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奇,男,汉族,于1963年4月生,湖南长沙人。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第三代杂交水稻首席科学家,第三代杂交水稻团队负责人,
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1979.03-1983.03,湖南农学院(现湖南农业大学),农学系,学士学位;
1983.09-1987.01,湖南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育种,硕士学位;
2001.09-2005.05,中南大学,植物学,博士学位。
科研与学术经历
1987.01-1997.08,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部,主任;
1997.09-2001.01,康奈尔大学,农学院,访问学者
2001.02-2006.06,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科研处,副研究员
2006.07-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农业农村部耐盐碱水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主任
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
2009.03-2010.06,国际水稻研究所,育种系,杂交水稻育种家
主要成就
研究成果
回国后承担超级杂交稻基础理论研究,杂交小麦关键制种技术研究,水稻工程核不育系的创制研究,国际水稻研究所繁殖制种合作项目,杂交水稻安全高产高效制种新技术研究。参加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超级杂交稻育种,农业部超级稻分子育种等课题研究。研究期间发明了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反向核代换育种法,水稻细胞质不完全雄性不育系繁殖制种、光温敏不育系制种和反温敏不育系制种的冷水灌溉安全高产高效途径,利用核质互作雄性不育次要恢复基因提高F1可育度及稳定性、提高不育系选育效率和异交能力的近似单交法,利用胚乳直感效应克服两系法杂交作物制种“打摆子”问题以及飞机辅助授粉促进农作物种子结实等新技术新方法。获得发明专利7项,发表学术论文 30 多篇,主编和参与编写学术著作4 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项。
获奖情况
2013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排名第四十四;
2013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排名第四十四;
2017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团队奖)一等奖,排名十二;
2017年获福建省技术发明奖三等奖, 排名第二;
2018年荣获湖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排名第二;
2018年荣获湖南省农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二;
2020年11月13日,获得第十一届袁隆平农业科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