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执中(1923年——2009年6月8日),湖南省
平江县“五峰
私塾”原主人,朱执中7岁读私塾,先后跟过6位先生,19岁开始教书,私塾就办在平江县
南江镇五角村朱家组自己的祖屋里,名为“五峰私塾”。2003年12月30日,朱执中老先生因身体原因宣布“封馆弃教”,除了文革10年在从事农民扫盲教育工作,他前后教了50年古书,学生数千。朱执中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私塾老先生”。
1923年出生的朱执中,朱父为了让其读书明理,学习礼仪,在其七岁时即送入书馆发蒙,接受了10几年比较系统的
私塾及
书院教育,跟过六七位老师,成年后,他成了村里的大
知识分子。1942年,在他19岁的时候,教了他12年的私塾先生突然病倒,于是,品学兼优的朱执中便成了最合适的接替人选。到了30几岁,朱执中开办了自己的私塾。
新中国成立后,他做过村里的会计,也当过钢铁厂工人,但最终,还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从钢铁厂返回家乡,重新办起了学堂,一直持续到2003年。
在朱执中教学内容上,主要是学古文、习书法、练写作和做对联。古文内容包括《
三字经》、《
增广贤文》、《
六言杂字》、《
幼学琼林》等蒙学内容,以及十三经的一部分等。教学形式上,注重
因材施教,上新课时,先生先领读两遍,再给学生讲解一遍,然后让他们去熟读。领读用平江话,那是一种独特的唱读方式。每逢
清明、
重阳等传统节气的时候,会组织学生外出踏青,
在路上吟诗作对,回来之后也可以此为题写作文章。
朱执中平时大概有10来个学生,一生教过的学生有数千人。他们学习的时间从几个月到3、5年,最长5年,一般学习1、2年。在朱执中看来,系统地读老书,从《
三字经》学到《
离骚》,至少要8年的时间,这很难有学生能够做到。私塾学费随经济发展水平而变动。到1980年代,朱执中收的学费是3块钱一个月,到1990年代中期,学费慢慢涨到30块钱一个月,这一直持续到私塾的封馆。当然,学费不如公立学校那般固定。
在世纪之交,私塾先生或老或逝,平江私塾先后关闭,“五峰私塾”据说是最后一个封馆的、2003年12月31日,朱执中表示“封馆弃教”,许多媒体宣布:随着湖南省平江县五峰私塾朱执中先生宣布“封馆弃教”,中国从
孔夫子开始的、延续了几千年的私塾教育,终于落幕了。
朱执中生有一对儿女。儿子在
成都地质学院毕业,现在在
岳阳市地质局工作。小学毕业后因无钱上学,曾经跟朱执中读过一年的老书,后又继续上学“读新书”。2009年6月8日,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传统私塾”的朱执中先生在家中无疾而终,享年87岁。
朱执中5岁时,父亲就让他背《晋书·祖逖传》中的句读:“清纯亮直,学思沈敏,五经群史多所综悉,且好学不倦,从善如流。”平江是个较为偏僻、封闭的山区,多为贫穷人家,因此,朱执中牢记家教,把教贫穷孩子读古文、习书法、作诗词、学礼仪当作善举,尽力而为。“善善从长”,是村民赠予朱家父子的匾额,赞扬
中华传统美德源远流长。
就在朱执中先生的私塾岁月即将结束时,有位台湾老板愿意出资80万元请他去岳阳开家新私塾。对于纯粹的
国学爱好者而言,朱老先生甚至成了“国学”的重要名象征,是“私塾的
活化石”。对此,朱执中说:“我都快入土为安了,到那时,我仰面壮观天上景,长眠静品世间情,钱呀名呀,跟我的余年生活并不大相干”,于是,婉言谢拒。
朱先生的儿子已经在
岳阳给父亲买好了楼房,然而,尽管老伴已经去世,封馆后的朱执中仍守在自己的老屋中。每天清晨,他在老屋的墙根下晒晒太阳,喝喝茶,抽抽烟,若有所思,若无所想。
“老先生不是说拿着四书五经他叫做老先生,而是他的行为让人感觉到他就是老先生,比如说我也想去做,我也到城市去做,我也可以做这个,我也可以挂一个牌子,人家也可以认同,媒体也可以报道,但是那个是截然不同的。”——张志勇
“朱老先生他一生,他是把他的所有生命全部凝聚在传统文化的教育中间,传承着我们
中华民族的一些很珍惜的东西,特别是他的这种做人的品格的传授特别到位,他自己,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他,就是忠厚聚德,就是这么一个人。” ——彭以达 (朱执中好友 原平江县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