有顾虑。就这样,杨善洲后来又去到一户人家,这次他直接走进灶房打开米缸来看,米缸是空的,旁边有一个两尺高的罐子,摇一摇,里面好像有半罐子粮食,他伸手抓出一把来想仔细看看,原来这是一把粗谷糠,没等杨善洲开口,苏加祥就脱口而出,杨书记,这东西能吃吗?老乡一听是杨书记就急忙解释,他们只是拿来跟玉米面掺着吃,省点粮食,等过两个月稻谷就可以收割了。
一连数日的调研,杨善洲了解到整个保山在稻谷成熟前的两三个月,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农户就已经没有粮食吃了。“一把粗谷糠”令杨善洲万分惭愧,也让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缺粮的现状。杨善洲对地委领导班子说,他们是党的干部,如果让老百姓饿肚子,他们就失职了。
面对保山缺粮的问题,杨善洲心里明白只有通过改革、除旧立新才能破解。于是他带头上阵,与地委班子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坚持每年冬春都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每天上阵的劳动力占到农村总劳力的60%以上,让保山地区几个县(市、区)的坝子,到处河道畅通、沟渠纵横、田块整齐。
为引导群众改变传统种植模式,推广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杨善洲带头转变观念,先行先试,在施甸县保场乡种了半亩粳稻试验田,试验“三岔九垄”插秧法,使亩产提高了三四百斤。他常年坚持跑田间地头,亲自给群众示范推广。1978年—1981年,保山的水稻单产在全省一直排名第一。1980年,全国农业会议在保山召开,保山获得“滇西粮仓”的美誉,杨善洲则被人们称作“粮书记”。
植树绿荒山
1988年4月,60岁的杨善洲同志光荣退休。时任省委书记的普朝柱代表省委找他谈话,让他搬到昆明居住,并说还可以到省人大常委会工作一段时间,杨善洲婉言谢绝了,他要回到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洲。大亮山位于保山市施甸县城东南约50公里,海拔在1800—2619米。杨善洲的家乡就在大亮山脚下的姚关镇陡坡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当地农民缺衣少粮,就开始大规模的毁林开荒,原本翠绿的大亮山生态遭到极大破坏,山光水枯,荒凉空旷,山石裸露,山间溪流逐年减少乃至枯竭,当地农民饮水大多要到几公里外的地方人挑马驮,周边十几个村也陷入“一人种三亩,三亩吃不饱”的贫困境地。为了增加粮食产量,村民只有进一步开荒耕种面积,导致了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杨善洲选择了大亮山,就是为了改变家乡的生态环境,造福家乡人民。他说他是在兑现许给家乡老百姓的承诺,在党政机关工作多年,因为工作关系没有时间回去照顾家乡父老,家乡人找过他多次,让帮他们办点事他都没有答应,但他答应退休以后帮乡亲们办一两件有益的事,许下的承诺就要兑现。至于具体做什么,经过考察他认为还是为后代人造林绿化荒山比较实在,这既对全县有利,也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有利。
家乡的人听说他要回来种树就劝他到别处去种,这地方连野樱桃和锯木树都不长。然而,杨善洲创办林场的设想和决心没有被动摇。他请地、县林业部门的领导和科技人员到大亮山上作多次调查研究。他们带着帐篷,风餐露宿,徒步24天,对姚关、旧城、酒房等地进行了调查。经过调研,更坚定了杨善洲改变大亮山面貌、“种树扶贫”的决心,并将场址选在施甸县的旧城、酒房、姚关3个乡结合部的大亮山。
林场成立大亮山造林指挥部,杨善洲亲自担任指挥长。成立当晚,他们在用树枝围起的简易帐篷里,围着火塘召开了第一次造林会议,把林场职工分宣传动员、整墒、育苗三个小组,要求抢在5、6月份雨季来临前育下能种万亩以上的树苗。到达大亮山的第二天,杨善洲把大亮山社的社长找来,召开了一个小型会议,把他们到大亮山的目的意义都讲明白了,希望得到大亮山社的支持。大亮山社的社长李宗清见到老书记身先士卒,早感动得不得了。他连声说老书记这么大年纪的人,不住城里住山里,为的是给老百姓造福,他们还有什么可说的。
1999年11月,手提砍刀给树修枝时,杨善洲不幸踩着青苔滑倒,左腿粉碎性骨折,但半年后他又拄着拐杖执意爬上了大亮山。起初办林场那几年困难很大,但是杨善洲艰苦奋斗,尽量少花钱多办事。没有钱盖房子就花7000多元钱盖油毛毡房40多格,一住就是8年,有三个职工住了9年半才出去。没有钱购买农具,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办公桌、板凳、床铺都是自己动手做的,晚上照明没有电,每人买一盏马灯。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杨善洲同志意识到大亮山林场要发展壮大,必须顺应市场经济的大潮,改变传统单一的经营方式,进行多种经营。建场之初,杨善洲主要以种植华山松为主,在党的十四大后,他感到仅仅种植华山松不能最快的产生效益,林场要以林养林,要提高经济效益。于是,他们从广东、福建等地引种龙眼树苗,开辟了龙眼水果基地。施甸县的立体气候十分突出,高海拔地区常年云遮雾罩,是种植茶叶的好地方。酒房乡供销社茶厂生产的袋装黑山银峰茶,1994年曾荣获省农业厅优质产品称号,供不应求。他们从中得到启示,也建立了茶叶生产基地,还专门投资建了一个粗茶叶加工厂;另一方面,杨善洲号召林场职工开拓新的生产经营领域,他和林场职工的努力下,大亮山林场没有几年时间,就红火起来了,家业扩大、经济效益也逐步显现出来。为了搞好多种经营,他们办起了茶叶基地,又建起茶叶精制厂,茶树也长得有半人高了,但正在这时,发生了一场鼠患,一只只肥大的老鼠几夜之间就把三分之二的茶树啃死了,人们辛勤多年的茶园毁于一夜。面对这挫折,有的人畏缩了,但杨善洲却没有被困难压垮。他鼓励大家,茶园毁了可以重新种植,人的精神垮了,事业就真正完了。他要职工振奋精神,重新与大自然搏斗。初建林场的三年,他们好不容易种活了将近3万亩华山松,有近400亩松树被一种叫紫茎泽兰的毒草侵扰死了,杨善洲又鼓励职工不要泄气,振奋精神重新再干。在他的鼓舞下,林场职工始终没有在困难面前低头。
杨善洲虽然是大亮山林场的义务承包人,但他并没有从林场拿钱。最初的几年里,林场只给他补贴70元伙食费,后来调到了100元。不仅不要钱,杨善洲还经常要给林场贴钱。林场在山下办了一个水果基地,招了一些临时工,碰上林场经济困难的时候,杨善洲就把自己的退休金拿出来用于发工资。
1988年—2009年期间,他带领林场职工人工造林5.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0%左右,修建林区公路26公里,架设高压线路15公里,每年无偿为村民提供林柴,为6个自然村修通了公路,为8个自然村架通了生产生活用电,为4个行政村1万多人解决人畜饮水问题。村民人均产粮由原来的100公斤提高到450公斤,监近周边4个贫困村100多户贫困户开始脱贫致富。大亮山林场最显著的社会效益是解决了当地群众的人畜饮水难题。大亮山的生态修复,使一些濒临灭绝的动植物得到保存。林场珍稀动物有黑熊、豹子、猕猴、凤头鸟、野鸡等,植物有桫椤、银杉、楠木、白杏、雪松等,山石裸露的现象消失,风调雨顺,周边居民修枝打杈就能解决烧柴问题,通过合理采收干巴菌等山珍实现增收。2009年9月—2010年5月,保山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但由于大亮山的植被非常好,涵养的水源多,水量充裕,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在干旱期间仍然充足。
2009年4月,杨善洲将活立木蓄积量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国家。
坚守精神家园
1964年,杨善洲担任施甸县委书记时,组织上提出把他爱人转为城镇户口,他谢绝了。1978年,组织部门有文件规定他家除大女儿外,都符合进城的条件。当组织部门写报告上去时,被他要求撤销了。他说身为领导干部,他应该带个好头。他相信他们所在的农村能建设好,他们全家都乐意和8亿农民同甘共苦建设家乡。
1975年夏天,家里的房子因年久失修,每逢下雨便到处漏雨,全家老小实在无法居住,妻子张玉珍专程跑去找杨善洲拿点钱给家里修房子,杨善洲掏出身上仅有的30元钱交给妻子,让她先拿这30元钱回去,买几个瓦盆接一下漏,暂时艰苦一下。张玉珍接过30元钱,含着泪水回到了老家。1995年,杨善洲退休回到大亮山种树。出于对杨善洲进城给林场办事住宿方便考虑,全家想方设法借了5万多元钱在施甸县城的附近买了一块地盖起了一间房子,妻子张玉珍找杨善洲凑钱还账,杨善洲东拼西凑拿出了9600元,他真的没钱。张玉珍只好又一次含着泪水回去,把刚盖起来还没住的房子卖了。
1986年,姚关乡的一位副乡长在杨善洲家看到老书记的老伴和女儿们正在吃包谷饭,得知老书记家里的粮食不够吃只好用包谷掺在饭里时,这位副乡长流泪了,当即让乡民政给老书记家里拉去了两袋救济粮。杨善洲知道后,批评了他,好多人家连包谷饭都吃不上,应该接济要接济比他们更困难的家庭。他叫家里人将送来的粮食退了回去。
1988年,当时驻板桥汉庄的地委工作组接到板桥镇宗家山村杨春兰老人的申诉。老人去卖猪,半路上被人截住,一口咬定是老人偷了他的猪,并扯着老人来到了地委工作组要求主持公道。工作组负责处理此事的人听信了对方的话,责令杨春兰老人立即将猪还给对方,并罚款80元。老人含冤叫屈告到了工作组。杨善洲得知此事后,马上责成工作组与地委信访办公室的干部进行调查核实,他说他们处理的任何小事都可能是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马虎行事,不能伤了群众的心。后经调查核实,原来杨春兰所卖的猪是别人偷了转卖给他的,他自己毫不知情,工作组还了他一个清白。
淡泊名利讲奉献
杨善洲虽然是大亮山林场的主要创办人,但他从不从林场领取报酬。林场场长自洪学曾跟杨善洲谈过很多次,认为多的钱林场拿不出来,一月补助老书记500元林场还是有的,但杨善洲一句话就把自洪学顶了回去,说他上山是种树的,要那么多钱干什么?保山地区经济协作办公室得知杨善洲的情况后,请他做他们的顾问,一个月给他1000块钱。杨善洲谢绝了,他说他是林场的顾问,没有时间再给他们做顾问。
他的老伴坐过4次林场的吉普车,他为此交了370元的汽油钱。他认为办林场后,领导考虑到他老了,出外办事不方便,就专门为他配了车。但车子是办公用的,不是接送家属子女的。虽然不在岗位了,但原则还是要坚持。还认为他当领导有小车用,那些买不起车,买不起摩托车的人怎么办呢?他觉得当个领导已经够‘特殊’的了,还想多占点其他的便宜,就太不应该了。
大亮山林场挂牌后,杨善洲不是场长,却没少操心。平时,他和林场职工一样,起早贪黑,上山挖塘种树,吃的是一个锅子里的饭,住的是一样的油毛毡窝棚。有的同志看不过去,说他年纪大了,给一点特殊照顾,给他开个小灶,他坚决不肯,执意要和大家同吃同住同劳动。为了御寒,大亮山四季烧火塘,晚上,大家就围在杨善洲住的火塘过商量工作。杨善洲乐在其中地说,白天造林、晚上烤火,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方式。
所获荣誉
1991年6月,被云南省委省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1999年8月,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
2000年12月,被全国环保总局授予“全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
2002年,被评为全省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2004年10月,被评为全国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2011年3月,被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2011年9月20日,在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荣获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称号。
2012年2月3日,在第十届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中荣获
20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称号。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杨善洲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不忘初心、奉献一生的退休干部楷模”。
2019年9月25日,杨善洲获得“最美奋斗者”荣誉。
人物生活
家庭成员
孝顺之子
1990年春节过后不久,杨善洲回家看过母亲和家人准备返回林场时,母亲和妻子起身相送,他忽然注意到母亲走路摇摇晃晃,很不稳当,他赶紧放下行装,扶母亲坐下,并出去找医生。晚上,杨善洲在母亲的屋内搭了一张临时小床,整夜守在母亲身边,陪母亲说话,给母亲端水递药。9天后,母亲安详地离开人世。
深情之夫
1950年,22岁的张玉珍做了23岁的民兵队长杨善洲的新娘。婚礼没有鼓乐,没有彩礼,没有酒席,没有新衣服,甚至连父母都不在场。1996年张玉珍因胆结石住院16天,2005年因肺气肿住院13天,两次住院杨善洲都一直守在妻子身边。他每天都会早早地买好早点端到妻子床前,守到夜里很晚才回去。大女儿杨惠菊说,张玉珍一直都清楚记得自己生病住院时杨善洲陪伴的情形,因为那是她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
人物评价
胡锦涛指出,杨善洲同志是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是离退休老同志的优秀代表。他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他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感人至深。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向他学习,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努力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胡锦涛 评)
习近平指出,共产党人为的是大公、守的是大义、求的是大我,更要正心明道、怀德自重,始终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做一个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的人。优秀地委书记杨善洲就是这样的楷模,一辈子为民造福,一辈子克己奉公。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他是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是离退休干部老有所为的优秀代表。广大党员、干部包括离退休老干部,要向杨善洲同志学习,争创优秀业绩,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要学习他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让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在心灵深处牢牢扎根;学习他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学习他鞠躬尽瘁、不懈奋斗的崇高境界,奋发有为、干事创业,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增光添彩;学习他大公无私、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清正廉洁,自觉实践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和道德追求。(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习近平 评)
人物影响
人物书籍
善洲林场
经云南省保山市委、市政府批准同意,施甸县大亮山林场正式更名为“
善洲林场”。
为更好地弘扬杨善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缅怀杨善洲的感人事迹,2010年11月施甸县将大亮山林场更名为“善洲林场”,并举行大亮山林场更名暨杨善洲纪念碑、塑像奠基仪式。
事迹报告会
2011年2月25日上午,北京
人民大会堂三层小礼堂,700多名在京老干部和100多名北京市区县干部代表一起聆听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由
中央组织部、
中央宣传部、
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和云南省委联合举办,巡回报告团分别在北京、上海、江苏、山东、河南作巡回报告。
2011年4月13日,习近平在“学习杨善洲精神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座谈会上指出,中国人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以干事为责,以干事为荣,以干事为乐,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价值目标融入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奋斗之中。
艺术形象
《杨善洲》是一部歌颂优秀共产党员、弘扬时代精神、讴歌当代基层干部楷模的主旋律电影,该片讲述了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一心为民的感人事迹。开山垦荒的日子是艰苦的,艰苦环境下的快乐更加珍贵。国家广电总局筹拍、董玲执导的电影《杨善洲》主演
李雪健饰演杨善洲。
2012年张绍林执导的电视剧
《杨善洲》由浙江天光地影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出品,
刘佩琦饰演杨善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