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勇(1391年8月22日-1449年8月30日),字惟贞。
怀远(今安徽怀远)人。
明朝勋戚、名将,成国公
朱能之子。
人物生平
朱勇于
明成祖永乐五年(1407年)袭封父亲
朱能的爵位
成国公。后历掌各
都督府事,一度出任南京
留守。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勇跟随成祖北征蒙古。
宣德元年(1426年)汉王
朱高煦叛乱,朱勇跟随
明宣宗出兵讨伐。大军出城后,朱勇建议兵贵神速,应全速前进。宣宗采纳,大军直抵叛军盘踞的
青州城下。朱高煦慑于
威势,出城投降。
宣德三年(1428年),迤东冦肆掠边郡,命监军太监郭敬与总兵官成国公朱勇等领兵到刘家口直抵女直哈剌哈孙等处斩贼,俘虏男女五百人,牛羊驼马万数。朱勇进封
太子太保,主管
京营。此后,宣宗每次到边境巡视,朱勇都跟随前往。
宣德四年,都御史顾佐请保全功臣,于是宣宗下诏解除张辅兵权,命其朝夕专侍宣宗。张辅解除兵权时,明宣宗下诏由朱勇替代。因为南北诸卫所军备边转运互相交错,朱勇请专令南军转运,北军备边。又上言命选精兵到边疆备边,并请命各爵位子弟操练,均得到批准。
宣德十年(1435年),
明英宗即位。次年,命朱勇主持
经筵。
正统元年(1436年),朱勇上言近年瓦剌
脱欢以兵迫逐鞑靼
朵儿只伯,恐吞并之,日益强大。乞敕各边广储积,以备不虞。英宗嘉纳之。
正统四年(1439年),英宗加授朱勇为
特进荣禄大夫、右
柱国。
正统九年(1444年),朱勇与监军太监刘僧统兵出
喜峰口北进,在富峪川、热水川两次击败蒙古军队,进拜
太保。同年三月十六日,户部奏:成国公朱勇先前奉勑统军从喜峰口出境勦捕兀良哈贼寇,朱勇乃迂路回至关口借支粮料,方纔出境,以致所费过多。朱祁镇命宥朱勇罪。
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瓦剌
也先兵分四路,大举南下。也先亲自率领瓦剌主力部队向大同一带进军,企图首先攻占大同,然后进逼北京。大同守军拼死抵抗,但猫儿庄之战中将领吴浩战死;阳和之战中大同总督
宋瑛、驸马都尉
井源、总兵官
朱冕、左参将都督
石亨四员将领也连战连败。七月十六日,英宗在
宦官王振的怂恿下,决定带领朱勇在内的各文武大臣,起用五十万大军亲征。八月,抵达大同。命平乡伯
陈怀领军与瓦剌出战,败绩。王振在此时才劝说英宗率师回京。
“大同副总兵郭登请学士曹鼐、张益,谓车驾宜从紫荆关入,可以避虏。鼐、益入奏。既而令下入紫荆,人情大安。行四十里,忽折而东。盖振闻辎重被虏所遮,乃麾军复由故道耳。”致使在途中被追击的瓦剌军包围。明军慌忙应战,结果一触即溃,将领
吴克忠、
吴克勤战死。朱勇和永顺伯
薛绶提兵四万前去救援。与瓦剌军队相遇于鹞儿岭(今河北
涿鹿西北)。监军
刘僧不了解地形,在大军阵势没有摆开之前就贸然率部突入隘口。朱勇担心刘僧出事,挥兵跟进,结果中了瓦剌军事先设下的埋伏,大败,朱勇战死。八月十三日,明军在
土木堡(今河北
怀来县西)大败,英宗被俘。
土木之变后,大臣
于谦等人认为朱勇损兵折将,有罪于国,建议削夺爵位。景泰元年,朱勇子朱仪请求葬祭,明代宗表示其身为大将丧师辱国,致使皇帝被逮,不予批准。之后再次请袭。礼部尚书胡淡主持,并以立东宫恩得嗣,减岁禄至千石。天顺年间,追封勇平阴王,谥武憨。朱仪及子朱辅皆守备南京。
人物评价
郎瑛:时虏逼近,遣成国公率五万兵迎之,奈公有勇无谋,冒入鹞儿岭,则两翼夹攻,杀之殆尽。
谈迁:勇须猬张,好礼缙绅,善大书,然方略不足也。(《国榷》)
张廷玉:勇桢面虬须,状貌甚伟,勇略不足,而敬礼士大夫。十四年从驾至土木,迎战鹞儿岭,中伏死,所帅五万骑皆没。
亲属成员
表格参考资料:
公爵世系
朱勇的成国公
爵位自其父朱能受封起,共历九世十二代,传至明亡而绝。
第一代:朱能,
建文四年(1402年)封成国公,允许世袭。
永乐四年(1406年)去世,追封
东平王,
谥号“武烈”。
第二代:朱勇,朱能之子,永乐六年(1408年)袭爵。
正统十四年(1449年)战死。
天顺元年(1457年)追封平阴王,
谥号“武愍”。
第三代:
朱仪,朱勇之子,
景泰三年(1452年)袭爵。
弘治九年(1496年)去世,追赠
太师,谥号“庄简”。
第四代:
朱辅,朱仪之子,
弘治九年(1496年)袭爵。
嘉靖二年(1523年)去世,追赠
太傅,谥号“恭僖”。
第五代:
朱麟,朱辅之子,嘉靖四年(1525年)袭爵。嘉靖七年至嘉靖八年(1528年-1529年)间去世。
第六代:朱凤,朱麟之弟,嘉靖八年(1529年)袭爵。嘉靖十五年(1536年)去世,追赠
太保,谥号“荣康”。
第七代:
朱希忠,朱凤之子,嘉靖十五年(1536年)袭爵。
万历元年(1573年)去世,追封定襄王,谥号“恭靖”。万历十一年(1583年)追夺王爵。
第八代:朱时泰,朱希忠之子,万历二年(1574年)袭爵,同年去世。
第九代:朱应桢,朱时泰之子,万历八年(1580年)袭爵。万历十四年(1586年)自杀。
第十代:朱鼎臣,朱应桢之子,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袭爵。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去世。
第十一代:朱应槐,朱鼎臣之叔,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袭爵。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去世。
第十二代:
朱纯臣,朱应槐之子,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袭爵。
崇祯十七年(1644年)遇害。
成国公世系参考资料:
史料记载
《国朝献徵录·卷五·成国公赠平阴王谥武愍朱公勇神道碑》
《弇州续稿·卷八十二·东瓯黔宁东平三王世家》
墓志铭
平阴武愍王墓志铭
国子祭酒前经筵国史官中宪大夫太常少卿兼翰林侍读学士东吴陈询撰
光禄大夫少傅礼部尚书毘陵胡濙书
魏国公凤阳徐承宗篆
正统十四年岁在己巳秋八月十三日,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太保、成国公朱公,奉命征讨虏寇,薨于军。越八年丁丑,改元天顺,春三月十三日,上追念劳勋,加封平阴王,谥曰武愍。诏有司治坟,葬王爪发冠服,尔复赐祭立碑。王婿中军都督同知郭公震述王行状,偕王胤子国公仪,以志铭属询。窃惟自永乐戊戌,叨第进士,入翰林,瞻王风度,心恒敬重。迨正统初,上开经筵,以讲帝王治道。时王知经筵事。询忝预讲列,历十余年,沐王不鄙,礼待无替,志铭其敢辞乎?遂志而铭之。谨按:王讳勇,字惟贞,世为凤阳怀远人。祖亮,当元季之乱,从太祖高皇帝立战功,授燕山中护卫千户。父能,袭官。刚毅英烈,智力绝伦。从太宗文皇帝靖内难。永乐元年癸未,以元勋拜太傅,封成国公。四年丙戌,帅师征交趾,以疾薨。追封东平王,谥曰武烈。三代考皆如其封,妣及配皆封王夫人。乃命王袭公爵。王笃学砺行,重义轻利。屏奢华,尚淡泊,敦厚简静。经史韬略,天文武艺,无不研精。在公则竭虔诚,居家则尽孝友。其驭下也,威而不猛;其待贤也,恭而且和;其提兵习战也,号令严明。桓桓赫赫,而人皆莫敢仰视。太宗素眷注之。爰自七年己丑迄于甲辰,凡巡狩、往来、扈跸、留守、兵政,悉以任王。仁宗昭皇帝、宣宗章皇帝绍承大宝,委任尤至。宣德元年丙午秋,庶人高煦叛,王劝宣宗亲征。师至近郊,忽雷雨大作。王知天意有在,请兼程以进。及围贼城,贼不意师之神速也。即日出降。三年戊申,加太子太保,大营五军将士,皆属王训练。自是每岁秋冬,扈从巡边,屡献长策。一请以南军输漕,北军轮操,沿边军各还守卫。二请选兵十万,以益五军。三请训练武臣子孙,以待任用。四请扩屯田,以舒转运。宣宗皆嘉纳之。十年乙卯春正月,上即位。王宿卫禁闼,防范周密,竭诚辅导。上鉴王忠勤,正统元年丙辰,命王知经筵、督训大营及五军、三千左右、十队围子手、宝纛、什物、诸营将士课。袭爵公、侯、伯,悉从提督操练。稍暇,宜究书史,讲明义理,以成德行。王体上意,务殚心力,以求副焉。四年己未,加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九年甲子,统兵出喜峰口,剿杀胡寇,败之于富峪川,追及热水川,俘获人口、马驼、牛羊以还。论功进太保。至己巳秋,胡寇犯边,王领兵从上亲征,师次土木。寇进逼宣府境,上命王提兵四万御之。至鸡鸣山,军未及阵,监军刘僧不度地形及兵之虚实,率其所部突入隘口。王惧僧失律,促兵进援。伏发,僧众陷没。王遂力战以薨。王生于洪武辛未七月二十一日,寿五十九。配王氏,都督官同之女。贤而克相其家,封公夫人。男子二:仪,袭公爵;佶,羽林前卫指挥使。女五:长适泰宁侯陈瀛,次归于震,次适彭城伯张瑾,次适武功中卫指挥使韩铭,次幼,在室。呜呼!王承先泽,袭高爵,历佐列圣,总督大兵,恩命赐赉,勋贵孰俦。然小心翼翼,弗自满假,立朝四十余年,而始终一致。矧其功德之显著者有征,而阴骘于人者无筭。是则生膺眷宠之厚,死荷加封之崇,固其宜也。铭曰:
上世积德,发于先王。宣力树勋,以佐文皇。惟王明哲,善述善继。克忠克贞,殚厥劳绩。
五朝任重,四纪恩隆。不骄不矜,谦恭始终。穹碑峩峩,佳城郁郁。光昭祖宗,烈烜天日。
光烈之盛,子孙其承。余庆绵绵,世世昌荣。