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鹤年
清朝后期官员
李鹤年(1827年-1890年),字子和,号雪樵,奉天义州(今辽宁义县)人。清朝后期官员。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进士。官至河南巡抚、河东河道总督
人物生平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李鹤年中恩科二甲第67名进士,选庶吉士。道光二十七年,翰林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咸丰五年,任顺天乡试同考官,福建道监察御史。咸丰六年,掌云南道监察御史。咸丰七年,巡城御史,转任兵科给事中。咸丰九年,刑科掌印给事中。适逢父丧。
同治元年(1862年)服丧后,被派往河南军营襄办军务,授江苏常镇通海道,署理河南按察使。同治二年,实授。同年又调直隶按察使兼署直隶布政使。
同治四年(1865年)督办畿南防务,同年被提为湖北巡抚
同治五年(1866年),调河南巡抚,授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衔。当时,捻军驰骋于江淮之间,黄河上下,气势尤盛。李鹤年审时度势,认为“十余年来,贼屡扰归、陈、南、汝间,即去而他窜,必假道于豫”。当务之急是加强河南的军事力量,遂着手募编以地主团练为基础的豫勇,别成两军,一军名为毅军,由宋庆统领;一军名为嵩武军,由张曜统领。又募马队由善庆管理,做为两军的犄角。通称“豫军”。自此,“豫省始有敢战之师”。
同治五年(1866年)四月,捻军张宗禹部由山东回军河南,李鹤年令宋庆等军驰抵睢州(今睢县)截击,擒杀捻军50余人;又亲赴陈留(今属开封)、杞县督战。捻军接连受挫后,转战至豫西南,后折回山东。九月张宗禹又会同太平军赖文光部由山东菏泽、曹县再入河南,李鹤年急派提督马德昭率军追堵。捻军与太平军击溃清军后挥师南下,直趋中牟,欲“扑犯河干”。先是李鹤年“以黄河为南北大局所关,虑其远走河北也”,檄令豫军水陆各营昼夜加强黄河沿岸堤防,俟此时捻军赶至,豫军已严河以待。捻军与太平军“不得逞”,乃折向陈留、杞县,“复分为二枝”:太平军赖文光部“东北走,是为东捻”;捻军张宗禹部“西南走,是为西捻”。
是年冬,东捻军由山东经河南进入湖北麻城、黄州等地,李鹤年奉命饬宋庆率部会同其他各路清军进剿。同治六年(1867年)一月,东捻军北回河南,李鹤年又派副都统善庆拒之。十二月,东捻军长驱进入山东安丘、梓榆等地,李鹤年奉令派豫军与直隶提督刘铭传分路进剿,大败东捻军于山东寿光海滨洋河、弥河之交,“擒斩万余”,原太平军首王范汝增、列王徐昌等均战死,李鹤年由之被赏加头品顶戴。次年正月,因西捻军挺进直隶(今河北省),逼视北京,李鹤年又奉命亲自督师北援,进抵磁州(今磁县),寻因防堵不利,被革去头品顶戴花翎。后豫军初获小胜,继而西捻军覆没,得以复还,并照一等军功议叙。
同治十年(1871年)李鹤年被提为闽浙总督。同治十一年,同治帝接见了他,并且允许他在紫禁城内骑马,不久被调兼署福州将军。同治十三年兼署福建巡抚。在此期间,李鹤年忧虑于闽南海防,提出“练兵、制器、造船、筹饷、用人”诸项具体建议,受到清廷的重视。
光绪元年(1875年)李鹤年被调任河东河道总督,授兵部尚书衔。光绪三年兼署河南巡抚。此间,黑岗大堤溃,李鹤年亲自督促抢修二十余昼夜,所有险段均补修完好。光绪七年(1881年)李鹤年复任河南巡抚,授右都御史衔。兼署河督。任中他大兴水利,治理黄河水患,以“善治河”著称一时。光绪九年,因坐事受降二级职衔处分。光绪十三年(1887年)经礼部尚书李鸿藻荐举,得以官复原职。但次年因黄河决堤再遭贬谪,被发往军台效力,不久释归。
光绪十六年(1890年),李鹤年病逝于北京。宣统元年(1909年),经东三省总督徐世昌疏请,清廷追复李鹤年原官。
历史评价
赵尔巽等《清史稿》:“河患日棘,而河臣但岁庆安澜,即为奇绩,久未闻统全局而防永患,求治难矣。鹤年以善治河称,文彬论治河改运口,复淮流,亦颇有识。”
人际关系
三子:李葆恂
史料索引
清实录》道光、同治、光绪朝部分
《清史稿》卷450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02 18:56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