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碎
汉语词语
杂碎拼音是zá sui,是指杂乱零碎,亦可指代杂乱零碎之物,《石氏画苑记》( 宋·苏轼):“其家书画数百轴,取其毫末杂碎者以册编之,谓之《石氏画苑》。”
词语解释
读音
拼音:zá sui
基本解释
[1]杂乱零碎
[2]混杂不纯粹
[3]<方>动物的内脏,也指用动物内脏做成的菜肴,较常见的有羊杂碎
[4]<口>骂人的话,以上几种义项的引申用法,类同于“垃圾”
详细解释
[1] 杂乱零碎。
《后汉书·仲长统传》:“叛散《五经》,灭弃《风》《雅》。百家杂碎,请用从火。”
《母亲》一(丁玲):“说靠人,就只这一个老妈妈可靠,可是只能把杂碎事交把她。”
《宋书·礼志三》:“﹝裴頠﹞以为尊祖配天,其义明著,庙宇之制,理据未分,直可为殿,以崇严祀。其馀杂碎,一皆除之。”
[2]混杂不纯粹。
《福惠全书·钱谷·仓收陋弊》(清·黄六鸿):“又有仓胥积恶,指称米色杂碎,掯勒不收。”
[3]指煮熟切碎的牛羊等的内脏。也称“杂件”。
西游记》第七五回:“ 老孙保唐僧取经,从广里过,带了个折叠锅儿,进来煮杂碎吃。将你这里边的肝、肠、肚、肺,细细儿受用。”
《扬州画舫录·小秦淮录》(清·李斗):“小东门街多食肆,有熟羊肉店……先以羊杂碎饲客,谓之小吃,然后进羊肉羹饭。”
[4]用作骂人的话。
东方》(魏巍)第一部第五章:“你瞧,那老地主、恶霸、国民党、帝国主义烂杂碎,对咱多不满意!”
各地吃法
概况
论起吃羊肉的习惯,汉人和有些少数民族也有不同,少数民族只吃羊肉,把羊下水全扔了。而汉人吃完羊肉之后,还把羊头、羊蹄羊心羊肝、羊肺、羊肠以及羊血等洗净,煮熟、切碎,配以葱、辣椒、盐等调料熬制成汤,因为里边杂七杂八应有尽有,故称羊杂。 杂各汤里面掺些土豆粉条,有荤有素,油而不腻,质醇味美,捞出锅来热气腾腾,香气袭人,吃起来味道鲜美,具有明显的驱寒、暖胃、舒身等功能,是一味较好的食疗保健食品。凡是外地人来到朔州以后,必须品尝一碗又辣又香的杂碎,方不虚此行。
山西
羊杂割在山西不同地区叫法不同,吃法也有不同。有曲沃太原大同为代表的南、中、北三路做法。
南路
南路杂各(曲沃)讲求水熬煮,原汁原汤,汤色乳白,其味醇香。制法大致是清洗、熬煮、切配、对汤四步程序,工艺精细。
中路
中路(太原)杂各料全,熬煮、对汤时均加了葱、姜、香菜澄,还有的加粉条、豆腐,另有一番风味。
北路
北路(朔州雁北地区)杂各的吃法和制法均显得粗犷,大锅置火上,连汤带料锅烩煮,随食随留,不拘形式。又叫“乱炖咋各”朔州杂各用一首小诗描述:五脏六腑水中氽,粉条晶莹似玉兰陈醋辣椒葱姜蒜,两碗仨碗不解馋。
禁忌
因为羊杂碎是把羊下水,即羊头、羊蹄、羊心、羊肝、羊肺、羊肠以及羊血等洗净,煮熟、切碎,配以葱、辣椒、盐等调料熬制成汤,里边杂七杂八应有尽有。而且 杂碎汤里面还掺些土豆粉条,油大而腻,虽然味美,出锅热气腾腾,香气袭人,吃起来味道鲜美,具有明显的驱寒、暖胃、舒身等功能,但其几乎全部是动物内脏,含有较多的动物油脂胆固醇嘌呤、代谢产物等对人体不利的物质,所以,具有“三高”症状、肥胖、痛风等人群不宜经常食用。
参考资料
杂碎.汉典.2018-09-27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07 13:41
目录
概述
词语解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