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言
清末官员
李宗言(1858年6月10日—1917年4月26日),字畬曾,号觕巢,晚号偿园,福建福州府闽县(今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人,祖籍福建汀州府宁化县(今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清末官员。
人物生平
李宗言生于咸丰八年四月二十九日(1858年6月10日),他自幼性情温和宽厚,以高雅的度量超越众人,人们乐于亲近他。外祖父中年时得到这个长孙,家中正值富裕,亲戚和族人中依赖他家生活的人很多。当时,曾祖母林太夫人还健在,李宗言虽然受到长辈的宠爱,但自己却保持清廉节俭,衣食从未超过应有的限度。
光绪八年(1882年),李宗言参加福建乡试,考中举人。
光绪九年(1883年),因祖父去世而守丧,家业恰好衰败,李宗言便刻苦自励,如同贫寒之士,不因家境的盛衰而改变自己的操守。
光绪十八年(1892年),李宗言从户部郎中改任知府,在江西等待上任。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李宗言代理广信府知府。广信府是他外祖父沈葆桢曾经治理过的地方。当年,红巾军攻打广信,沈葆桢坚守城池,夫人林氏则坚守水井并发誓与城共存亡。后来援军到达,广信之围得以解除。广信的老百姓对沈葆桢和林夫人感恩戴德,建祠祭祀。而李宗言作为外孙,继承外祖父的遗志,继续镇守广信,广信百姓更加高兴,对待他如同对待沈葆桢一样。李宗言在官舍侍奉母亲,追念自己的出身,于是将那口水井命名为“誓井”,将堂屋命名为“宝井堂”。他在任期间,为政通达简约,不尚繁琐苛察,因此没有疑难案件积压。有一次,他审理六个囚犯的案件,铅山知县已经按照法律判决。但李宗言说:“六个囚犯中却有一个是盲人,如果说盲人杀人,人们怎么会不躲避呢?这是冤判。”他命令重新审理,但接替他的人已经到来。李宗言最终还是坚持自己的判断,平反了冤案,使其中三人免于定罪。在郡中休假时,他常常召集名流雅士饮酒赋诗,并且奖掖知名之士,将他们的文章汇编成《守信录》。
不久,因舅舅沈瑜庆调任江西布政使,李宗言为避嫌而改任安徽,因功晋升为道员。他勤于政务,同时也不废诗文创作,诗歌风格接近李商隐,在清初诸老中他特别推崇陈恭尹吴伟业宋琬,因此他的近体诗声调高亢而悲壮。他曾自言:“我的诗,难道是亡国之音吗?”李宗言有兄弟四人,次兄李宗祎擅长绘画、诗词和书法,客死金陵;而叔、季两位兄弟也相继去世。太夫人年事已高,李宗言在斋居中暗自悲伤,不忍让太夫人知道。他内心忧郁成疾,身体日渐衰弱。夫人黄氏贤淑,能够上奉年迈的婆婆,下督教诸子。
光绪三十年(1904年),太夫人去世。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黄夫人也在南昌寓所去世。李宗言在哀悼之余,更加颓废沮丧。
民国六年三月六日(1917年4月26日),李宗言去世,享年六十岁。
历史评价
林纾:宏其衷而藐盈为虚,硕于道宁病其癯,随牒而趋,乃滥尸之虞。趣利者凑如,图进者苦如,子乃湛然安其居而遂其初。呜呼!昊天不吊,胡荠胡蓼。一瞑弗视,永息兹兆。(《清荣禄大夫署江西广信府知府二品衔安徽候补道闽县李公墓志铭》)
轶事典故
在李宗言的父亲生前,家族已经修好了族谱。李宗言看到家族日益繁盛,便从江西写信给族中长辈,搜集传记资料,仿照寿州孙氏、余姚邵氏、嘉兴张氏等家族的族谱编纂方法,完成了自家的族谱编纂工作,世系清晰有序。他的故居名为“王〔玉〕尺山房”,藏书及书画几乎连屋楹都放不下,但在清朝灭亡后丧失殆尽,仅保存了十分之二三。李宗言对此只是微微叹息,认为这是命运的安排,不再追究惋惜。他曾珍藏一枚古玉环,在洗澡时侍者抖衣时不慎将玉环摔碎,侍者惊恐失色。李宗言却笑着说:“这也是命数啊,你何必自责呢?”听到的人都对他表示敬佩。
人际关系
史料索引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18 10:30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