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婷,女,1961年生于河南开封,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副教授、中国流行色协会会员、北京服装协会会员。
人物经历
学习经历
1982年,毕业于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染织美术系,获文学学士学位;
1996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服装
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班;
2003年,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纺织与制衣学系,获文学硕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2-1984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染织美术设计系教师
1984-1988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服装设计系教师
1988-1999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基础部设计教研室教师
1999-至今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织与服装艺术设计系教师
社会兼职
中国流行色协会第八届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流行色协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
中国流行色协会色彩教育专业委员会副总干事
文化部艺术人才中心专家委员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员
研究方向
服饰色彩、色彩设计
学术主张
1、提出:服装色彩“级别”的概念
论文《服装色彩的‘级别’》是在调查的基础上产生的。正式场合的服装色彩选择多为:藏蓝、黑、浅驼、深棕、浅灰等;非正式场合的服装色彩选择为:浅黄、橘、浅紫、粉红等;而介于二者之间的选择为深灰、铁锈红、橄榄绿等。这里我们不妨将它们划分为等级(“级别”仅是一个中性概念,并无褒贬之意):适合正式场合穿着的色彩为“高级色”,适合非正式场合穿着的色彩为“非高级色”,二者之间的色彩为“次高级色”。在今天看来,这种服装色彩的级别现象和认识还依然存在。
2、提出:“服装设计从色彩开始”的设计方法
在本人的硕士论文《服装设计从色彩开始——分析与比较色彩在服装设计中的意义》中,将“从色彩开始设计”作为一种设计方法来提出,并与服装设计“从形入手”、“从面料入手”进行了比较与分析。将色彩的意义作为一种具体的方法加以提倡,是本人研究中的一个创新点。这一观点的论文(英文、中文)在国际和国内发表。
教学情况
本科生课程
染织与服装色彩设计、视觉语言2、服装设计
研究生课程
色彩设计
出版图书
主要成就
教授的课程主要有:色彩构成、服装设计、服饰色彩;服装设计作品曾获全国首届春秋时装大奖赛一等奖,《时装》杂志社文化时装奖优秀奖等;在《装饰》、《光明日报》、《文汇报》、《中国时装》、《时装》待刊物发表文章二十余篇。
学术成果
理论研究分三个方面:
一是服饰色彩,主要论文有:服装色彩的“级别”,服装设计从色彩开始,服饰色彩在中国——对“中国城市居民服饰色彩喜好取向调查”结果的分析,20人的20年——中国转型期的服饰色彩审美变化,色彩在当今餐饮职业装中的表现。出版的教材有:《
服装色彩设计》(2004年获清华大学优秀教材二等奖);
二是色彩设计,主要论文有:“设计自然”与“自然设计”,“单纯”即“强调”——谈色彩设计中单纯化的设计方法,世界在他(她)们眼中是什么颜色?——分析中国60、70年代出生的艺术家艺术作品的色彩现象,色彩设计中的“白开水与咖啡”。出版的教材有:《色彩 · 构成 · 艺术》、《色彩构成》(获“2008年度清华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设计色彩》;
三是关于设计,主要论文有:定量的魅力,“碎片”时代。
在设计实践方面,策划并参与
中国流行色协会“中国城市居民色彩取向及2006/07色彩流行趋势调查”的项目工作(该项目获得2006年度中国科协第三届优秀调研报告评选三等奖);参与“
色彩搭配设计师”国家标准的撰写工作;参与“国家大剧院一周年庆典服装设计”项目;参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礼服设计”项目;参与“2008年奥运会礼仪服装设计”项目。
服装设计作品“马甲女套裙”获“全国首届春秋时装大奖赛”一等奖(1985);服装系列作品“绿”获香港理工大学纺织与制衣学系MA 毕业展最佳系列奖(2003);“中华锋骨”礼仪正装春夏系列男装设计作品获“获人文奥运”中国概念时尚成衣设计大赛金奖(合作,排名第一,2008)。
壁毯设计作品“乾宁地区航拍与金属断裂表面”参加清华大学建校九十周年“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2001);作品“那些没有墓碑的爱情和生命《白桦林》”参加“中俄当代女艺术家作品展”(2009);作品“女儿的衣橱”,参加在
香港理工大学举办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师生作品展(2010)。“
色彩搭配设计师”国家标准的终审专家;“中国国际时装周2007、2009、2010春夏发布会”十佳设计师评委。在
中国流行色协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上获得“中国流行色协会先进工作者(2005-2009)”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