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宋史》后妃传中记载:“太平兴国二年,居西宫。雍熙四年,移居东宫。至道元年四月崩,年四十四。有司上谥,权殡普济佛舍。三年正月,祔葬永昌陵北。命吏部侍郎李至撰哀册文,神主享于别庙。神宗时,升祔太庙”
又记:“
太宗崩,真宗即位。至道三年四月,尊后为皇太后,居西宫嘉庆殿。咸平二年,宰相请别建宫立名,从之。四年宫成,移居之,仍上宫名曰万安。景德元年崩,年四十五。谥明德。权殡沙台。三年十月,祔葬永熙陵。礼官请以懿德、明德同祔太宗庙室,以先后为次,从之。”
殡在历史的演进中,由堂而野,由尸体、灵柩而至于其他事物,意义逐渐有所转移。
唐·李白《
上安州裴长史书》说吴指南死于洞庭之上,“遂权殡于湖侧”,这显见是殡在户外。南朝齐人孔稚圭《北山移文》云:”道帙长殡,法筵久埋。“殡义同埋,涉及的事物已转移到了关及道法的书籍文献。
南宋帝陵属暂厝之地,形制比较简单,因为北宋诸帝的陵寝在中原地区,而宋室南渡以后,虽在绍兴附近经营陵墓,但只能算是“权殡”,称为“
攒宫”,意思是说将来北伐成功,还是要回归祖陵的,所以,南宋八帝的陵寝,建筑规模并不像传统帝王陵那样规模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