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忔(이흘,1568年—1630年),
朝鲜王朝中期文臣。字尚中,号雪汀、梧溪,本贯
庆州。官至淮阳府使,后在出使明朝期间去世于北京。谥号忠章。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宣祖二十六年),迎驾于平安道。因宣祖看欣赏其字迹,故特命他为
承政院假注书,在
海州扈从
懿仁王后。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宣祖二十七年),在
金尚宪和沈悦的推荐下,出任艺文馆检阅,后被弹劾去职。不久又历任
弘文馆正字、著作及成均馆典籍、博士等职。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宣祖三十年),通过重试(为堂下官举行的考试),拜工曹正郎。因擅长汉语,被派去接待来朝鲜的明朝将领
陈愚衷,后又去义州向明朝经理
万世德询问礼仪问题。后历任户曹正郎、成均馆典籍、礼曹正郎、司宪府持平等职。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宣祖三十一年),因得罪权贵,外放龙川郡守,次年因中国商人在
龙川郡境被抢劫,受到明将问责,罢官。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宣祖三十六年),授保宁县监,
丁父忧而未赴任。
崇祯二年(1629年,仁祖七年),辞官,随后借衔知中枢府事,作为进贺兼谢恩正使被派往明朝,祝贺诞生皇子(
朱慈烺),又携带辨
袁崇焕题本中称朝鲜“款奴媾倭”之诬的奏本。与冬至使尹安国一起从大同江急水门出海,至
觉华岛及
宁远登陆。途中尹安国覆没淹死,只有他所乘船平安抵达。他也是第一个在宁远登陆的朝鲜使节。进京途中遭逢
己巳之变,被迫滞留
山海关数月。
崇祯三年(1630年,仁祖八年)三月,为了完成使命,请求用两艘船载着使团从海路赴京,至
天津登陆,在北京呈贺表及辨诬奏本。在等到明廷回复期间,他罹患
暴下之症,六月九日卒于玉河馆。
崇祯帝令顺天府给棺材,又派礼部主客清吏主事
庄应会谕祭。朝鲜仁祖追赠议政府左赞成。
朝鲜正祖时,赐谥忠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