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凯(1911~1999),蔬菜专家,农业教育家,农业管理专家。1938年赴延安,从事农业技术、农业教育和农业科学研究工作,为当时陕、甘、宁边区开展大生产、丰富军民生活作出了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农业教育战线上多年从事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为筹备和建立国家级蔬菜科研机构,研究制定当时全国蔬菜科学研究的方向和任务做了大量工作。
总体资料
个人简历
1911年2月6日 出生于广东
台山县。 1931-1935年 广州岭南大学学习。
1935-1936年 广州岭南大学图书馆职员。
1936-1937年 广东佛山华美女中教员。
1937-1938年 广西南宁大厦大学附中教员。
1938-1939年 延安陕甘宁边区政府建设厅技师、边区农校教员。
1939-1946年 延安光华农场甲等技术人员、农业局
园艺课长。
1947-1948年
东北行政委员会佳木斯试验场技术员、场长。
1949-1951年 沈阳农学院教务处长。
1951-1953年 东北农学院教务处长、教授。
1953-1955年 中央农业部宣传总局教育处长。
1955-1956年 东北农学院教务处长。
人物介绍
贡献
朱明凯(1979.4-1983.1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所所长)
1911年2月生,广东省台山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56-1983年任北京市农科院蔬菜所所长,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副所长、所长,曾任中国园艺学会、北京市蔬菜学会副理事长,《园艺学报》副主编,中国农科院顾问,第二届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1964-1969年全国第三届人大代表,1978-1983年北京市第五届政协委员等。
延安时期,积极从事以品种引种为重点的园艺和
经济作物1958年参与筹建中国农科院蔬菜研究所。蔬菜所成立后,她任副所长主持全面工作(无正所长),在研究条件十分简陋的情况下,带领科技人员进行蔬菜品种资源搜集、育种、选种、防治病虫害和丰产栽培技术研究。此后,在研究所两次下放北京市,两次回中国农科院的机构变动过程中,逐步建立和发展研究室,配齐相关专业和人才。
生平简介
少年时期
朱明凯,1911年2月出生,广东省台山县人。7岁就读于台城纲纪慎小学,以后到广州念中学。1936 年毕业于
广州岭南大学农学院园艺系。这几所学校都是教会学校,要求学生信仰宗教、为人要行善。但另一方面,从历史课上获得的知识告诉她,中国受帝国主义压迫,尤其是香港被英帝国主义割据,九龙被划为英租界,引起她对英帝国主义的仇恨。当时发生的沙基惨案给她很大的刺激,引发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入岭南大学念书那年,又发生了“九一八”事件,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土地上横行霸道,中国人受欺压,受凌辱。这些铁的事实,和学校的宗教教育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朱明凯开始对宗教产生了怀疑,觉得宗教思想不能满足她的要求,开始逐渐和宗教疏远起来。大学毕业后,在佛山华英女中任教员,开始接触一些思想进步的同事。
以后在
广西南宁大厦附中教书,又订阅了新华日报,阅读了一些介绍共产主义思想的书籍,使她对共产主义有了一定的认识,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她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萌发了要投身中国革命、抗日救国的强烈愿望。
延安时期
经历
早在延安时期,朱明凯就在新品种的选育方面作出突出成绩。在延安光华农场,她主持蔬菜、果树、烟草、西甜瓜、甜玉米、甜高粱等的引种试验,其中最有名的是她选育出的甘露
西瓜,皮薄、味甜、沙瓤。
周恩来总理品尝后,倍加赞赏,即命送一批瓜到重庆曾家岩50,在国共和谈的大小会上招待客人。她选育出的一种烟叶新品种,起名为黄金烟。用它烤制成香烟,专门供应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的代表们。在当时的情况下,要进行引种试验也是很不容易的。
蔬菜、瓜果等种子都是延安军民通过各种途径带进延安的,有些还是刘少奇、陈毅等首长带到延安的。对这些种子,朱明凯如获至宝。对每一份种子都认真登记、整理、查找资料,带领3名工人浇水、施肥、终于取得了丰硕成果。在蔬菜研究所工作期间,她除了要承担大量的管理工作外,还在
蔬菜种质资源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选育出优良黄皮洋葱540、511。在
主持国家科技攻关研究中,参加马铃薯新品种京丰一号的选育。该品种早熟、品质好,是适合二季作地区种植的优良品种。这些新品种均已在生产上示范推广等。
主要贡献
经历
朱明凯曾是
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筹备组成员之一。1958年9月,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所成立,建所初期,条件十分简陋,几排旧平房,几台温箱、烘箱和显微镜。她带领一部分人进行蔬菜育种、病虫害防治和主要蔬菜的丰产栽培研究,而大部分科技人员在农村蹲点,总结
农民的生产经验。1960年底,国家面临经济困难,上级决定蔬菜研究所整建制下放北京市,归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领导。1962年,国家又根据生产发展的新形势,决定恢复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的建制,朱明凯仅带领12位科技人员,12张桌椅回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在蔬菜研究所的历史上,只有从1962年重建蔬菜研究所起,才可以说真正开始了艰苦创业并有所发展的时期。
这时,朱明凯任副所长,主持工作(当时无正所长)。她从蔬菜科技和生产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逐步设立必要的研究室,配齐相关专业、学科人才,到1965年,蔬菜所扩展到职工105人,其中科技人员87人。设置了遗传育种、
栽培和贮藏、植物保护、生理研究室,另外还有图书资料室和档案室,增添了必要的仪器设备,使一个国家级的蔬菜所初具规模。蔬菜所建立起来以后,朱明凯又在思考如何为中国的蔬菜科技和生产发展做出
贡献。她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利用国家制定科技发展计划的时机,编制好以后一段时期的全国蔬菜科技发展规划,同时,抓住科技发展的重大问题,组织全国性的研讨和组织协作。
1962年,她组织有关专家研究编制了1963-1972年中国蔬菜科技发展规划,提出在今后的十年中,要抓好蔬菜地方品种资源的调查和整理工作,选育适宜鲜食、加工和抗逆性强的优良新品种,开展蔬菜生物学特性、露地和保护地栽培研究,贮藏保鲜技术和原理研究,良种繁育技术研究等等。这些研究内容均编入当时国家科委编制的“全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对以后的中国蔬菜科技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这期间,她还组织了三次重要的全国性
学术座谈会、研讨会。其中,1962年组织召开了全国性的“蔬菜育种研究座谈会”,会议指出:蔬菜生产要发展,仅仅停留在引种筛选国外新品种是不够的,要积极开展新品种的选育研究,培育出我们国家自己的新品种提供农民应用,以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
1963年,她组织召开了“蔬菜
品种资源研究”座谈会,着重讨论如何加强对蔬菜品种的整理调查工作,避免宝贵资源的丢失。会后参与整理汇编成《全国主要农业科研和教学单位保存蔬菜品种目录》,整理出88种8164份地方品种和材料,为以后开展资源研究和引种提供了宝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