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筱亭
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李筱亭(1880——1961),别名凤梧,化名彭俊升。出生于四川省宜宾县漆树乡鹅儿沟(今属自贡市自流井区飞龙峡镇)人。清末增生。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人物生平
1928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
1906年入四川通省师范学堂学习。
1907年加入同盟会。
1909年毕业回乡,先后在贡井小学、叙州官立中学堂任国文教师。
1911年辛亥四川保路事起,李筱亭在乡举办团防,率员反正。
1912年任成都叙属联中教员。
1912年冬被选为四川省议会候补议员。后入川南师范学校任教。参加讨袁,任护国军支队参赞。
1919年加入国民党。曾任江油、绵竹、绵阳、乐山等县知事。
1920年任吕超部军事全权代表。联合滇黔军共逐熊克武、刘湘、杨森。因顾品珍中变,吕败,李出走上海。
1921年初任孙中山总统府秘书处科员。
1922年夏任国民党中央党部总理办公室秘书,专管联俄文电。
1924年奉孙中山命回川,任四川讨贼军第一军吕超部军法处长。
1926年参加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任大会秘书处干事。会后,任国民党中央特派员,指导四川省党部工作。与吴玉章、杨阁公等在重庆莲花池成立国民党(左派)省党部,4月,被推选为主任委员。
1926年8月任国民党中央决定成立负责四川军事工作的特委会委员。
1927年重庆“三·三一”惨案后,被通缉,与邓颉刚共赴涪陵,参加李蔚如武装讨伐刘湘,因被郭汝栋出卖而失败,李蔚如被捕牺牲,李日夜兼程240里,至江北沙溪,幸免于难。后以教书为名长期隐蔽于双流县等地。
1928年由王干青、熊子骏介绍参加入党。后一直隐蔽身份,做上层统战工作。
1938年任教于成都协进中学。
1940年成都“抢米事件”后,中共组织决定与李单线联系。
1941年回贡井作塾师。
1945年10月国共重庆谈判期间,李上书毛泽东,陈述建国方略,毛泽东复信:“大教崇论宏议,善为国谋,佩仰不尽”。
1946年奉中共四川省委吴玉章、王维舟指示到成都做上层统战工作,同时受张澜之聘,为慈惠堂安老所所长,以此为掩护,做反蒋工作。
1949年参加中共四川临时工委,做川西策反工作。曾引导不少青年参加革命或奔赴延安。
1949年12月至1953年1月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人民监察委员会主任委员。
1953年9月至1955年1月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副主席。
1955年1月至1959年6月任四川省第一届政协副主席。
1955年5月至1958年10月任民革四川省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兼四川省委副主任委员、民革中央团结委员。。
1959年6月至1961年3月任四川省第二届政协副主席。
1961年3月7日在成都逝世。
1985年中共四川省委恢复其党籍。
轶事典故
李筱亭为人正派。任江油县知事时,以明团暗匪罪逮捕了某区团总,有士绅许以银元若干,并保证将银护送至宜宾县李家,以开脱某团总罪。李大怒,立即将该团总斩首,悬县印于中堂而去。其自奉俭朴,常着布衣草履。
李筱亭前后任教20年,引导不少青年走上革命道路。革命烈士卢德铭、李家勋、蓝致和、沈玉琪等都曾受其教诲;王剑青等皆由其荐赴延安,投身革命。抗日战争初,蒋介石曾请李进国民政府做官,他以“不与叛徒共事”拒绝。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22 18:56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