攒宫
崇祯皇帝的陵名
明十三陵之思陵虽然终清之世一直是崇祯皇帝的陵名,但在顺治、康熙年间,一些知识分子却不称其为思陵而称之为“攒宫”。
释义记载
攒宫(攒宫):cuán gōng ㄘㄨㄢˊ ㄍㄨㄙ,古代皇帝、皇后暂殡之所。宋南渡后,帝、后茔冢均称“攒宫”。表示暂厝,准备收复中原后迁葬河南 。
《旧唐书·哀帝纪》:“庚子,启攒宫,文武百僚夕临於 西宫 。丁未,灵驾发引。”
宋·张淏 《云谷杂记》卷三:“初, 隆祐太后 升遐时,朝廷欲建山陵。两浙漕臣曾公养谓帝、后陵寝今存伊洛 ,不日复中原即归祔矣,宜以攒宫为名。佥以为当。”
《元史·世祖纪十》:“ 会稽有泰宁寺 , 宋毁之以建宁宗等攒宫。”
明·陈霆 《两山墨谈》卷十五:“是钦宗之柩终 南宋之世未尝返行在也,然则又安有攒宫於六陵之闲耶!夫攒宫且未尝有,而木灯檠又安所寄耶?”
名称由来
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立国,至1911年满清政府灭亡的诸多个王朝中,与绍兴关系最为密切的除了土生土长的越国外,当数南宋王朝了,在南宋立国的153年中,先在绍兴建立行宫,接着宋高宗取“绍弈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之意,改元为绍兴,升越州为绍兴府,继而将绍兴列为陪都。当哲宗孟太后在绍兴驾崩后,又选定会稽上皇山(又名宝山)作为孟太后灵柩的攒殡之地。“攒宫”之名由此而得。
后来由于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右,不思收复失地,孟太后欲身后归葬这宗山陵的愿望亦成了南柯一梦,使攒宫暂厝之地变成了宋高宗赵构以下六帝的永久性陵园,即历史上所称的宋六陵。
解说
如顾炎武在《昌平山水记》中就直称思陵为“攒宫”,并加以解释说:“昔宋之南渡,会稽诸陵皆曰攒宫,实陵而名不以陵。《春秋》之法,“君杀,贼不讨不书葬”,实葬而名未葬。今之言陵者,名也。未葬者,实也。实未葬而名葬,臣子之义所不敢出也”。《帝陵图说》的作者梁份亦云:“烈皇帝殡于田妃墓,国耻未雪,不谓之攒宫不可也!以陵称不可也!以思称尤不可也。”
显然,他们是站在明王朝的立场上,认为明朝的国耻未雪、君父之仇未报,因此,崇祯帝虽葬于田妃墓中,但却不能称“葬”,思陵也不能称“陵”。他们拒不接受清朝为崇祯帝墓所定的陵名,反映了他们对清朝统治者的不满和对明朝的怀念。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25 19:19
目录
概述
释义记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