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称它为“朱喇嘛峡”,这还得从五百多年前的
明末说起。 那时沿黄河古道上
青海、
新疆最捷径的一条商路,就是永靖道。但当时这里山峦重叠,峭壁高耸,沿谷
羊肠小道,行走十分危险。今天这个
脚夫掉下悬崖,明日又是那个驼队出了麻烦,骇人听闻的事时有发生。
“上
青海,下
四川; 难过
十八坎;
十八坎,
鬼门关;
阎王跟前过一遍。” 这首
民谣传至
官府耳朵里,他们马上派人募集款子,说要劈山开路,为民解忧。一遍又一遍挨户搜刮民财,但几年过去了,迟迟不见开工。
老
喇嘛的精神深深感动了当地百姓,人们有粮纳粮,没粮的出力,排除万难,苦干三年,终于修出了一条平坦的栈道。往日“鬼门”被破开了,过往的行人从此平安无事了!百姓们感激为民造福的朱喇嘛,就将这条峡谷起名叫“朱喇嘛峡。”
茫尕峡—多石峡—麦多唐贡玛峡—官仓峡—拉加峡—野狐峡—拉干峡—龙羊峡—阿什贡峡—松巴峡—李家峡—公伯峡—积石峡—寺沟峡—刘家峡—牛鼻子峡—朱喇嘛峡—盐锅峡—八盘峡—柴家峡—桑园峡—大峡(下峡)—乌金峡—红山南峡—红山北峡—黑山峡—虎峡—青铜峡—晋陕峡谷—晋豫峡谷(包括三门峡—任家堆—八里胡同—小浪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