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豪
水利工程专家、教育家
李士豪(1914年5月22日—1992年1月8日),男,汉族,字俊卿,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祖籍广东省梅县,九三学社社员、中国共产党党员,水利工程专家、教育家,大连工学院(今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创建者,高速水流问题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人物生平
1914年5月22日,李士豪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一个小康家庭。受当时时局动荡的影响,他先后在哈尔滨、上海和北平读书。年轻时受邹韬奋编的《生活》周刊的影响,鼓舞了他的爱国与救国热情。
1928年,参加了哈尔滨市大中学校举行反日示威游行。
1931年“九一八”事变,正在上海浦东中学读书的他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三省和南京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倍觉气愤,毅然参加了“上海学生进京爱国示威团”,受到了反动军警的镇压。
1932年秋,考入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今西南交通大学)土木系。
1936年,获工程科学学士学位后,去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院水利工程专业深造。
1938年2月,完成了题为《水电站的日调节问题》的论文,获硕士学位;6月,进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院学习数学。
1939年12月至1946年,回国后在重庆中央大学水利工程系任教授。
1941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支持的重庆自然科学座谈会(即九三学社的前身),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了解解放区的情况和讨论中国的前途,参加重庆《新华日报》副刊“科学”的编辑工作。
1942年春,受邀参加周恩来在十八集团军办事处的宴请。
1943年11月起,兼任国民政府水利委员会视察工程师。
1944年秋,在周恩来的建议下,梁希等人成立“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 李士豪与金善宝、梁希、潘菽涂长望竺可桢李四光严济慈等100多位科学家成为早期的主要代表人物。后经周恩来、潘梓年的授意,“自然科学座谈会”成员,先后以个人身份参加了由许德珩、潘菽、黄国璋等发起的“民主科学座谈会”。
1946年5月4日,“九三学社”在重庆正式成立,李士豪是创始人之一,也是当时的16位理事之一;7月,到南京国民政府水利部工作,先任视察工程师,后任水利部技术兼器材司帮办;11月,参加了进步组织“中国民主革命同盟”。
1947年春,南京学生展开了“反饥饿、反内战”运动,他两次将反动当局镇压学生运动的阴谋密报中国民主革命同盟指定的联系人。
1948年底,解放军兵临长江,为支援人民解放军顺利渡江,他把长江水文地图秘密交给了地下党组织(但他很少提起这件事,直至1992年去世,陈啸原告诉了他的夫人)。
1949年1月,辞去了水利部的职务,他接受沈其益的建议,甘冒牺牲风险,北上参加新中国建设;3月28日,在党组织的安排下,自南京至上海,绕道香港、朝鲜,辗转到大连工学院任教授,兼土木系主任(1954年后改为水利系)。
1949年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的17年,除担任水利系主任外,还兼任过院工会主席、科研处处长、教务处处长、中国共产党大连工学院党委委员、大连工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水力学教研室主任等职务。
20世纪50年代初,参与了筹建旅大市科协及旅大市土木工程学会。
195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开始招收指导研究生。
1966年至1976年,十年“文革”,遭受严重打击。
1979年,获平反,继续主持学校工作,先后担任学校党委委员、教务处处长、水利学院院长、市法院陪审员等职。
1985年,离休。
1992年1月8日,因听力原因,在晨练中遭遇车祸去世,享年78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1944年,李士豪考察过綦江渠化工程中的闸坝问题,还研究过黄河的洪水预报,试图引进一些新方法,改进当时黄河的洪水预报系统。1946—1947年,他主持全国航道网的计划工作。1947年,他考察过珠江与韩江的河工以及芦苍节制闸的闸后深塘修复工程。
电测技术是量测随机脉动量的有力手段。考虑到中国将来会建立一大批高坝,泄洪流速比较高,从中国国情出发,李士豪于1956年开始研究护坦(溢流坝后平坦的使河床质不被冲刷的保护结构)上的水流脉动压力。这是高速水流的基本问题之一。他对脉动压力的点、面关系,脉动压力的相似律等问题都作过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他是中国国内最早开展水流脉动压力的研究者之一。
在李士豪的影响和组织下,高速水流问题成了大连工学院土木系的主要科学研究方向之一,40年从未中断,具体的研究课题一直和中国水利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密切结合。如在20世纪50年代末,研究流溪河溢流坝坝面过流时的脉动压力、三峡溢流坝面反弧段的总脉动压力,后来扩展到研究由水流脉动诱生的结构振动,如大伙房水库、乌溪江水库和鲁布革水库的闸门振动等。在研究吉林海龙水库进水塔振动时,李士豪亲自到现场察看振动实况。
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大连工学院研究空化空蚀的基本设备陆续建成,李士豪开始研究高速水流引起的空化空蚀问题,他亲自参加坝面凹槽等不平整度空化问题的实验研究和指导数值模拟。在他的倡议下,大连工学院水利系于1983年成立了高速水流研究室。这个研究室在他的指导下研究过10多个高坝的空化空蚀问题,为工程设计提供了必要的依据。为了搞清空化空蚀的机理,他又组织高速水流研究室开展了泡动力学研究。20世纪90年代初,李士豪开始了用模糊危险性分析方法选择设计空化标准的研究。
李士豪曾负责、参加过许多工程项目的科学研究,如:白山水库泄洪设施、海龙进水塔振动、水下爆破、碧流河水库溢流坝、乌溪江水库底孔水力学及闸门振动、清源水库侧槽式溢洪道等,对工程设计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和许多合理的建议。完成了国家科学基金项目“空泡动力学及其应用”和国家“七·五”攻关项目“三峡工程深孔、底孔重叠布置双层过水方案”的研究,这两个项目所取得的成果都获得了中国国内同行专家较高的评价。
人才培养
1952年,大连工学院筹建新校舍。李士豪认为对土木系的学生既应注重基础理论,同时应加强实际锻炼,建造新校舍是给土木系师生提供了实际锻炼的机会。他和其他教师一起指导学生进行校园测量、道路规划、校舍设计……加快了基建的进度,使大连工学院很快迁入新校舍,即现在的大连理工大学校址。
1954年,高等学校院系调整,苏联专家指导的水利类研究生班由哈尔滨工业大学调到大连工学院水利系。李士豪感到这是培养水利系师资的好机会。在他的支持下,这个研究生班一共办了3期,近200人。他的毕业生一部分留在大连工学院任教,大部分到有关兄弟院校任教。后来,他们都成了中国水利工程教育中的骨干教师。
李士豪在重庆中央大学水利系任教授期间,主讲过水文学、河工学、卫生工程、卫生工程设计、水工设计、灌溉工程和工程数学等课程;他到大连工学院任教后,曾教授过水文学、治河工程学,长期教授水力学,20世纪80年代末,他已年逾古稀,仍为研究生讲授“边界层理论”。
20世纪80年代末,已年逾古稀的李士豪历时5个春秋,三易其稿,出版了供水利建筑类专业研究生使用的《流体力学》教材。
1954年,为了提高师资素质,李士豪还有计划地派出部分教师到兄弟院校学习,以博采众长。1958年,高教部要求大连工学院支援部分师资组建郑州工学院水利系,而大连工学院水利系师资并不富裕,但李士豪从大局出发,组建了一个很强的班子,输送给郑州工学院(今郑州大学)。
李士豪一直坚持研究生选题要和生产实际相结合,并亲自为研究生讲课和修改论文。他从来不要研究生为他服务,反而倒过来为研究生服务。即使在他担任水利系主任兼科研处处长的时候,他仍竭力挤时间为研究生查找文献,并把法文、德文的有关文献全译或摘译后供研究生阅读。1984年以后,已是70多岁的他,每星期至少有三四个上午到图书馆查文献,凡和研究室的研究课题有较密切关系的文献他都复印后交给有关课题的负责人。研究室每接一个新的任务,每开一个新的课题,他很快就会给大家准备好有关的主要文献。1991年,研究室承接了一个水库中冰盖形成及冰压力的研究任务,这对研究室是一个陌生的课题,他主动承担了收集文献的任务,时隔不久,他就复印了十几份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加速了该任务的进展。
李士豪于1955、1956年开办了两期电测技术学习班,请苏联专家讲课,参加学习的不仅有大连工学院的教师,还有中国国内兄弟院校和有关研究单位的同志。这两期学习班后,使大连工学院水利系的实验水平提高了一大步。
李士豪认为培养高质量的工程师,必须有相应的实验室。因此,他积极争取院领导的支持,于1954年先后建成了材力馆(包括结构、建材、材力和土力学实验室)和当时在中国国内较先进的水利馆(包括水力学、水工、水能和港工实验室),为水利系的教学实验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李士豪对祖国的抗日救亡极为关心。他读了斯诺著的《红星照耀着中国》(即《西行漫记》),使他对中国共产党有了一定的认识,看到了中国的希望与未来。此后,又订阅了《科学与社会》,对马克思主义学说有了初步认识。
李士豪是二级教授,享受地局级待遇。凭他的身份和年龄,出差坐软卧或飞机、住套房,上下班配车是应有的待遇,但从20世纪60年代到退休,为节省开支,他都是降格以求,坐硬座、坐公交是他一直的标配。
人物评价
李士豪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后,他的精神飞跃到了更高的境界。他淡于名利,从不替自己打算,真正做到了一切交给党安排。他平易谦和,扶掖后进,关心群众。他生活非常简朴,虽是二级教授,常乘硬座车出差,当周围同志有困难的时候,他经常慷慨相助。他还孜孜不倦地教育子女,勉励他们全心全意为党为人民工作。李士豪同志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但他毫无怨言。离休后他始终坚持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于律己,为祖国的四化发挥余热。一心操戈为教育,半点未曾留自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士豪同志如春蚕,像蜡炬,为党的教育事业和水利事业,默默地奉献了他的大半生。李士豪同志培植的桃李已开遍五湖四海,他高尚的品德将永远激励人们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勇前进。(九三学社辽宁省委员会评)
李士豪对党无限忠诚、矢志不渝,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对工作充满热情、任劳任怨、淡泊名利,对同事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对子女严格要求、言传身教。李士豪为九三学社的创建、为九三学社大连地方组织的建立、为大连理工大学的建设与发展都做出了巨大贡献。(九三学社大连市委评)
李士豪的一生,没有戈壁滩蘑菇云升起的耀眼,没有一桥飞架南北的手笔,没有天眼洞察宇宙的辉煌,但他有治学、科研、育人、创新的眼界,有踏实做事、低调做人、精读学问的胸怀,有淡薄名利、不计得失、乐于奉献的境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他一生的伟大被自己淡漠,一身的成就被自己遗忘;而一生的信仰却矢志不渝,一身的淡泊也乐得其受。(九三学社大连市委主委宁桂玲、专职副主委夏春光、宣传部部长孔艳梅综合评)
人物纪念
2014年5月21日上午,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九三学社大连理工大学基层委员会在大连理工大学主楼报告一厅举办“纪念李士豪教授诞辰100周年学术报告会”;下午,“纪念李士豪教授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主楼会议室举行。
为迎接校庆65周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弘扬建设工程学部“厚德和物、勤学创新”的部训和“敬业、勤奋、务实、朴素、开拓、创新、团队、奉献”的建工精神,纪念李士豪教授,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开设“李士豪讲坛”,旨在弘扬大学精神,丰富大学文化,提升大学品位。2014年4月16日,建设工程学部“李士豪讲坛”开坛仪式暨首场报告在综合实验三号楼五楼多功能厅举行。
2018年9月3日,在大连旅顺九三科技医疗创意产业园,九三学社辽宁省思想教育基地暨李士豪陈列馆举行启动仪式。
李士豪教授塑像由原大连工学院水利工程系84届校友于2014年捐立。李士豪教授塑像位于综合实验三号楼前西侧,面向“上善若水”文化石,塑像后面即工程水力学实验室(该实验室原为李士豪教授领导建设的水利馆,其中的高速水流实验室是李士豪教授首创并从事科学研究的地方)。塑像由铜铸而成,花岗岩基座。
参考资料
九三教育基地巡礼系列:李士豪介绍.九三学社辽宁省委员会.
李士豪与新中国的成立.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7 15:33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