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线虫剂
防治有害线虫的一类农药
用于防治有害线虫的一类农药。线虫属于线形动物门线虫纲,体形微小,在显微镜下方能观察到。对植物有害的线虫约3000种,大多生活在土壤中,也有的寄生在植物体内。线虫通过土壤或种子传播,能破坏植物的根系,或侵入地上部分的器官,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还间接地传播由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病害,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使用药剂防治线虫是现代农业普遍采用的有效方法,一般用于土壤处理或种子处理,杀线虫剂有挥发性和非挥发性两类,前者起熏蒸作用,后者起触杀作用。一般应具有较好的亲脂性和环境稳定性,能在土壤中以液态或气态扩散,从线虫表皮透入起毒杀作用。多数杀线虫剂对人畜有较高毒性,有些品种对作物有药害,故应特别注意安全使用。
杀线虫剂介绍
杀线虫剂开始发展于 20世纪 40年代。大多数杀线虫剂是杀虫剂杀菌剂、复合生物菌扩大应用而成。
发展简史
美国的泰勒教授将杀线虫剂的发展历史分为3个时代,即古代、中世纪和现代。
1859年首次报道甜菜孢囊线虫,1871年首次报道了采用二硫化碳防治该线虫的试验研究,但不是很成功。后来商业化应用的报道也很少。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氯气和氯化苦(CCl3NO2)作为化学武器。
1920年马修斯测试了氯化苦与其他化学品一起防治真菌、线虫和金针虫的效果,以及氯化苦对土壤细菌的有益作用。氯化苦在几个方面都表现优秀。中世纪的杀线虫剂历史以这篇研究报道拉开序幕。
1940年Christie和Cobb报道了使用溴甲烷防治植物材料上菊叶线虫的试验。
1943年,夏威夷火奴鲁鲁菠萝研究所的沃尔特·卡特博士发表了一篇论文,标志着中世纪杀线虫剂历史的结束和现代时代的开始。该文报道了1,3-二氯丙烯与1,2-二氯丙烷的混合物的田间试验结果。据报道,这种被卡特称为“D-D 混合物”的材料比氯吡啉更便宜、更容易处理,同时在控制线虫和昆虫方面也产生了类似的效果,并获得了良好的植物生长反应。卡特(1945)的第2篇更详细的论文用大量的数据支持了这些结论。
1944年,美国陶氏化学公司(Dow Chemical Company)在加州锡尔滩(Seal Beach, California)测试了乙二烷(EDB)作为土壤杀线虫剂的效果,而在同一时间,克里斯蒂(1945)在马里兰州贝尔茨维尔(Beltsville)的美国农业部种植站(USDA Plant Industry Station)也进行了类似的测试。
1956年由斯托夫(Stauffer)化学公司引进的威百亩(N-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二水合物,英文商品名:Vapam)对线虫、杂草种子和土壤真菌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威百亩不是挥发性液体,而是在土壤中分解形成穿透性气体,起到熏蒸的作用。
下一个投放市场的杀线虫剂是1957年由弗吉尼亚州里士满的弗吉尼亚—卡罗莱纳公司生产的一种名为“V-C 13杀线虫剂”的“非熏蒸剂”。其活性成分为O-2,4-二氯苯基 O,O-二乙基硫代磷酸,是第一个有机磷类杀线虫剂。这些通常被称为“非熏蒸”杀线虫剂,有时也称为“触杀性”杀线虫剂。
由杜邦化学公司于1969年引进的杀线威,经叶面喷施后可向下迁移至植物根部。
至此,进入了化学农药迅速发展的时期,各种不同化学结构类别的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等都得到很大发展,但是杀线虫剂的品种发展一直不温不火。最重要的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尤其是杀虫剂中某些品种就兼有杀虫和杀线虫作用。
现有的研究证明,在拮抗微生物中真菌是最重要的杀线虫剂来源。真菌杀线虫剂的开发始于20世纪30年代。然而,用生物制品取代化学杀线虫剂的真正尝试始于1977年,这是因为二溴氯丙烷被禁用。
细菌也是土壤中数量最多的生物体,其中一些细菌如巴氏菌属、假单胞菌属和芽孢杆菌属已经显示出在线虫生物防治方面的巨大潜力。在过去的30年里,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评估它们控制植物寄生线虫的潜力。这些研究发现,食线虫细菌分布广泛,作用方式多样,宿主范围广。
常用的分类
复合生物菌类
此类产品是最近兴起的最新型、最环保的生物治线剂,它不仅对线虫有很好的抑制杀灭作用,而且对根结线虫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其主要作用机理是:生物菌丝能穿透虫卵及幼虫的表皮,使类脂层和几丁质崩解,虫卵及幼虫表皮及体细胞迅速萎缩脱水,进而死亡消解。该机理也确定了该类产品的使用时间可扩展至作物生长的各个阶段,但是对线虫的杀灭需要时间周期,不如化学药品那样速效。
卤代烃类
是一些沸点低的气体或液体熏蒸剂,在土壤中施用,使线虫麻醉致死。施药后要经过一段安全间隔期,然后种植作物。此类药剂施药量大,要用特制的土壤注射器,应用比较麻烦,有些品种如二溴氯丙烷因有毒已被禁用,总的来说已渐趋淘汰。
是一些能在土壤中分解成异硫氰酸甲酯的土壤杀菌剂,以粉剂、液剂或颗粒剂施用,能使线虫体内某些巯基酶失去活性而中毒致死。
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
某些品种兼有杀线虫作用,在土壤中施用,主要起触杀作用。
杀线虫剂在农药中虽占很小比例,但很重要。
常用制剂
化学制剂
如:神农丹
神农丹即涕灭威,又称铁灭克,学名O-(甲基氨基甲酰基)-2-甲基-2-硫基丙醛肟。原药为有硫黄味的白色结晶,有效成分涕灭威含量98%以上,熔点98-100℃,蒸气压为133×10-4帕(1×10-4毫米汞柱,25℃),相对密度1.195(25/20℃)。在水中溶解度为0.6%(25℃),可溶于丙酮、苯等有机溶剂。除对强碱外,它是稳定的,对金属容器、设备没有腐蚀性,不易燃。一般配制成颗粒剂。为高毒杀虫、杀线虫剂。具有触杀、胃毒、内吸作用。速效性好,一般在施药后数小时即能发挥作用,药效可持续6-8周。适用于棉花、花生等作物。可由甲硫基钠、亚硝酸2-氯异丁酯及甲基异氰酸酯制得。
如:“克线宝”
该产品是日本硅酸盐菌与台湾诺卡氏放线菌结合的新型JT复合菌种,内含枯草芽孢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固氮菌、木霉菌、酵母菌为主的10个属80余种菌,配以对驱避线虫和提高植株根系抗逆能力有独特功效的肽蛋白和稀土元素,并运用现代高科技的微生物提取及发酵技术将其组织成国内最新的微生物复合制剂。通过对土壤的净化处理和作物根系的强力调控,对作物土传病害的发生有着良好的抑制和防治作用,尤其对根结线虫、包囊线虫、茎线虫等土传寄生虫效果显著。
1、强力杀死线虫虫卵,对幼虫及成虫有极强的趋避和杀灭作用。JT菌群对线虫虫卵蛋白有很强的亲和力,其独特的菌丝能穿透虫卵表皮,使类脂层和几丁质崩解,虫卵表皮及体细胞迅速萎缩脱水,进而死亡消解,同时JT菌群的自身活动及代谢产物和肽蛋白使作物的根部生长环境优化,线虫的根部寄生环境彻底改变,对作物根部线虫幼虫及成虫趋避作用达到95%以上,并通过益生菌在土壤中的持续代谢活动杀死根结线虫
2、改善作物根部微生态环境,活化土壤,固氮、解磷、解钾,提高肥料利用率,快速补充活性营养,促进植株根系旺盛。
3、激活根部受损细胞,快速恢复根系生理机能,提高作物抗逆能力,病害减少,促进植株正常生长。
4、诱导植物产生内源激素,提高植株光合作用,对种子的萌发与幼苗生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使作物根壮、茎粗、叶绿,延缓植株衰老,促进早熟增产。
杀线虫剂的抗性风险
不像其他植物保护产品(如除草剂、杀菌剂和杀虫剂)一样,有几种因素限制田间条件下杀线虫剂对植物寄生线虫(PPN)种群产生高而持久的选择压力的可能性。这些因素包括:(1)与作物的持续时间和植物寄生线虫的繁殖代数有关,在单一种植周期内使用杀线虫剂的频率相对较低。通常每一个生长季节只使用一次杀线虫剂,只有长季节或多年生植物才可能使用多次。(2)田间施用杀线虫剂的方法一般以小面积土壤为目标(例如作物根带,作物床或行,或种子),留下未经处理的区域和寄主植物(如杂草)作为未被杀线虫剂暴露的植物寄生线虫的避难所或再生源。(3)通常有多个线虫物种同时存在于寄主植物(如农作物或杂草)内,且处于不同的生命阶段(休眠或活跃),它们可能留在田间不接触杀线虫剂或不受杀线虫剂处理的严重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杀线虫剂产品很少具有内吸活性。(4)土壤环境的复杂性及其与杀线虫剂的相互作用会反复降低杀线虫剂的持久性、移动性和(或)生物利用度,从而使杀线虫剂产品与田间植物寄生线虫种群接触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对多代植物寄生线虫代暴露的可能性。(5)大量自然发生的生物会攻击土壤中处于不同生命阶段的植物寄生线虫,从而降低单次杀线虫剂使用的总体选择压力。
田间条件下植物寄生线虫发生的水平各不相同(即在土壤中的密度水平不同)。在某些国家的某些物种中,可能有当地的评估作物经济损失风险的阈值水平。植物寄生线虫数量被认为是高的或非常高的情况下,应该使用线虫抗性管理程序,使用各种策略有效控制和减少虫口。这些策略可以是栽培措施如利用作物轮作或休眠期、日晒、抗线虫或耐线虫作物品种的栽培以及使用杀线虫剂。
在一个作物周期内或在同一地块的几个作物周期内需要多次使用杀线虫剂的种植系统中,建议不同作用机制的杀线虫剂轮换使用,以降低对植物寄生线虫种群的持续选择压力。
对兼有杀真菌活性或杀虫活性的杀线虫剂产品需要额外的抗性治理方案,需要根据FRAC和/或IRAC的指导方针进行抗性管理并在标签中予以说明。
化学杀线虫剂性能下降可能是由于微生物降解(EMB)作用增强造成的。这在科学文献中有很好的研究记录,不应与植物寄生线虫的抗性发展相混淆。增强的微生物降解作用影响杀线虫剂产品的可利用水平以及植物寄生线虫对杀虫剂产品的暴露时间,从而明显降低杀线虫剂的功效。应考虑不同化学杀线虫剂的轮换使用,并采用其他防治方法如使用抗性品种和栽培方法(如作物轮作)。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09 14:43
目录
概述
杀线虫剂介绍
发展简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