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元和
武都国第二任国君、后仇池国第九任国君
杨元和(?-?),略阳清水氐人,是杨保宗的独子,武都王,为武都国第二任国君,也是后仇池国第九位国君。
生平介绍
杨元和,5世纪氐人,是杨保宗的独子,武都王,455年-466年在位,是武都国二任王,也是后仇池国九任王。443年其父杨保宗因密谋反叛后仇池国五任王杨难当被抓,杨元和则南逃投降南朝宋,被宋文帝刘义隆加封为武都、白水太守。443年4月,杨元和堂叔杨文德被部众推荐而自立,454年2月,杨文德被南朝宋荆州刺史刘义宣杀死。
455年,南朝宋孝武帝刘骏以杨保宗的儿子杨元和为征虏将军,又以杨文德的同曾祖父的堂兄杨头为辅国将军,杨元和是清水杨氏的嫡传正统(曾祖杨盛、祖父杨玄、父亲杨保宗),氐族各部都想要按照宗法制度推举他即位。但因为杨元和年幼,不能统御部众,所以南朝宋也一直没有给他正式封王,氐族部落也一直没有首领(武都王)。杨头之前戍守葭芦城(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东南外纳镇)时,他的母亲妻儿及兄弟们都被北魏抓获,但是杨头仍然效忠南朝宋,坚守葭芦城。
南朝宋雍州刺史(治襄阳)王玄谟给孝武帝刘骏上奏疏说:“接到皇帝您的敕令要我派遣使者与杨元和、杨头互通音讯,并送去信件和粮饷。我就立即派遣了中军行参军吕智宗带着文书和信件前往,同时也还令派使者一起随同前往。杨头对吕智宗说‘不久前我破家为国,母亲妻儿兄弟都被北魏俘虏,但我不顾孝道,仍然为朝廷竭力捍卫边境,却没有得到朝廷的赏识。如果以杨元和承继后仇池国君位,那就应当授予他王爵;如果因为他年幼不能胜任,那就应该另有委派。近年来公私事务混乱,汉族和少数民族相互攻击,都是因为这个原因。’我考虑到杨头自从元嘉以来(宋文帝刘义隆时期),确实是对国家忠诚,舍弃家人,确实也应该嘉勉。氐族和羌族因为在边境地带,又与北魏近在迟尺,对他们操之过急就容易起反叛之心,对他们过于怠慢又会引起怨恨之心。我分析杨头对使者所说的话,他是不敢立即指望仇池公的爵位,所希望的官职不过是西秦州刺史、假节而已。按照我的愚见,仇池国捍卫汉中西部一带,使该地没有祸乱,而且杨头是有实力的。仇池地区所管辖的是四千户人家的荒凉边境,看起来似乎不足惜。但是,如果一旦葭芦城失守,敌人入侵,那么汉中西部一带就没法为朝廷所有了。杨元和因为年幼,如果暂时还不能承担大任,那就等数年后他长大一些,再让他承继祖业(封王),应该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只给杨头西秦州刺史、假节,故给杨元和封王是有余地的)。如果他长大后才能仍不能承担大任,那么就应该立杨头承继仇池王位。”但孝武帝刘骏没有听从王玄谟的劝告。
在那之后,孝武帝刘骏封杨元和为武都王,镇守白水(四川广元市青川县东北的沙州镇江边村)。
466年,杨元和因为势力微弱,弃国投奔北魏,文成帝拓跋濬嘉之,拜征南大将军、武都王,内徙京师,之后史书无记载。
466年,杨元和投降北魏后,杨元和的堂叔杨僧嗣自立,屯葭芦城。
家族成员
祖辈:杨玄(祖父)
父辈:杨保显(大伯)、杨保宗(父亲)、杨保炽(三父)、杨文德(四叔)、杨和(堂叔伯)、杨顺(堂叔伯)、杨虎(堂叔伯)、杨德(堂叔伯)、杨僧嗣(堂叔)、杨文度(宗叔,杨文度与杨元和的父亲杨保宗同曾祖父)、杨文弘(宗叔,同前)、杨头(宗叔,同前)
同辈:杨小眼(堂兄弟,同曾祖)、杨大眼(堂兄弟,同前)、杨后起(堂兄弟,同前)、杨苟奴(远堂兄弟,同高祖)、杨集始(远堂兄弟,同前)、杨集起(远堂兄弟,同前)、杨集义(远堂兄弟,同前)、杨集同(远堂兄弟,同前)、杨集众(远堂兄弟,同前)、杨集朗(远堂兄弟,同前),从杨苟奴至杨集朗均为杨文弘之子。
史籍记载
《宋书·卷九十八·列传第五十八》
《南齐书·卷五十九·列传第四十》
《南史卷·七十九·列传第六十九》
《魏书·卷一百一·列传第八十九》
《北史·卷九十六·列传第八十四》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06 12:31
目录
概述
生平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